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十章 (第2/3页)

“世子认为有把握能带走他们吗?”

    李世民这:“这个世民可没作保证,只是想他们绝难再在先生这儿留下去了,所以才要他们走,当然我们也想到了先生未必会同意,是以世民未作担保。”

    “所以世子才留下四人作人质?”

    李世民道:“世民从不敢以任何人性命为质,那四位是他们自己愿意留下的,说我与德言兄若是无法取得先生的谅解,无法保全他们,他们就可以先杀掉人质。”

    李靖忽然问道:“除了乐昌公主外,还有什么人?”

    徐德言道:“尚有刘文静先生,长孙无忌先生及郡马柴绍柴公子。”

    这三个人的来头都不小,其中听说刘文静是李世民最信任的谋士,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中表兄弟,郡马柴绍则是唐公李渊的女婿,跟李靖也是好友。这三个人再加上乐昌公主,这一份人质的名单倒是够着实的了。

    李靖忙向薛飞霞道:“去将那四位客人请进来吧!”

    薛飞霞答应了正要走,李世民道:“先生是否答应宽恕那两名弟兄了?否则还是让他们作质的好。”

    李靖笑道:“世子为了这两个不足轻重的人,倒是投下了大本钱。”

    李世民道:“不!那四位都是自愿留下作质,以换取那两位守值壮士的方便,他们都知道先生的铁令如山,如果没有一份够重量的抵押,他们说什么也不让世民前来的。”

    李靖沉思片刻才道:“飞霞,另外再派两名守值的弟兄,原守卫的弟兄叫他们护送长孙将军和柴郡马先回大营去。”

    他所谓护送,就等於是变相的宽释,叫那两名弟兄去到唐营,自然是不要他们再回来了。

    李世民长揖道:“多谢先生,现在我才松了口气。”

    李靖笑道:“世子认为李靖是如此不近情理的人吗?”

    李世民道:“不!不!世民绝不如此想,世民知道先生御下有恩,但纪律如山,绝不容人违背,那两位弟兄家人虽在太原,但他们平时对先生绝对忠诚,今天因为事关重大,才恳请他们通融一下,世民事前也答应过他们了,如此无法为他们求得谅解,不仅那四位会陪上一命,连世民这条性命也不想留下了。”

    李靖道:“世子不觉得这一注押得太重了一点?”

    李世民道:“不!世民不这么想,世民是来见先生,说一个重要问题的。那四位则是相信世民可以跟先生谈得很愉快,才羁留作质的,若是世民无法求得先生的谅解,则那六条命俱将不保,世民又岂能独生?”

    李靖道:“世子投下这么重的赌注,李靖只有答应了,不过李靖要说句心里的话,李靖实在答应得很勉强。世子今日前来想必是要谈合作的问题?”

    李世民道:“不!不是合作,世民已知先生是从不与人合作的。世民此来,乃是为说动先生归向大唐。”

    李靖微怔道:“世子要我投入麾下效力?”

    “不敢当!这个世民倒不敢,世民是代表父王向先生提此请求。家父此番勤王,志在推翻宇文叛逆,归还杨氏的天下。”

    李靖淡然地道:“世子假如存的这个打算,就不必再谈下去了。隋炀帝虽多建设,然扰民日甚,他的儿子恭帝根本就是个懦弱无知小儿,也担当不起天下大业,我要问的是世子自己的意见。”

    李世民想了一下道:“上有老父,世民不能谋也不必想。目前只能代父王谋。”

    李靖道:“将来呢?”

    李世民笑道:“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难道世子自己没有一点计划?”

    李世民斩金截铁地道:“没有。只要父王在一日,世民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父王,绝不念及本身。”

    李靖想了一下才笑道:“世子仁孝无双,我们还可以共事,请入座细谈。” ·正好,薛飞霞引了乐昌公主与刘文静到来。同时道:“长孙将军已带了两个人先回营了,柴郡马请求一晤。”

    李靖想想道:“柴绍兄是我的好朋友,此刻我们要谈的都是公事,与好朋友谈公事,最容易伤及感情,出尘,你招待乐昌公主到隔园去叙旧,把柴兄也请了去,我跟世子谈出个结果后,再去相见吧。”

    他很细心,也因为前次李密找人来畅谈合作,受够了人情压力的罪,所以这次学聪明了。甚至於把张出尘与乐昌公主都撇开。

    刘文静、徐德言以及乐昌公主都有点失望之色。他们这次前来,确是希望说动李靖加盟合作的,尤其是跟宇文成都僵持不下,而江南群豪已经聚结起来,合力攻击宇文化及,若是叫他们那边先得手,得了传国玉玺,推出一个人来登上了大宝,大势必为彼等所掌握。

    李世民此举有两个任务,一是消灭宇文氏的势力,二是破坏诸王的结盟,使他们团结不起来,而后唐王才可以仗着他的优势,逐个击破,取得天下。

    那知道在潼关前遭遇了宇文成都,阻挠了进程,徐德言知道了李靖的部属都已化整为零,集结在四周,而这些人,可以举足轻重,立即扭转大局的,因此,他们才希望能来说服李靖合兵出击。

    此举关系极为重大,期在必成,否则即使击败了宇文成都,李靖趁他们兵疲师老,来个以追击劳,不难把他们一举而吃掉。

    最困惑的是李靖的态度,一向暧昧难明,他自己绝对无意成事,伹也不表明了要帮助谁。情势上看,他帮虬髯客,但是乐昌公主跟张出尘较为亲密,知道他们夫妇跟虬髯客虽结为手足,却绝无共事的可能。

    因此,他们说动李世民试着来游说一下,事前,各人已就所知,把李靖的一切都告诉了李世民,并献计告诉他如何着手,而且把长孙无忌与刘文静带来。

    刘文静是谋士,知道如何随机应变,长孙无忌是唐公元配长孙王妃的侄子,跟李靖也颇有交情,而柴绍更是三十六友中的人,当初在长安,互相结盟金兰。

    这么多人来,原想以情谊来打动李靖的,不想一开始就碰了钉子,李靖要撇开人情来谈。

    倒是李世民哈哈一笑道:“对!对!我们要求药师先生所参与的是千秋大业。必须相处以诚,大家把心里的话说出来,能行则今后戮力共事,不成则彼此也有个了解。这是我们不好,一上来便使了心机,为了那两个人的事,我们用了太多的人情,使药师先生勉为其难的点了头,也使他对我们的诚意有了怀疑……”

    刘文静忙道:“药师兄,这是小弟的不是,这个主意是小弟出的,因为小弟知道药师兄极重情义,必然不忍叫几位老友受累的,所以才来上了那一手……”

    李世民忙道:“这不能怪刘先生,是我答应了那两个人的安全而强逼着先生出主意的……”

    李靖笑道:“主意是不错,但只要柴兄或乐昌公主中任何一位留下为质就够了,这两位一是我的结义兄弟,一个是愚夫妇的畏友,李某无论如何也不致叫他们受累的,四位一起留下,不显得太多了一点吗?”

    刘文静笑笑道:“兄弟先前倒是如此想过,但不能在那二位中指定那一位,只有先表示了自动留质,但是兄弟知道本身的力量不够,才又把长孙将军拖了作陪。”

    李靖笑问道:“还有两位呢?”

    徐德言道:“公主是兄弟请她留下的,郡马则因为见到拙荆留下,只好也表示留下为质了。他们实际上都不能算自愿以本身的交情来对药师兄有所干求,但是出于世子的恳求,也只好答应了。”

    李靖移目向李世民道:“原来是出之于世子的恳求。”

    李世民坦然道:“是的!公主与家姨丈都是我求他们为人质的,刘先生才是唯一自愿留质的人,我却不能为了一句承诺而让刘先生冒性命之险,只好老起脸皮,求他们两位一起留下了。”

    他歇了口气,重新整理了一下情绪,才又继续道:“其实,我们一开始就错了,我们已知药师先生是如何一个人了,又何必动这么大的心机呢?直接向他恳求,相信他也会答应的。”

    李靖道:

    “世子错了,今天若不是有了这么多的担待,我绝不会放过那两个人。而且我再郑重声明一句,这种事只此一次,下次如果再有同样的情形,那怕搬出天大的人情,李靖也是断然不顾的。”

    说得各人都低下了头。

    李世民红着脸道:“先生指点得极是,世民认错,治军着重戒律,虽至亲如父母手足,也不能去干预破坏体制的,我们如尊重那个人,更不应当提出这个要求去困扰他,今日之事,是世民一人之错。”

    刘文静更不好意思地道:“世子,这是属下所谋不当,属下应负全责。”

    李世民道:“今天我是来谈判的主脑,不管发生什么事,也不管是谁的主意,我若不能於事先洞悉其利弊所非,那就是我的错!药师先生,这一次已经错了,我只能认个错。以后,我不但是对你,就是对任何人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这个话题就此结束,我们谈正经的。”

    李靖微笑点头伸手肃容道:“世子请,刘先生请。”

    李世民想想道:“刘先生,你去陪着姐丈吧,德言,你们跟李夫人好久没见了,也该好好聊聊,我一个人跟药师先生谈就行了。”

    刘文静一怔道:“世子,有很多事情细节你不清楚。”

    李世民道:“不必要细节,我跟药师先生开诚布公地一谈后,答案只有行与不行两途……”

    “可是还有一些条件呢!而且药师兄也会有些条件……”

    李世民道:“没有什么条件,我能答应的我会斟酌,我不能答应的,你更作不了主。”

    李世民似乎有点愤怒了。李靖发现了这个年轻人另有一种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他的愤怒。当他生气的时候,他自有一种令人慑伏的威力。

    一怒而天下皆惊,这句话说过的人很多,听过的人也不少,但从没有人能了解它实在含意所在,而且,光是照字面解释,也很难使人知道那种惊人的威力,究竟是怎么样的情形。它既不狂烈,也不强大,但是却给人一种窒息之感,使人被压得透不过气来。

    刚才,李世民只是被刘文静钉得很烦,在话中表达了他不耐烦的怒意,却已经使人有了窒息的感觉。

    这不但是被斥的刘文静有此感觉,李靖和其他的人,也都有着类似的感觉。刘文静低头不再作声,默然地退了出去,李世民这才释然一笑道:“先生,现在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谈谈了。”

    李靖点点头,然后才道:“刘先生在唐公前很受宠?”

    李世民点点头这:“是的,这个人颇有点小聪明,心计深而工,他的一个妹子,最近为家父纳为妃子,他就有点恃宠而骄,在我面前,老喜欢拿出长辈的架子。”

    李靖又笑了一笑道:“看来世子并不喜欢他。”

    “是的,我很不喜这种人,我很讨厌工於心计的人,因为这种人既不甘雌伏,又永无满足之日,终日钻营算计去找寻打击的对象,他是一个天生的谋士型人物。”

    “何谓天生的谋士型人物?”

    李世民笑笑道:“天生的谋士型很少,所谓谋士也者,即苏秦张仪之流的纵横家,他们以巧妙的心思,诡异乡变的面目与手段,赢取当政者的信任,而后才施展其翻云覆雨的手腕,使天下大势在握……。不过谋士多半没有野心,魄力不足,他们只能站在幕后,依人而成事。”

    李靖钦服地道:“前人对某士固多铨释,但从没有像世子如此精谨透澈,入骨三分的。”李世民微笑道:“那是因为我下过一番功夫去研究。”

    李靖哦了一声道:“世子对纵横之术很感兴趣?”

    李世民道:“不。先生说错了。我不是对纵横之术感兴趣,而是对各式各样的人感兴趣。凡是在我身边的人或我能接触到的人,我都感到莫大的兴趣,详察他的谈吐个性,作为研判他的趋向。像刘文静,我就是根据种种的迹象显示,判断他是个天生的谋士。”

    李靖忍不住道:“在下对世子所说天生的谋士的含意,还是不甚了解。”

    李世民笑道:“这可怪不得先生听不懂,这些名目都是我私拟的,不加解释很难能叫人明白。谋士是因时势的需要而产生的,春秋战国之际,天下无主,五覇之后,继之七雄峙立,纷战不已,这正是谋士们出头的机会。”

    李靖笑道:“现在局势也很像战国。”

    李世民道:“但也有许多地方不一样。那时的诸侯,确是一国之君,能得举国之支持,现在兴起的各路反王,却只是料合了一批人众而已。”

    他笑了一笑又道:“而且这各地自立为王的英雄好汉们自己也都很有主张,不会听他这个谋士的。他没有办法,只有投到太原来,他们只是因时代之演变而成为谋士,但这个刘文静,却天生是个谋士,因为他只对出计谋捣蛋害人感兴趣。本来家父给他的官已算得不小了,他情愿放弃,要跟着我到军中参赞,以便献谋。”

    李靖这下总算明白那天生谋士是怎么个人了,不禁哑然失笑,然后才诚恳地道:“世子,本来我还想向你进一句忠言,希望你能够远离此人的,此刻看来,倒是过虑了。世子想必早已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是不敢当的,但我知道他是如何的一个人时,至少就不会受他之愚了。”

    “不过世子仍然是会受点影响的,例如今天……”

    李世民笑道:“今天的计谋虽是他拟出来的,但若非我也有这个意思,又怎会批准他的计划呢?”

    “什么?世子自己也有这个意思?”

    李世民点点头。

    李靖道:“世子是否也想考验一下我这个人呢?”

    李世民道:“不错。我准备将先生推荐给父王,力争为一标之统帅,对先生不可不深入了解。”

    李靖点点头道:“世子所得的结果如何呢?”

    李世民高兴地道:“十分满意,因为先生的表现恰如我所盼。设若先生一开始就答应了,证明先生治军,虽有纪律而无常规,随着本身的喜憎而改变,这样的一个人,可为良将而不足为良臣,随波浮沉而无定见,世民就不敢领教了,因为世民求於先生者,非为一时而为千秋。”

    李靖略见激动,但仍平静地问道:“假如在下坚持己见而不肯通融呢?”

    李世民庄容道:“那世民就更不敢惊动了,或许会与先生好言商谈一下合作退兵的事,但世民必然会提出以重利为酬,事完之后,两不相欠。”

    “李靖愚昧,能否请教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李世民道:“若先生能坐视故友知交受杀戮而不肯变通一下小节,则证明先生是一个刻薄无情的忍人,忍人若为将帅,虽可训成铁旅,但杀伐过度,暴虐不仁,有违天心,异日世民若能自主,必将首先讨伐先生,故而今日绝不愿领先生之情。”

    李靖目注李世民,良久才道:“世子要我如何配合?”

    这是已经答应配合出兵攻宇文成都了,可是李世民却还没有提出任何条件,也没有问问李靖的条件。

    李世民十分高兴,但仍然问道:“先生,我们之间就此说定了吗?我对先生的条件还没有提出来呢。”

    李靖道:“不必提了,李靖是为世子而投唐,世子若有所命,李靖无不遵从就是!”

    李世民道:“多谢先生,但世民若不在唐呢?”

    李靖道:“世子仁孝,必不会背唐公而他去,世子若不在唐,就是大事不妙了,世子必遭到不幸。”

    李世民道:“不错,我领一军,除了对抗宇文成都之外,尚须南下搏击诸王,恐怕凶多吉少。”

    “这倒无须世子担心,李靖手上尚有一些人力,再者各路义师会合江南,虽打着勤王之名,其实却各怀鬼胎,意见分歧,不堪一击,李靖自信破得了他们。”

    “先生有些自信,那就更好了。先生归唐有什么条件?”

    “既曰归唐,就不该有条件。”

    “先生希望一个怎样的地位?”

    李靖笑道:“世子看李靖之才量用好了,能够充什么用,就派什么用。只是有一点,李靖手下有两千余名弟兄,这两千多人,不能接受收编拨到别人的麾下。这倒不是李靖抓住不肯放,而是他们跟李靖已久,难以接受别人的指挥了。”

    李世民道:“这是自然,谁训练的兵听谁的,先生这一批基本的部队个个都是沙场虎将,除了先生之外,别人也带不了他们。只是我听德言说,先生这次招来的属下有四千多人呢?”

    李靖笑道:“不止此数,总计有七千多人呢。但李靖自己招集的只有两千多人,其余的将近四千人是神龙门下原属,为虬髯客张仲坚所招,我可不能带走他的人,必须要还给他。”

    李世民道:“听说虬髯客已经把人全部送给了先生,自己又另招了一批人。”

    “不错,有此一说,但张大哥自己也在谋天下,异日极有可能与世子对垒,那时李靖不能带了他的弟兄去打他。”

    “如此说来,他日若与虬髯客对垒,先生将不辞一战了。”

    李靖平静地道:“我希望没有这一天,但实在不可避免,相信张大哥也能够原谅的。”

    李世民道:“虬髯客会谅解你跟他作对?”

    李靖道:“他是一个豪杰,豪杰心胸自非常人可及,我深信他能谅解。万一他不谅解,也没有办法。”

    李世民握住他的手道:“谢谢你,先生,有你这句保证就够了,其实,我看重的是先生这个人,并不在乎你手中的实力,只是目前急需人打开僵局,过了目前这一关,先生把所有的人都给他都行,我把自己训练的这一标五万部属交给先生统领也是一样的。”

    “那怎么可以呢?”

    “怎么不可以呢?我跟先生还会分这些吗?老实说,领军之事,我并不十分内行,以前是无人可托,我只好自己领着,若得先生相助,我也乐得省心了。”

    李靖不禁心劲,率领这些正统的军队,才是他毕生的心愿,那此当一个江湖门派的二首领有意思多了。但是他却不便立刻表示接受,因此道:“世子手下应多良材……”

    李世民笑道:“我手下那些人我很了解,有些跟我差不多,有些还不如我,绝不会高过先生去。”

    李靖沉思片刻才道:“李靖后来居上,恐怕别人不甘心,那时岂不徒增世子之困扰?”

    “没有人了,我姐夫与德言对先生推崇备至,他们绝不会有异议,他们若不讲话,就没人会讲话了。”

    李靖陷入了深思,片刻后才道:“李靖归唐后,只受世子一人调度。”

    李世民却断然道:“这件事世民无法答应,上有君父,世民也作不得主。”

    李靖动容道:“这是李靖失言,李靖改变前请,李靖除唐公外,只听世子一人的。”

    李世民道:“先生,家父亦为隋臣,上有恭帝在。”

    李靖笑道:“世子,大势很明显,隋家天下气数已尽,那个小皇帝根本作不了主,除了唐公这儿,没有人再会听他的。唐公奉之为耸,有掩耳盗铃之嫌,倒不如将他废了的好,至少使别人对贤父子的观感确实些。世子若是坚持以隋臣自居,就不是心腹之霄了。”

    李世民沉思有顷,才轻叹道:“先生,世民等兄弟也曾以此相请,但家父执意不允,只得由他老人家了,凭良心说,家父并无天下之念,只是形势如此,不得不然。先生来后,尚祈为此事稍作努力,劝服家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