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悬疑

    第三十五章 悬疑 (第2/3页)

肖家营东北,是萧家镇、大松树镇和外县的交汇处,离营子并不远,两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山前,又经过一个小时的仔细搜查,最后终于在一个僻静面南的山坡前找到了白胖子留下的盗洞。

    尽管我们三个对白胖子很瞧不上眼,特别是那天在褚立楷墓出来后他竟偷偷跑掉,我曾说再见到他一定直接把他拉去派出所,但是我还是很佩服这小子寻墓定穴的本领。

    这么大的一座山,他竟然能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找到墓址,确实非常了得。我在东外观察了很久,阴阳、地理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想到了,也没看出此墓选址的原因。再说这盗洞,明显能看出是用洛阳铲一铲一铲掘进去的,可看起来就像是机器挖掘的一般,洞圈浑圆,内外粗细一致,人正好能跪着在洞里爬行,膝盖下面还很光滑,完全感觉不到硌痛感!

    大炮说:“下次一定要逮住这小子,我看他的盗墓技术很老道,绝不像他自己说的,是个生瓜蛋子!”

    和褚立楷墓一样,从盗洞进去后不过十来米就看到了挖破的墓道,从墓道通往墓室的距离也和褚立楷墓差不多,墓道一样狭小,不过青砖间却浇灌的很结实,这一点让我们三个安心不少。

    墓室同样是半个篮球场大,不过这里的墓室墙壁却被粉刷的干干净净,而且墙壁上画着颜色鲜艳的壁画,穹窿顶部为彩色星图,四周墙壁则是各种花卉的图案。大概是墓室里面很干燥,壁画保存的很好,人走在其中丝毫没有处在地下的感觉,而是像处在女子的闺房内。

    与闺房不同的是,正中央却放着一个石质棺椁,时刻提醒着人们这里确实是墓室。

    较奇怪的是这个石棺并不是南北正放,而是东西横放,棺椁左侧立着一个和褚立楷墓一模一样的碑刻。

    我正要去查看碑文,谁知大炮忽然叫道:“怎么没尸骨?”

    我以为他竟然打开了石棺,赶紧跑过去,原来这个石棺除了外边的椁,里面还有一个真正的木棺,不过无论是内部的木棺和外部的石棺都没有盖,大敞四开着。

    棺内放着一个小陶罐,陶罐和陶罐周围都落满了灰,唯独陶罐的盖顶上有个大拇指印,一白笑着说:“这个肯定是见钱眼开的白胖子留下的猪蹄儿印!”应该错不了,那个印记还很新。大炮说:“既然他打开过了,咱们也看一看吧!”

    我摇了摇头,说道:“不用看了,里面应该是骨灰!”

    大炮不解,难道辽代就开始提倡节约土地,主张火葬了吗?

    我和他解释说:“实际上契丹最传统的墓葬方式就是火葬,只是汉化后,才有部分人选择了汉葬式。等到了中晚期,契丹族又重新推崇火葬,有‘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的传统。当然,不一定真的‘尸置树上’,但火葬确实很流行,尤其是在中低层人群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