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声音

    第三百二十五章 声音 (第2/3页)

然,不认真的人也有,只是没多久就被送到其他部门去了,虽然比不得劳教营里又累又苦,但是相比较起坐在练习室里弹奏乐曲,每月休息四天,每小时休息十五分钟的“神仙日子”来说还是差远了。

    一年多的时间里,潘岱总算是把这些音乐演奏者们的各种陋习给纠正过来,再将“正确”的观念灌输到他们的脑袋里去,现在虽然说不能像旧世界那样动不动就开始合奏交响乐,但是经过短时间的排练,乐队已经能够磕磕绊绊地开始合奏而且也颇像回样了,现在让潘岱觉得很不满意的是没有相应的录音设备了,现如今潘岱的主要任务就是催着工业委员会的轻工业部门将研发的重心转移到录音放音设备上来。

    毛主席说过,“宣传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你不发声,别人就会替你发声。”元老院现在已经在东方港站稳了脚跟,也掌握了东方港的宣传喉舌,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向外进行扩张,将东方港的生活方式传播向全世界。但是想要一蹴而就让周边立刻变得“东方港”化,那无异于痴人说梦。进行文化宣传,首选的当然是书本和杂志,东方港现在私底下偷偷大量印刷各种“连环画”刊物进行发行,也是进行文化宣传的一种方式。但是在这些非“绿区”的“黄区”与“红区”中,绝大部分人是目不识丁的,而且繁重的农业劳动也将他们的大量时间耗费光,根本没有什么机会来读书看报,就算是连环画,他们也只是能够偶尔看看图画罢了,对于那些传记什么的,简直是对牛弹琴,通过书本进行文化宣传,效率太低。

    因此现在落入元老院宣传部法眼的,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东方港的声音带向四面八方。且不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至少把歌颂元老院的歌曲和声音传播出去,在“黄区”与“红区”广为流传,就能够向那些潜在不潜在的敌人们灌输对元老院与东方港的善意,潜移默化他们的思想,将他们转化为东方港的朋友,至不济也能让他们开始怀疑之前对东方港的态度,不再成为敌人,让中国的扩张步伐更加顺利一些,在这样的环境下,研发和制造出录放音设备自然成了元老院宣传部的重要目标。生产录放音设备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选择一款声音载体,关于选择什么样的载体自然就成了元老院工业委员会与宣传部争执的对象。

    在旧世界一直以来模拟声和数字声的孰优孰劣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数字音乐载体的大量出现,从CD、MP3到后来的蓝光等各种数字载体已经统治了音乐传播的几乎全部流通渠道,但是却永远无法让那些痴迷于声音的狂热者们满意。他们所追求的是那种超凡脱俗的原声,而这样的音质,几乎只有模拟声可以提供。而现在元老院科技储备中虽然有完整的数字声技术生产制造工艺,但是却因为无法达到所需的技术水平与生产工艺而不能使用,因此这个时候能够选择的只剩下了模拟声。而模拟声的载体有两种,第一种当然是磁带,另一种则是黑胶唱片。

    黑胶唱片的两面布满了沟槽,当唱片随着唱机的唱盘转动起来,唱针轻轻的滑入到沟槽里面,随着沟槽里面的起伏不平,唱针播出了不同的声音,黑胶唱片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它的源头是一个母带(一盘磁带),原始音乐的录音一般要用多个麦克风,产生多个录音带,这个母带是由多个录音带的录音合成而来。但是黑胶唱片的生产却是非常的复杂,首先必须要生产母盘,母盘是由一个铝制圆盘制造的,上面涂了一层平整的硅酸盐,硅酸盐的质地比黑胶软一些,可以让刻刀在上面进行刻录,母盘中央有一个孔用来安放旋转轴,旁边有一个孔用来定位刻刀。母带播放声音驱动刻盘机,刻刀则在母盘上刻出不同的沟槽。等到刻完之后,为母盘镀一层银,使它变成导电体,把它放到电解槽中电镀,镀镍。几个小时之后,母盘上面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