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高寒的风格

    第1185章 高寒的风格 (第2/3页)

出异议?

    突然间,他涌起了一股无力感。

    他觉得自己就算是做得再多,都完全无法改变这一切,他不甘心,可却又无可奈何。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却又突然想起了前不久,球队以五连胜结束第一循环赛,回到北京时接到了首长的一通电话,在电话里他充分肯定了高寒为国家队做出的贡献,但同时也希望他能够做得更多,并首次提出了足球改革小组总顾问这一特殊职务。

    这个改革小组成立于一年多以前,领导级别非常高,而总顾问却是为高寒量身定做的职务,不在体制内,却什么都能顾,什么都能问。

    高寒当时没搞明白首长的用意,也没有当场答应,因为他本身对此就很抗拒。

    现在回过头去想想,不由得明白了许多,也想深了一层。

    “老蔡,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但我希望,以后所有这一类的事情都能够提前知会我一声,足球确实很需要投资,也欢迎投资,但作为领导机构,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把握住分寸,只有这样,资本进来时才能水到渠成,否则的话,大水漫灌,那就乱了套啦。”

    高寒这一番话也是说得语重心长。

    蔡副局长似乎早就知道了一些消息,听了之后,非但没觉得高寒托大,反而不住地点头。

    “我也知道,但你应该明白,咱们足协内部根本缺乏这一类的人才,咱们玩职业足球才多少年?说句不客气的,玩手段,咱们拍马也玩不过资本。”

    这倒也是一句大实话。

    别说是中国足协了,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足协能玩得过资本?

    欧洲联赛够牛吧?

    可在欧洲各国,足协能玩得过资本的,又有谁?甚至就连欧足联自己,都经常在资本面前出洋相,可要知道,他们这可是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后的制度。

    可以说,这是一个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矛盾。

    “你说得没错,所以咱们就要规范和引导,既然足协内部现有人员玩不过,那就换人,从欧洲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人才进入足协,帮我们制定和完善制度,引导资本。”

    顿了顿后,高寒又道:“我们要重视青训,却没有这一方面的经验,也没有问题,我们就到德国,到法国,到西班牙等各国去取经,学习人家先进的经验,欢迎人家来为我们献策,甚至聘请高水平的专家来进行长时间考察,帮助我们量身定做青训发展规划。”

    蔡副局长听得瞠目结舌,“这……这也行?”

    “为什么不行?”高寒反问,“正所谓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自古以来,我们就有这一方面的传统,既然盛唐时期都可以,那为什么现在不行?”

    蔡副局长无言以对,但他觉得这很难,非常难,可又觉得很有吸引力。

    “你说得有道理,但想得有点简单了,不说别的,就算是在足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利益算计,包括我在内。”

    高寒倒是不意外,因为他知道。

    最直接的例子,当初蔡副局长为何要到最后时刻,已经被逼到走投无路了,才推出高寒,而且还是在首长出面后才推出来?

    说到底,也是他自己的利益算计。

    这很正常,大到足协,小到俱乐部,内部都是如此。

    关键是要如何通过有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