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老道士东方越

    第十一章 老道士东方越 (第2/3页)

给他数月以后,便驾鹤西去,坐化在桃花涧。到死也没听他叫过一声师父。而此后,桃花观一干道士也不服一个威望道行都不够还视清规戒律于无物的他做掌教,四散离开。

    雪上加霜的还是十多年前那次辽金南下,导致如今桃花观就一个东方老道士,一个是年轻的解签道士,还有年轻道士这些年收养的些许孤儿。

    东方老道士也是乐的清闲,捧着酒葫芦云游四海。直到十年前,碰到还是幼年的年轻道士第一眼便泪流满面,摸着他的头,与当年穿着杏黄袍的黄真人如出一辙问道,小娃娃,做我徒弟可好?

    有些深仇隔了些许年,一想起来还是咬牙切齿的啊。

    东方老道士将小道童带回桃花观,也正是那时,李闲秋领着徐江南来到雁北。

    他几乎是看着徐江南长大的。从徐江南小时候上山偷学练艺开始,也清楚他的顽劣勾当,尤其是四年跟着李闲秋走南闯北,劳累苦肯定没少吃,身上顽劣气息少了许多,只是没想到江湖世故气息重了不少。但这并不是问题,江湖游荡一圈,除非近朱者赤,要么就是死无全尸,这很正常。

    当然,除了那些出自天下名门的宗师剑客,这些大宗师基本便是从小便名气四扬,千年资源的世家底蕴灵丹妙药不知道吞了多少。只不过靠灵药堆积上来的九品到了不惑境界便难上加难,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看那些知命境界的大宗师,要么是江湖打滚,生死间摸爬的狠角色,要么是一战闻名天下的野狐修禅人,就比如南北寺的僧人,十年未成名,一响天下知。

    尤其是在听了一夜不间隙的雄壮钟声,对徐江南更是满意起来,生性敢为城北良苦百姓接烛火,就算顽劣,也有儒心,处事又有江湖人的圆滑,至于以后,他也懒得掐指推算,听天由命吧。

    第二日,听了一夜雄扬钟声的老道士倒骑山羊去了观望亭。见徐江南依偎在亭角被山上冷风冻的瑟瑟发抖,也没叫醒他,拂尘一甩,将还熟睡的徐江南提到瘦弱的羊背上,腾云朝凉山深处掠去。

    ————

    春烟坊楼层上,青衫俊逸的李闲秋与并未在与时间对阵落在下风的沈楼主相对而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