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我来替你落二子

    第四十六章 我来替你落二子 (第2/3页)

了陈烟雨,那个清浅恬笑只会自己吞咽各类苦果的小烟雨。早之前刚带小烟雨回雁北的时候,先生基本上只是到了某个时辰便从自家屋子出来,其余时间基本不闻不问。

    后来某次深夜醒来小解,听到逼仄的哭腔,寻声前去,却发现小烟雨颤颤巍巍的缩在墙角,眼眸红肿,脸上挂着两条晶莹长河。他敲了几下门窗,小烟雨却是置若罔闻,脸上凄白一片。

    他黔驴技穷下,便想起周边邻居逗弄自家小儿一般做的鬼脸,有时候被他瞧见,也会笑上许久。倚着窗户旁若无人的学起来,直到一道惊雷闪过,徐江南的身影从窗户透了进去。陈烟雨这才发现窗前的徐江南,破涕为笑,安稳睡去。

    再后来还有先生要教她琴棋书画,送她去春烟坊,她也只是低头嗯了一声。不抗拒,不反对,任凭摆布。以至于徐江南都看不下去,自作主张去帮她讨公道。自讨没趣之后也给过陈烟雨几天脸色,像小孩子翻脸一样不理不管,陈烟雨也只是轻声说着对不起。

    再大一点的时候,徐江南再回头看看陈烟雨这一路的时光,想了很久很久之后,才找到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可怜,可怜到连饰品都不曾穿戴过。再就是就算作为笼中鸟,牵线布偶,也有它的动作和声音。而陈烟雨更像一个不会出声,也不会反抗的死物,可能她有自己的想法,但也是深深掩藏起来,更不会同别人说。徐江南只要一问,便是沉默,然后就是一声对不起。

    再最开始的时候,有一天徐江南带着她从春烟坊跑了出去,强迫着让她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只是无奈发现,小烟雨除了日间练习的书墨丹青,便想不到其他任何的东西,就像想象力突然有了屏障,戛然而止。只不过她见到徐江南期待的面色,可能是不想让他失望,她顺手摘了片树叶,放在纤唇上,一阵悠扬的歌谣飘了出来,曲调清淡,徐江南不通音律,也能感觉出来这是在思念人。事后徐江南问起,她只是低头说是娘亲教的。而后来九千里之行后,他也不想着强求了,可能把她从自己的生活习惯里面带出来只能看到她的手足无措,并不会有其他的惊喜存在,只要她能安稳喜乐的活下去就行了。

    还是先生老生常谈的话,一言成谶。“天下人有天下人的活法。”

    徐江南收回思绪,低头望了望秦月,倒也难为这女子了,见她衣饰,一路上的做法,也是知道她肯定是哪个世家名门的小姐。现在却大快朵颐的吃着只能果腹的干粮,喝着浅淡苦涩的酒水。跟陈烟雨就像位处在两个极端。

    徐江南背靠树干,一只脚搭在树枝上,一只脚吊在半空,顺手摘了片树叶,放衣物上擦了擦,放在嘴边。学着当年的旋律节奏,行云流水。夜间本就清静,歌声虽小,但能传很远。

    秦月吃完之后,安安静静听着调子,这曲调她听过,曾经在西蜀风靡一时。她懂音律,或者说西蜀道没有不通音律的女子。南调北曲,南调北曲,说的南调便是西蜀道的腔调,小桥流水,深得哀而不伤其中三味。而当年西楚被灭,宫廷里的乐师可是抢手货,而西夏权贵勋公也因为酒宴能有西楚乐师作兴而觉得脸上光彩许多。北曲便是北齐陕北道那边的信天游,自成一派,豪放不羁,似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就连樵夫黄昏归家,兴致来了,也能漫山遍野的随性起音。

    等到曲调停下,她笑着轻声问道:“没想到你一个大男人也会这曲子。”

    徐江南从树上一跃而下,问道:“一个人教我的。怎么,这曲子很有来历?”

    她点点头,滔滔不绝道:“这曲子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