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卧虎小镇

    第四章卧虎小镇 (第2/3页)

一位铁匠朋友得到一块陨铁,可惜那块陨铁重量不足以打造大型的兵刃,于是决定打制成三把短刀,并约定将其中一把送给老道,以回报当初的恩情。

    铁匠铺在镇子的西头,不时传来敲击的声音,师徒二人来到铁匠铺门前,门口竖着一块布帆,写着:“牛家铁匠铺”,下边还画着一柄锤子,看来是铁匠铺的标志。

    前后两层的院子,用碎石和泥加上植物的根茎砌成,里面一名彪形大汉正在举锤猛击砧板上的一块长条形铁块,边上两名少年打着下手,看来应该是铁匠的徒弟,墙边上排着一些打造好的兵刃和农具。

    此地民风尚武,男子都喜爱兵刃,所以铁匠铺的生意格外的好。

    早期的铁以矿石直接还原形成,含碳量低、质地较软。东汉初年,杜诗发明冶铁水排,利用水能带动风箱鼓风,使冶铁温度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制铁工艺迅速发展,铸、锻、柔化、渗碳、等技术日趋成熟。不过要想得到一块好钢必须得用生铁反复加热锻打,话费大量的材料和人力才能打出的百炼钢。

    后来魏武帝曹操就是用反复加热锻打的办法制的百辟刀,以龙、虎、熊、鸟、雀为识,共五枚,曹丕、曹植、曹林各一枚,曹操自仗两枚。以曹操的当时尊贵身份,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资源才打造出五把百辟刀,由此可见在这个时代打造宝刀之难以及锻打代价之高昂。

    见到老道到来,铁匠连忙放下手中的大锤,拱手行礼道:“仙师安好”;萧逸这才仔细观看铁匠,至少一米八以上的身高,****上身,下面牛鼻短裤,戴着牛皮的围裙,古铜色的双臂上,青筋凸显犹如小龙一样盘根错节,粗壮的指骨关节,虎口处老茧厚重,点点的疤痕显示出长期和火星为伴的生活。

    铁匠名叫牛弘,家族世代都是铸造师,却不是本地的土著,而是数年前突然携带妻子、外甥来到小镇,以打造农具为生,有时也给人修造兵器。

    身后两个少年,一个粗壮结实,肥头大耳,目光憨厚,牛鼻短裤,腰系皮裙,脚下薄底的快靴。手里还握着一把小号的锤子,和牛铁匠犹如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就是小了两号。

    另一个少年身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