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塞北朔风翻云暗

    第十五回 塞北朔风翻云暗 (第2/3页)

胜,徐达、常遇春等已率军分攻大都,元朝眼看不保了。听了此消息,张无忌心头异常茫然,竟殊无半分喜意,只长叹一声,再无他言。 又过二月,张无忌已揭过《九阴真经》的最后一页。时至秋天,院中落叶萧萧,张无忌和赵敏拜别武当诸侠,直奔雁门关而去。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建国号为大明。 且说朱元璋给自己的皇朝起名,确是大伤了一番脑筋。朱元璋和其功臣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等重臣,均是源出明教义军。明教本有"明尊"出世的说法,经过数百年公开和秘密的传播,"明尊"出世早已成为世人所熟知的预言。朱元璋尽管恼恨明教,但碍于大局,亦不得不将国号定为大明,以示不敢相忘明教之义。明教教众自然乐意。

    "明"是先明,是火;分开来看便是"日月"二字。古礼有祀"大明",朝"日"夕"月"的说法。数千年来,"大明"和日月俱为朝廷之正祀,以历代皇帝对此十分重视。此观点历来受士大夫等儒士所乐于谈论。再者,朱元璋起家于南方,用阴阳五行说来推论,南方属火,为阳,色赤;北方属水,为阴,色黑。朱元璋称帝于南方,而元朝建都于大都,地处北方。以五行相克之理,则火克水,阳消阴,以明克暗,便正巧相胜。

    朱先璋经过冥思苦想,终于决定将国号定为大明。 明教首领和先朝儒生出于不同的解释,竟一致同意定国号为大明。朱元璋亦不加以解释,任其两派之人瞎作猜想。如此便将两派绝然相反的人团结在一起。朱元璋的雄才大略,狡诈机智,由此可见一端。 至七月,元顺帝见徐达,常遇春两路大军逼近,眼见大都不保,遂仓皇出逃,向北窜入茫茫草原。八月,徐达攻占大都,元朝算是覆灭了。

    朱元璋遂定都应天,定国号大明,召告天下,祭告宗庙。追遵高考曰玄皇帝,庙号德祖;尊祖考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祖考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考曰淳皇帝,庙号仁祖。

    立妃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皇太子。仍以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自是明室肇基,帝位已定,史称朱元璋为明太祖。

    诸事既定,明太祖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圣旨在江宁西北鸡笼山下,建功臣庙,己战死的功臣,设像崇祀,尚未死的虚其坐次,共得二十一人,依次便是, 徐 达  字天德,濠州人。

    常遇春 字伯仁,怀远人。

    李文忠 字思本,盱贻人。

    邓 愈  虹人,初名友德。

    汤 和 字鼎臣,濠人。

    沐 英 字文英,定远人,太祖朱元璋养子。

    胡大海 字通甫,虹人。

    冯国用 定远人。

    赵德胜 濠人。

    耿再成 字德甫,五河人。

    华 高 含山人。丁德兴 定远人。

    俞通海 字碧泉,濠人。

    张德胜 字仁莆,合肥人。

    吴 良 定远人,初名国兴。

    吴 桢 定远人,初名国宝,吴良之弟。

    曹良臣 安丰人,

    康茂才 字寿卿,蕲人。

    吴 复 字伯起,合肥人。

    茅 成 定远人。

    孙兴祖 濠人。

    二十一人,俱皆封爵,授予庄田,并布告天下。

    张无忌默默看完布告,不发一言,脸色忧郁地转身向北而行。赵敏知他心意,这二十一名明朝开国功臣中,光明顶上的英雄,竟一人也无。问题尚不止于此,朱元璋于明教这些英雄豪杰,江湖高手只字不提,只怕定有图谋。张无忌和赵敏心中均升起一股不祥之预感,似乎已 亲自见到江湖之中,又将血雨腥风,无辜惨死之人,实不知将会有多少。

    张无忌见赵敏关切异常看着自己,当下淡然道:"敏妹,你我夫妻多年,当知我无意于做官,亦无此能耐。此行如能救出绿敏和殷涛两个孩子,咱们便找个隐居之所,过几年清静日子罢!" 赵敏微微苦笑,心中何偿不希望如此,只怕天意难违。便道:"此行能否找到二个孩子,也殊难预料。冷面人数年不闻音讯,谁知他躲到甚么地方去了。" 张无忌亦是茫然。数年前尾随冷面人等人到了雁门关,自己无奈而回。冷面人一行显是向北出了雁门关,但这茫茫无际的草原之中,却到何处去寻冷面人?

    赵敏道:"哥哥驻扎在太原,我俩先去哥哥处探问一下如何" 张无忌道:"如此甚好。"

    二人不再言语,径投太原而去。

    原来前番赵敏张无忌二人与庠库特穆尔辞别之后,库库便率军南下,欲剿灭各路义军。此刻库库受顺帝节制天下兵马,库厍心头对此事早已忧虑重重。果然不出所料,元朝关中四将军,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四人结盟,推李思齐为盟主,抗命库库特穆尔。库库怒不可遏,遂挥师西进,与李思齐四人激战不已,定要分个胜负。双方所辖,皆是蒙古精兵,如此激战数年,兀自难分高下。元顺帝屡次遣使和解,诸将均将朝命置之不理,亦然互相打得头破血流。元顺帝见调解不成,又下一道严诏,令库库特穆尔专门对付明教义军。库库跟李思齐四将结怨甚深,库库遂回书元顺帝,表明自己必欲平定关中,方才南下。顺帝接书大怒,皇太子因忌恨库库昔日不肯合作,早已怀恨在心。此时父子同忌库库,遂飞传一道紧急诏书,将库库官职和兵权尽数解去,命皇太子亲自统率诸将。库库接诏大怒,将诏书撕个粉碎,挥军攻占太原,将元朝命官尽数砍了,自己重新委任地方官员。

    顺帝闻报惊怒异常,正欲调兵讨伐库库特穆尔时,谁知晴天一个霹雳,应天府朱元璋已任命徐达为征虎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精锐之师二十五万,北上进攻,直逼大都。明军势如破竹,所经之地,无论大城小城,竞争相投降献城未几,便将元朝大都与关中四将隔开。 元顾帝此时两手空空,见明军大举进犯,直骇得心胆俱裂。思来想去,元朝现时统兵有方的大将,仅有库库一人。有心与库库和解,但想自己前番做事太绝,只好让皇太子来当这替罪羊,便将一切罪过尽推到皇太子头上,解除太子兵权,尽复库库官职。

    却说关中四将正与库库打得欢时,闻明军大举进攻,亦慌了手脚,急忙打点军队,整装出发。但此时徐达和常遇春早已挥军直逼毫无重兵防守的大都,挽救不及了。 元顺帝无奈,只得弃了大都,黑夜之中,他携同百官家眷,开健德门出逃,经居庸关,北上上都,奔向茫茫草原,回到祖先忽必烈的故居去了。 元朝大都被攻占之后,朱元璋闻报大喜,亲至大都犒军,并将"大都"改名为"北平"。

    此时元顺帝虽然出逃,但元朝朝廷机构依然完善,关中四将以及库库特穆尔均手握重兵,据守陕西,山西,宁夏诸境。明太祖朱元璋即命徐达和常遇春组成西征军,由北平向西进发,攻击关中四将以及库库等人。安排就绪,太祖朱元璋遂打道南下。径回应天府去了。

    便在此时,张无忌和赵敏二人进了太原,找到库库特穆尔、数年不见,库库依然精明强悍,额头之上添了几道皱纹,更显得老成持重。但眉目之间,却罩上一层阴郁之气,显是近年来万事不尽人意之故。三人互道别来之情。库库闻绿敏和殷涛竟被冷面人挟持数年,不禁大为震惊,但库库数年来亦末听到过冷面人的下落。 库库道:"我近期军务繁忙, 你二人便在此间自行安顿罢。绿敏之事,我派人打探,一有音讯,即命人告知武当山诸位道长。" 张无忌二人自去下处歇了。半夜时分,夫妻俩听得城中有调集军队的号令,知库库要外出征战。张无忌和 赵敏对视一眼,无话可说,遂倒头睡下,各想心事。

    原来库库探马报明军西征军已大举向山西攻来,统率之将乃徐达和常遇春。库库略一沉吟,便得一计。心想西征军大举进攻陕西,大都(北平)守备必定薄弱,遂督军出雁门关,避开西征军主力绕道直取大都(北平)。谁知军行途中,忽接太原守军急报,道徐达、常遇春己兵困太原,请库库急速回救。库库无奈,只得回军。待到太原城下时。徐达,常遇春早己破城而入,严守以待。库库督军在太原城外扎营,待稍事休整之后,便即攻城。

    徐达、常遇春早知库库欲偷袭大都(北平)。二人一商量,此时西征军已近太原,干脆乘机攻了太原,再还军援救大都(北平)。令库库退无可守,进无可攻。

    却说太原守军较少,见徐达、常遇春将城围住,稍作抵抗,即作投降了。张无忌和赵敏竟被困在太原城中。城破之日,二人不欲被认出,便又易容化妆,扮成一对老夫老妻。赵敏见徐常二将统兵有方,明军入城之后,立即颁布安民告示,抚慰民众,竟是秋毫无犯。便是对大富人家,元朝官吏,亦不妄自骚扰。

    赵敏叹道:"元之得国,何不亦是如此,奈何后人不遵祖训,至有今日之变。" 张无忌亦道:"中原朝代迭更,究其原因,大抵也是 如此,只可怜天下百姓,横遭此无妄之灾。" 赵敏苦笑道:"张大侠悲天悯人,到恰似一介儒士。" 张无忌道:"此理甚是浅易,纵是平常百姓,亦明其理。又何止如敏妹这般满腹文章的学士。但天意如此,奈何?" 赵敏道:"此时咱们怎么办?"

    张无忌道:"眼下太原战事一触即发,我等还是稍侯几日再走不迟。否则乱军之中,却是麻烦。" 夫妇二人不敢再呆在府衙中,好在太原城有不少人逃避战乱,已远走他乡。二人遂老实不客气地撬开一家民房,入内住下。谁知半夜时分,城西大乱,喊杀之声将全城居民惊醒,但见火光冲天,连太原城中亦照得雪亮。张无忌原料这场大战,少说也得打至天明,谁知二个时辰之后, 喊杀之声渐歇,火光旋即暗了下去。正不知谁败谁胜之时,徐达、常遇春等已得胜而归。库库手下,竟有四万士卒和四万匹骏马被俘。赵敏惊然失色,担心库库安危,竟险些晕倒过去。

    张无忌将她扶入屋内,道:"敏妹休急,待我前去探问。"言毕转身而出,探听库库特穆尔下落。

    原来常遇春手下有一员悍将,名唤郭英。郭英登高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