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挥慧剑 心断七情索 觅沉竹 力诛三脚怪

    第十八回 挥慧剑 心断七情索 觅沉竹 力诛三脚怪 (第2/3页)

无论在家在外,总是打扮得和月里嫦娥一样。论她的身材容貌,也真不在她打扮,要像我这样,不打扮,人家至多叫我一声丑女。丑丫头,若也和她学,岂不是丑字之下还得添个怪字么?果真如此,遇见妖人,不必和他飞剑相持,就这一副嘴脸,也把他吓跑了。说也稀奇,我不爱打扮,也不怕世缘纠缠,累我功行,她道行法力俱比我高,却常恐世缘牵扰,万一摆脱不了,坏了她的道基,却又偏爱打扮。

    她长得那么美秀,不打扮,已容易叫人爱多看上几眼,再这么一打扮,你想人家放得过她么,岂不是有些自找麻烦?”

    “就拿受这多年罪的起祸根由来说,还不是因为那年峨眉派开府群讪盛会,掌教妙一真人飞剑传柬,请师公神驼乙真人与师父前去赴会。师父正值岷山解体,不能前往,便打发她代师父前去送礼祝贺。没想到她在会上遇见一个散仙的弟子名叫虞重的,只知她美,不知她是杀人不眨眼的女魔王,老朝她看个不休。她已然怀恨在心,当着许多前辈,又是来宾,不好发作。偏巧冤家路窄,前生业障,又在归途相遇,还同了两个南海散仙骑鲸客的弟子勾显、崔树,不知怎的言语失和,争斗起来,被她用火月叉、西神剑杀死了虞重,断了勾、崔二人手臂。不久三人的师父告到师父那里,彼时恰巧她又约我同往成都,做了一件错事。师父本恨她平日杀心太重,这一来,新罪旧罪一齐发作,才闹到这步田地。自从在此幽闭,从没打扮过一次,以为是换了脾气。准想她爱好天然,生性难改,一出困,便仍是打扮得和天仙相似。你对她只有好处,一句无心戏言,怎会怪你?她本要朝你道谢,收了慧光剑,到室中携取许多带走的东西,只因你这句话触了忌讳,不愿再往下听,走得快一些罢了。”

    言还未了,招得纪异哈哈大笑。长女行至中途,闻得笑声,妙目含苯,瞪了丑女一眼,仍自姗姗走去。纪异方知长女果未见怪。

    纪异又见洞奴丁零只管在丑女脚旁挨挤徘徊,身上伤痕虽然敷了丹药,仍未全好。

    适才看它御敌恶斗时那般威猛雄壮,这时却变得这般玲珑小巧,和养驯了的猫犬相似。

    便问丑女道:“那双头怪物既是它的克星,为何它两个才一照面,便被洞奴抓瞎了它两只眼睛呢?”丑女道:“这两个俱是天生神物。洞奴其名自呼,所以叫作丁零。身子能大能小,除了双头神兽是它克星外,无论多么厉害的猛兽虫豸,遇上时除了它不想伤害,否则决无生理。它不但脚上钢爪能够穿铜裂铁,而且耳目最聪,能听于无声,视于无形,略有些微警兆,便能预先觉察。心性尤为灵巧。修道人如收伏这么一个,用来守洞出行,再好不过。更能吐雾成云,口喷毒气,致人死命。真是厉害非常。”可是那双头螈比它还狠,除了不会喷云放毒而外,别的本领都和它差不多。所有各种怪兽中,独它不怕丁零内丹中发散出来的毒气。如果侥幸生裂了一个丁零,将那团腹中的内丹吞吃了去,不消一昼夜,肋下便生出四片蝙蝠般的翅膀,飞行绝迹,专吃人兽脑髓,更难制死它了。

    它那条尾巴像个毛球,发威时比钢针还硬还锋利的硬毛,便根根竖将起来。每根毛孔里都有极毒的毒水,无论人畜,打上早晚烂死。这两种东西都是天地间最猛恶的异兽。不过先天秉赋各有不同。丁零不能肉食,遇见正人,虽然暴性难改,犹能驯养,使其归善。

    那双头螺却是非脑、血两样不餍所欲,死东西还不吃,终日以杀生害命为能事。除了左道妖邪喜欢养它,遇见正派仙人剑侠,决不使其幸免,为害生灵。最奇怪的是这两种异兽俱不常见,如果有了一对丁零,相隔五千里外必产一对双头螈。母螈和母丁零又都是喜欢水中居住,前半身生相一样,多有鳞甲,后半身似龙非龙,比公的还恶。当初师父收这一对来驯养,颇费了一些事。知道有了它,必产双头螈,后来才知大行山烂泥潭里果产了一对,已为赤身教主鸠盘婆收去,只得作罢。因我姊妹幽闭在此,将这只公的赐给我们作守洞御敌之用,多年无事,今晚方得到它的大助。死的这只双头螺,听妖人口气,并非从鸠盘婆那里转借而来,好生叫人不解。如非丁零相随师父多年,长了道行本领,休说还敢出其不意,抓瞎它一对怪眼,见面时早魂不附体了。就这样还挨了它一尾巴,如无师父留赐的灵药,此时早就烂起,两三天后烂到皮骨无存,露出脏腑而死,焉有命在?

    “这只丁零素来忠心,性又好动,自经师父收伏,永远没离开过姊姊。因为我姊妹遭这十年多的难,是由姊姊所交时常见面的几个男女道友而起,此时这些人俱是昆仑派钟真人放逐出来的门徒,我姊姊被困,它也跟着受了许多年的幽闭,又知我师徒仇敌众多,所以恨忌生人。你初来学琴,虽经我姊妹再三和它说,你也许是锦囊中所说助我们脱困的人,它见你没有道行,并不大相信,但是尚无仇视之心。偏你好奇妄动,总想偷看我们的隐事。你想那石柱后面乃是我们藏放重宝和师父法体的要地,我姊姊因每晚入定受罪,时候往往很久,恐怕出事,曾经叮嘱它,不论何时何人,只要敢去窥探柱后,随它性儿处置。我们虽也见你时常想往石柱后走去,因已止过你几次,俱未想到你会那般固执,不看个明白不休,竟乘学剑之际,往往后纵将过去。本就不喜欢你,这一来更把你当作仇敌看待,如何容得?当然要将你置于死地了。当时连大姊都动了真气,如非我手脚快,赶紧将你从爪牙下抢出,那毒气便是它多年炼就的内丹,一经被它喷上,即行倒地不省人事,再有十个你这样的,也被它抓裂成为粉碎了。后来我姊妹见你秉赋异乎寻常,又有那口宝剑;并且日限已届,更无第二人前来,才断定脱困之人必定是你无疑,便对它又说又吓。它虽首肯,我仍不放心,还恐在我们入定时又和你为难。谁知它听出它的克星将至,情急无计,竟会求救于你呢。这回事,如非样样凑巧,我二人连法宝俱被师父幽闭我们时装入锦囊之内,事前毫无所觉,单凭我三人,真未必是那两个妖人、一个怪兽之敌呢。”

    说时,纪异见丁零旋绕脚下,两只怪眼星光电射,神骏之中,弥觉温驯。如非两次身历其境,几乎不信它会那等凶恶。不由越看越爱,试伸手一抱,它竟向怀中扑来,纪异便将它一把抱起,不住用手去抚摸它身上雪也似白的柔毛,并和丑女对答,却不敢和它对脸,以防又为毒气所中。丑女见纪异躲闪,笑道:“丁零这东西虽是猛恶,却是有恩必报,你早晚必得它的帮助。它那毒气因人而施,不是遇敌发威时不会喷出。这时你就亲它的嘴,也不妨事。”

    纪异正要答话,长女已提了三大麻袋出来。掷向地上,朝丑女微嗔道:“我们就要移居,放着许多东西,也不帮我收拾,却在这里与纪弟谈闲天。还不找那根挑竹去。”

    丑女答道:“我这些年服侍你,也算尽了心吧?偏我姊弟相逢,就不许说几句话?这些东西又不是我的,你走到哪里,都是牵牵缠缠。像我这样子然一身,来去都无牵连多好。

    再说那根挑竹并不是什么宝贝入自从那年挑东西到此,我便将它随手扔入涧底了,想必早已腐烂,还会有么?”

    长女微哂道:“你真是不知轻重贵贱。这些东西虽然多是我的,难道就真没有你一点,再说师父的法体和这些宝物重器呢,莫非也没有你的事,至于说那根竹子,乃是岷山白犀潭底所产的阴沉竹,我费了好些心力挖掘,一共才只得六根,三根孝顺师父,二根送人,就剩这一根,准备他日将它炼成降龙宝杖。因为这东西也是天材地宝,人间稀见之物,而其性又喜阴恶阳,越是放在卑湿阴暗之处越相宜。来的那一天虽是气极,也未舍得将它抛弃,才叫你将它扔落涧底深水之中。你怎的还看不起它?你如不信,这时去取出来看,不但那竹还在原处,比起以前,只恐还要光泽坚固呢,寻常竹子挑这么重的东西,不怕折了么?”

    丑女笑道:“你的东西都是宝贝。照你这样见一样留一样,到哪里去都舍不得丢,总得带着,知道的说你藏有珍奇,准备炼宝,不知道的还当你是搬嫁妆呢。”长女闻言,刚将秀眉一一竖,丑女已吓得回身往洞外便跑,口里央告道:“好姊姊,莫怪我。今天因我刚脱了困,一时喜极忘形,满嘴胡话哩。叫纪弟莫来,我这就替你取那根竹子去。”

    一路说,人已路向洞外。长女也未追赶。

    待了一会,纪异忽觉长女容色骤变,刚想张口问时,先是洞奴口中丁零了一声,猛从自己手中挣脱,弩箭脱弦一般往洞外飞纵出去。接着便听长女一声呼叱,一道光华闪过,往洞外飞去。纪异料是又有变动,连忙拔出宝剑,追出洞去。到了危石之上,并不见二女和洞奴丁零的影子。这时天色正是将明之际,遥望高空微云淡抹,碧天澄净,东方几颗疏星低悬若坠,晨光渐吐,愈显清幽。只是四外静荡荡的,悄没一点声响。因为涧谷深险,两崖尖石犬牙相错,高低交覆,上面天光虽已透下,涧腰又有云气弥漫,从洞口奇石下望壑底,黑沉沉地不见一物。纪异心中纳闷,正在上下左右张望,忽听壑底隐隐传上来呼喝之声,入耳甚是深远,好似二女口音。他耳目本比常人敏锐得多,算计自己都听不清晰,上下相隔至少也有数百丈左右。再加下面云层甚厚,看不出落脚之所,不敢冒昧纵落。伏在石上,朝下面连喊几声,未见答应,索性连二女呼声也都寂然,只剩幽壑回音,嗡嗡不已。

    纪异猛想起:“长女只顾随了洞奴往壑底去,洞中现放有她师父的法体和许多宝物,那都是拿辛苦性命保持下来的重要东西。洞顶上还有七个小洞可以下人,适才长女虽然放了一团光华上去,并说行法将洞封锁,不知有用无用。妖人虽负伤中毒逃走,据说尚未死去,万一逃出,去找两个妖党前来偷盗,岂不被他得个现成?”想到这里,灵机一动,拔脚往洞中便跑。到了一看,革囊麻袋等物仍是好好的,心才放下。

    待未半盏茶时,忽听洞顶有一个小孩口音低语道:“小道友,救我一救。”纪异闻言大惊,按剑往洞顶一看,那一团青滟滟的光华倏又重现,内中裹着一个手足俱带金环。

    约有七八岁大小的幼童。生得粉装玉琢,齿自唇红,和土神庙中所塑的红孩儿相似。穿着雪也似自的短衣短裤,大红兜肚,手中拿着一对小叉。不知怎的,会被洞顶光华裹住,左右挣乱,不能脱身。灯光照处,已吓得泪流满面,浑身抖战不己。纪异生性恶强服善,疾恶心慈。明知深山荒崖,天甫黎明,来人决无善意。不过见他年幼,洞中又未丢什么东西,不由动了恻隐之心,只是自己下会解那光华,无法救他。想问明来意,是否妖人所差,准备向二女求情,免他一死。便喝问道:“你是人是怪?可是逃走妖入打发来的?

    快些说出,等两个姊姊到来说情,饶你一条小命;不然,叫你和那妖人、双头螺一般,死了连尸骨都化成脓血,那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那小孩含泪说道:“我并未奉甚妖人所差。我从小没有父母,我父母在明朝做官,明亡隐居太行山,死在一个恶贼手里。现今仇人还在清朝做大官。我父母死时,写了血书,连我包好,放在山谷之中,多亏被我师父救到离此不远的舞凤崖夹壁潜龙洞中。我一心打算学成飞剑,去报父仇。偏生师父说,因为寻觅不着好剑,只炼了两柄小飞叉与我,而仇人有一妹子也会剑术,并有一口腾蛟剑,我不是她的对手。漫说我年纪还小,剑术仅仅略知门径,就算再过几年,尽得师父真传,如无上等宝剑,也是不准前去,以免给他老人家丢丑。师父自己又因走火入魔,数年之内不能动转。大师兄、二师兄倒有本领,一个要朝夕不离,服侍师父;一个又云游在外,久无音信。我知仇人年老,恐他死去,此仇不报,怎对得起死后的爹娘?每日甚是愁苦。”

    “昨晚丑初时分,刚用完了子午功,忽听洞外夹壁底响了一下,好似有什么东西坠地。出去一看,乃是一个新被人断去一臂一腿的残废道人,已然身死,大师兄摸他胸前尚温。那地方休说空中坠落,便是那夹壁层由上到下,少说也有百十丈,常人苦是失足,岂不跌成粉碎?他却身上并未有别的跌断破裂之处,知非常人,便抬去问师父可能救转。

    师父一看,说他不但受伤,而且中毒。我师父原是有名的天医真人,当时便给他服了一粒新炼成的夺命灵丹,又用法术除去所中的毒气。过了半个时辰,人虽醒转,仍难行动。

    我师兄弟请求师父,将他交给我调养,原是一时无心之善。谁想到了我的房中,他的神志渐渐清醒。我一问他来历,才知因往这里盗宝,报那杀师之仇,致遭此祸。”

    “他那仇人便是四川岷山白犀潭底老剑仙神驼乙休的老婆韩仙子的两个女徒弟,一个叫毕真真;一个叫花奇。二人带着一个神兽,名叫丁零,在此看守她师父的躯壳和许多法宝飞剑。可是这两个女子俱犯了教规,身遭锁禁,每晚子时还要入定,受一次罪。

    他可惜得信太晚,前不久才知道。因为神兽有毒,甚是厉害,还请了一个帮手,借了那同伴一个双头神螺,前来盗宝报仇。他们来到时,毕、花二女俱在入定,下手正是时候,没想到那同伴一下去,先吃了人家埋伏困住。他知有了防备,心想杀害仇人已是不能。

    老仇人躯壳、法宝藏在一根石柱后面,他又预先向高入学会了开取之法,如能盗走,仇便算报了一半。万没料到,眼看成功,一时不留神,会被一个小道友所算,想必那人便是你了。他先被砍断了一条臂膀,当时如驾遁光逃走,也不致那么糟。偏生逃到洞顶,心中气愤不过,想用法宝伤你。又万没想到,守洞神兽并未被双头螺毒尾打死,不知从何处飞来,咬住他的脚腕子,又喷了他一口毒。才知再不逃走,休说活命,连尸骨灵魂都保不住。不顾报仇,自己用解体法断了半条腿,勉强逃出了洞。飞没多远,神志一昏,便落下深谷,不省人事了。”

    “我因想报父仇心切,是人就打听哪里有法宝、仙剑可得。一听这里法宝、仙剑甚多,地方以前又来过两次,只不知下面有这么大的洞和出入的门户。明知事情太险,也不顾了,便再三强他说那上下出入之法。他先时连劝我,说这里不好惹。又有桃花锁魂散,如被擒住,弹上一点,全身化为血水,连神魂都一齐消灭。二位女道友又是心辣手狠,决不轻饶。切莫要自己找死。我正有些害怕,打算到底来是不来,他忽然把脸色一变,不但指明我出入的道路,并说洞顶如果封闭,看不出那七个下来的小洞,他可传我破法,还转劝我机会不可错过,二位女道友必当他已死,不作防备,大可一试。否则仇人灾难已满,少时就要离去,或是返回岷山复命,以后无法再遇了。”

    “我也看出他先劝我不来,倒是好意。随后又劝我来,明明想我万一盗走你们师父的躯壳、宝物,固然可以代他出气;否则我死在此地,师父必不忘杀徒之恨,数年后功行圆满,必寻你们报仇,岂不正合他的心意?我一则因话已说满,面上再下不来;二则实在是起了贪心,想盗得一两件法宝、仙剑,炼成了去杀仇人。也不管他存心怎样,连夜赶来。寻到他所说的地方,照他教的法儿一试,果然出现洞穴。探头往下一看,果有他所说的法宝革囊,只是未见有剑,洞中却没一人。我猜你们必已安歇,或往后洞隐处打坐,因为洞顶已然行法封锁,所以没有防备。见洞的上下四外全没一点可疑之处,满想一纵下来,就可取到手里,逃了回去。谁知青光一闪,便将我裹了个紧,用尽方法不能脱身。”

    “我明知无故侵犯,罪大该死。怎奈我死并不足惜,可怜我父母全家,因不做异族的官,被恶贼陷害,说是著书诽谤,大逆不道,拿进京去一齐杀死。血海冤仇,只留给我一人去报。如若死在这里,怎好见我死去的爹娘兄嫂?我只求你将我暂时放了回去,只一寻着好剑,炼成以后,报了父母之仇,我必束手前来,任凭你将我千刀万剑砍死,皱一皱眉头都不是人。如有虚言,永世不得超生。”说罢,竟痛哭起来。

    纪异见他出语真诚,谈吐伶俐,年纪虽小,却是那般悲壮沉着,不禁恻然道:“听你说得很苦,我倒是极愿放你。无奈我也是新来不久,并不会什么道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