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尘埃

    第88章 尘埃 (第2/3页)

,又需要不少时间。

    但李元庆却不敢怠慢,此时时间就是生命,必须要尽快赶去广宁,把正事办完,然后,再把痕迹抹去……

    …………

    两日之后,李元庆一行人抵达了山海关,顺利与渠敏秋一行汇合。

    清晨,太阳初升,看着耸立在金色阳光下巍峨的关墙,李元庆凝神思虑,久久沉思不语。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

    对于大明而言,眼前这座关隘,着实是承载了太多太多。

    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吴三桂,当年,在背叛大明、决定华夏民族命运的时候,正是由这里出发。

    大明已经流传两百多年,事实上,并非没有远见之士,只不过,有太多的东西,被各种原因,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此时的辽东巡抚王化贞暂且不必多说,稍后,继任他之职的新任巡抚王在晋,曾经提出了一个治辽的方案,他主张,全面放弃辽地,以长城和山海关为界,抵御后金女真的进攻。

    某种程度上,在明末,这应该是最科学、也最稳妥的方案。

    但泱泱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又怎的会同意这种方案?

    内阁几番纠缠,不多时,王在晋便被去职,大名鼎鼎的孙承宗、孙阁老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他主张在辽西走廊,设立屯堡,屯兵种田,以逐步推进的方式,来蚕食后金。

    很快,这个方案,便得到了执行。

    只是,在随后的一系列时间内,这个方案,花费了整个大明军费的九成以上。

    再到后来,便是大名鼎鼎的袁督师提出的‘五年平辽’……

    历史已经发生,谁对谁错,后人也无法身临其境,感受不到当时的状态,只能是推测。

    可以说王在晋是贪生怕死,但不可否认,站在后世的角度,他的方案,是最可行的,也是最稳妥的,如果大明按照这个方案执行,或许……

    但谁又能说孙承宗是错的?毕竟,他是大明的忠臣。

    可书生意气,纸上谈兵,这种忠诚,能当饭吃么?能挽救华夏数千万子民的命运么?

    历史的结局也对孙承宗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甚为倚重的吴家、祖家,都成为了后金的鹰犬。

    从天启中,一直到崇祯末,这二十多年时间,朝廷花费了数以千万、甚至上亿的银两,就养出来这样一帮货色……

    如此这般,大明不亡,让雄才伟略的皇太极灭亡?

    “元庆,在想什么?关门马上就要打开了?”这时,渠敏秋穿着裘皮棉袄,出现在李元庆的身边。

    李元庆一笑,用力握住了她的小手,“外面风这么大,怎么不去马车里暖和?关门打开,咱们马上启程。”

    渠敏秋乖巧的点了点头,轻轻靠在李元庆的肩头。

    李元庆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微微眯起眼睛,看向不远处巍峨的关墙。

    历史已经改变,既然老天爷让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面对之后的危局,又怎能无动于衷?

    随着关门吱吱嘎嘎打开,来往人流迅速有序的通行。

    此时,辽西还未失,山海关的防御力度,还没有后来那么重,渠敏秋令马管家出示了路引,一行人便被顺利放行了。

    辽西这片土地,承载了着实太多,但因为靠近海边,风景也是极美,若是闲暇无事,带着渠敏秋这种玉人,一路欣赏风景,也是人生乐事。

    可惜,胸腹中事情太多,李元庆又怎能有这种心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