第八百零二章 场内场外

    第八百零二章 场内场外 (第2/3页)

出,女助理顿时怂了,结巴道:“我,我不行的,我啥都不知道,到时候说啥呀?”

    “怎么会无话可说?两部手机你都用满一个月,上去跟嘉宾们讲讲心得体悟就行。”

    “不会吧?我要是搞砸了怎么办?这可是第二旗舰呐!”

    “放心,砸不了锅的,”马竞表示无所谓,他边走边说道:“要对产品有信心。”

    “这倒也是,这两款产品的确很厉害,完全超预期,”朱玲玲顺手锁上房门,追上马竞脚步问道:“对了老板,虚拟助理后面真没有人?”

    “怎么没有?算法调整要人做,知识库更新要人看,话题筛选要人推,怎么能够真的离了人?”

    “不是不是,”小助理慌忙摇手,“我意思是,虚拟助理这么聪明有灵性,该不会都是背后有人扮演的吧?”

    “某些二货媒体还说大熊猫已经灭绝,现在那些都是披着熊皮的人呢!”

    “这你也信?”朱玲玲瞪大了眼睛,她偶尔也会看直播的猫片,才不信这种一看就假的谣言。

    “那你还问?”马竞立时回瞪回去。

    对方眨眨眼睛,“那就是说虚拟助理都是真实的?公司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厉害的是那些AI大牛,我们不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而已,”马竞淡然道,同时伸手按了向下的电梯。

    跟着走进IP电梯,朱玲玲深有同感地点头道:“也是啊,不出成绩怎么对得起全国的青椒和研究僧。”

    看着电梯侧壁上对方的倒影,马竞老气横秋说了一句:“年轻人,指望综述论文可毕不了业、升不了职。再说全国每年有60万研究生面临毕业,面临非升即走的青年教师也有十几万,而我们整个集团才不到两万人,又能产出多少论文?”

    作为营利实体,蜜蜂并不鼓励科研人员多发论文,反而对他们的论文阅读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个月都要阅读一定数量和工作有关的文章。这么做自然是为了紧盯科研热点,最大化自身研发资源的投入产出比,毕竟从头研发往往需要更多时间,而这又是公司运营所不允许的。

    而且论文往往比相关专利快一段时间,要是及早投入并拿出产品,还有一丝弯道超车逆袭老前辈的机会。蜜蜂的碳纳米管处理器以及RIS-处理器就是这么来的,马竞通过开挂的办法,提前做出了相关产品,很是赚了不少眼球回来。

    得了如此好处,马竞后来更是将论文阅读运动扩大到整个集团,鼓励员工阅读国内外的本专业论文,然后按照读后感的质量和数量给予一定奖励。

    反正科技英语的语法都比较简单,对普遍本科以上的蜜蜂员工并不会造成太大困扰,生僻词和专业词也有科技词典和搜索引擎去对付。

    实际上,通常只有极少数论文能够直接“用上”转化为产品,其他也就只是看看,毕竟前沿通常也意味着不成熟、不可靠、难理解,以及不好实现。他这么做更多是为了用论文巩固更新员工的专业知识,免得长时间不用变得残缺陈旧。

    不过这些论文也不是白看的,稍微整理一下就能变成综述论文拿去发表。虽然含金量一般般,但是积少成多也能为将来提高工职称做准备,再说这么做还不费什么事,完全是顺手为之。

    马某人每年“产出”上千篇论文,真正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文章其实没几篇,小部分来自联署挂名,大部分都是这种综述。有老板在前带头,员工们自然有样学样,硬是把BeeGrup变成了颇为有名的论文标签。

    高速电梯行动迅捷,很快就将俩人送到了目的地,位于大厦中部的一处观景餐厅。

    这里的楼层位置经过专门挑选,不会如顶楼那样高到吓人,也不会低到能看清水面垃圾,夜晚时分更可以将周围的璀璨灯火尽收眼底,显然是一处适合表白求婚的浪漫之地。

    只是此时此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