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 番外特刊三:(围棋文化论文)

    风起云涌 番外特刊三:(围棋文化论文) (第2/3页)

》记载:仪封人见孔子后,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确实,西周之后,中华文明进入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大交流的繁荣时期,社会上的种种表现,上至皇王贵胄,下至凡夫俗子,诚如老子所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学衰落,人学昌盛。

    孔子晚年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推行儒家政治主张,却备受冷遇。《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中说:“(孔子)有圣德,好学不倦。周游列国,弟子满天下,国君无不敬慕其名,而为权贵当事所忌,竟无能用之者。”《史记》记载:“(孔子)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

    中华文明经过春秋战国的百家洗礼,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皇帝、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国开始全面进入人治社会,汉以后,儒家思想渐成主流。帝王以人学治国,不再以天道统民。大道远兮,仁义行于世。历史上,道儒两家曾经争论过,其实没有必要。道家的思想可以概括为道、德、仁、义、礼,儒家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升华上去就是“道”,也就是孔子讲的“一”(吾道一以贯之)。

    中国围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随着中华文明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当中华文明走出“大道之行”,进入百家争鸣之时,中国围棋文化也就随着世人离开了“大道之行”的状态。那么,大道之行的围棋,是什么状态呢?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之行的围棋,属于“非常道”,难以言表,也不为普通人所识。施襄夏著《弈理指归》,有几人能识其中奥妙?!《吕氏春秋•先识》记有:“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老子管理周王室典籍时,周王室爆发了王子朝之乱,典籍尽失。王室典籍,寻常之人难得一见。孔子问学老子,晚年修订《六经》,有可能得见周王室典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诸多远古典籍绝传,正应了那句话——天机不可泄漏。但是,从历史遗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后人推测围棋和《易》有莫大关系。

    《易》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神农的《连山》、黄帝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并称为三易。郑玄在《易赞》中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今人所谈《周易》,相传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绎八卦作“卦辞”,其子周公作“爻辞”,孔子作“传”。《易》,广大精微,包罗万象,誉为“大道之源”。一般认为,《易经》包括理、象、数三个方面,对应道法、万象和数术。明林应龙撰《适情录》,第20册全篇都是易经八卦五行与围棋布局的形式。施襄夏著《弈理指归》,全书首列“五行布局”棋图二十四式,另外绘有“五行源奥”、“八卦渊微”图形,以标志棋局方位。正文均是四言和五言歌诀,有字无图。歌诀注释中运用五行相克理论,用来解释围棋着法,寓意玄奥。

    用《易》可以推演天地道法,用围棋也可以推演天地道法,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围棋是《易》的一种工具。

    《敦煌棋经》有“棋子圆以法天,棋局方以类地”的说法,与《易》之理相合。《周易•系辞上》第五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第十一章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围棋黑白分阴阳,盘上天元为天地中心,四周的8个星位,分别代表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位,四隅象征四季。第九章讲了天地数变无穷:“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这与围棋361个交叉点的无穷变化的涵义相似。孔子感叹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以尧帝的智慧,识《易》不是难事。尧帝制历法,有可能在围棋盘上进行推演。天地历法,也是道法的一种表现。河图洛书的黑白点阵,完全可以在围棋盘上排列出来。所以,我们今天下的围棋,只是尧造围棋中“术”的一部分。大道之行的围棋,不仅仅是计算黑白着点争个输赢,有其更大的用途。周王室典籍散佚后,大道之行的围棋也就随之消失了。

    围棋在流传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文化在传播过程当中会形成围棋文化产业。本文对围棋文化产业的定义是:围棋文化传播载体和爱好人群。尧造围棋之后,围棋文化与产业道艺术三个层次面同时存在,即以棋参妙、以棋明智、以棋娱乐三种人群都有,但因竹简刻书极难,所以,围棋文化产业以口传心授为主的方式进行着。这倒有点象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有载:“师问:‘祇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语句。’”

    孔子心系天下,一心想把社会恢复到西周时期的状态。老子认为不可能,匆匆留下《五千言》,出函谷关西去。

    孔子的智慧比不上尧帝,看不到围棋真正的玄妙,叹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篇》)这表明,中国围棋文化脱离大道,已经进入博戏时代,艺和术成为围棋文化与产业的主流形式。这样,也就与帝王以人学治理国家的社会状态对应起来。

    孔子和孟子对围棋评价虽不高,也不算太低。孟子反对“博弈”,认为“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但是,孟子赞成“弈”,把“弈”归为小数,而数是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孟子•告子篇上》中说:“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书中还还记录了弈秋教棋的故事。

    当围棋离开道,以艺和术的形式流行于世的时候,在很长历史时期,引来各方议论。孟子对“博弈”的批评,可以说是儒家非议围棋的开始。然而,东汉班固据《易》作《弈旨》,开始为围棋正名。西晋蔡洪作《围棋赋》,继承了班固的说法。东汉马融作《围棋赋》喻义兵法。梁武帝笃信佛教,亦作有《围棋赋》,赋中除了喻作两军对阵外,还引用了大量围棋术语。围棋,以其独特的魅力,冲破了森严的封建礼仪等级,三教九流,都留下不少围棋的诗词歌赋和传奇佳话。“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大约从魏晋起,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渐渐成为才子佳人咏风叹月的儒雅艺术。

    在围棋文化艺与术并行的时代,围棋文化产业也以艺与术的形式存在着。艺者,以棋闲情;术者,以棋争胜。诗词歌赋、野史杂话说尽了围棋的“艺”,各类棋书记录了围棋的“术”,既有仙雅,亦杂低俗;既显智慧,亦呈狡猾;既彰大义,亦藏奸恶。有人列出中国的五大绝世棋谱:烂柯谱、草木谱、媪妇谱、呕血谱、血泪谱,分别讲述了晋代村夫王质、东晋宰相谢安、唐朝国手王积薪、北宋国手刘仲甫、清朝棋圣黄龙士的围棋故事。相传,曹丕趁弟弟曹彰专心下棋时枣中掺毒将其毒死(见《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则故事:曹操忌恨孔融正直,找了个“莫须有”的罪过,抓了孔融。这时孔融的9岁儿子和7岁女儿正在下棋,有人劝他们赶快逃命,兄妹俩回答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两人安安静静地下完一局棋,也被抓走,和父亲一起被杀掉了。此外,还有李世民“一子定乾坤”,许虬髯客张三自领十万大军平定西南,当了扶余国的新王。

    在古人撰写的各类棋书中,现存最早的围棋专门论著是《碁经》(敦煌石室古写本),内容包括:“碁经”七篇、“棋病法”、梁武帝《棋评要略》。还有“围棋十诀”、《棋经十三篇》等,不再赘述。

    自班固给围棋正名后,国人把围棋艺与术统一起来,上下求索。明陶宗仪《说郭》上曾引魏邯郸淳《艺经•棋品》说:“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清代龚嘉相《楸枰雅集》中对围棋九品注解了九首四言小诗,十分雅致有趣:

    入神动如智水,静如仁山,随感而应,变化万端。

    坐照神明规矩,成竹在胸,化裁通变,不离个中。

    具体敛才就范,绳墨诚陈,攻心为上,不战屈人。

    通幽探赜索隐,致远钩深,无形运用。自具会心。

    用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因形用权,无形无体。

    小巧借意收势,占地搜根,勾心斗角,五花八门。

    斗力攻中有守,守中有攻,以小易大,击西实东。

    若愚以逸待劳,以退为进,持重老成,不开争衅。

    守拙大局有成,机闲自补,谨固蕃篱,止戈为武。

    施襄夏以围棋竞技着法探索《易》之理,用阴阳五行八卦解说围棋细致入微,可惜不被世人所理解和接受。吴清源在其著《中的精神》中表示,阴阳的最高境界是阴和阳的中和,所以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那就是中和的意思,即“六合之棋”。“另一方面,即使是人生,也要考虑技术和哲学的中和。我所走过的道路,应该可以说是追求中和的人生吧。”吴清源虽然没有用五行八卦论述围棋,但是,可以看出,他所谈的“六合围棋”很接近《易》的思想。或许,吴清源倡导围棋的“中和”,就是围棋艺与术的最高境界吧。

    围棋,以棋子之有争达到棋人之无争,和禅悟殊途同归!围棋艺和术相和谐的境界,很象一句古语“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说的那样,三教九流,皆可乐在棋中。

    简言之,弈归于艺,博弈归于术。

    赏“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苏东坡《观棋》)的风雅,亦憾“当湖十局,一子一金”的扣人心弦,两千年多来,弈与博弈就是这样手牵手走到今天。棋上的内容精彩纷呈,棋外的玄妙令人深思。

    (三)围棋文化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围棋自尧帝始,流传了五千年,继承和发扬中国围棋传统,是中华民族责任所在。座子围棋自晚清周小松之后,再无国手,座子围棋的艺与术的境界和水平急剧下降,终绝于民国。国运衰,棋运也衰。如今,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国学*运动悄然兴起,光复国学正是时机。欧洲有伟大的文艺复兴。可以断言,随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国学也会恢复它应有的地位,其中包含中国传统围棋,这是中国走向强国的需要,也是中国围棋再塑民族自信的需要。

    围棋的教化之功,尧舜二位圣帝已经作出证明,毋庸置疑。今天的世界围棋,重博弈,轻弈,围棋“艺”的色彩越来越淡化。所以,现在光复传统围棋与文化,不但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意义,也具有社会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