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是非生飞鸽传柬

    第六回 是非生飞鸽传柬 (第2/3页)

哑之像,怎的竟是一个聋哑之人?”

    那中年大汉暴喝一声,道:“这小子那里会是真聋,分明是故意装作,我去把他揪回,给他两耳光,他就会讲话啦!”

    灰袍老者一伸手,拦住那中年大汉,道:“如是装作之人,岂能瞒得过我一双眼睛,此刻寸陰如金,岂可把这宝贵的时间浪掷在身有残缺之人的身上。”

    中年大汉似是甚畏惧那灰袍老者,见他伸手相阻,竟不敢强行出手。

    但他口中却大声说道:“我就不信他真的会是个聋哑之人,看他眉宇间英华蕴敛,分明还是个身有武功之人……”

    那灰袍老者冷笑一声,截住了那中年大汉的话,接道:“不错,他不但身怀武功,而且你还未必是他敌手。但身有武功之人不见得就没有聋哑残缺之疾,我走出几十年的江湖,难道还会走眼不成?”

    中年大汉见那老者脸上隐现生怒之色,不敢再多接口,翻腕又把两支判官笔插入背上。

    但他仍然不肯相信方兆南是身有残缺的聋哑之人,两道眼神,一直紧盯在方兆甫背影之上,想瞧出一点破绽。

    只见他不快不慢的缓步向前走去,直到背影消失不见,始终来回头望过两人一眼。

    那灰袍老者傲然的一笑,道:“老夫终日打雁,还真能让雁儿啄了眼珠不成?你此刻可相信老夫之言么?”

    中年大汉目睹方兆南走去的沉着神态,心中亦不觉活动起来,暗自付道:“此人如非聋哑,怎么能走的这般沉着?”

    回头对那灰袍老者笑道:“成兄究竟是见闻广博之人。一眼之间就能辨出对方是聋哑之人,实叫在下佩服。”

    那老者听得中年大汉的颂赞之言,脸上却毫无喜悦,轻轻叹息一声,道:“咱们得快些赶路,如若被那两个小道士抢先见知机子言陵甫,咱们就算白跑这一趟了。”

    说完话,振袂向前奔去。

    原来他目睹方兆南夫时的从容神情,心中突生疑虑,但因那中年大汉的几句颂赞之言,又使他不便改口承认自己看走了眼,只好借赶路之事。应付过去。

    方兆南故装聋哑,缓步走过一个山弯之后,陡然加快脚步。

    一口气跑出了六六里路,才停了下来。

    经过这一阵奔跑,腹中饥饿更甚。

    放眼四外看去,尽都是绵连不绝的山势,别说借食之处,就是可资充饥的山禽走兽,也看不到。

    他虽是练就一身精纯的武功,但一夜间未进一口食用之物。

    又连番经历凶险奔走,体力。精神,都已感到不支。

    饥饿疲累,使他不能再强撑赶路,缓级席地坐下,闭目运气调息。

    忽然问,一阵乌羽划空之声,掠顶而过。

    方兆南警党的一跃而起,随手捡起一块山石,运足了腕力。

    一抖手,疾向一只振翅而过的飞乌打去。

    他本是暗器能手,出于认位奇准,飞石破空订去,一只雪羽健鸽应手而落。

    他折集了一些干草枯枝,摸出千里火筒,燃起干草,又捡起地上健鸽,正待放入火中烧食。忽然心中一动,暗道:“这等荒山之中,那来这只孤自飞行的白羽健鸽?常闻人言,江湖之上,有飞鸽传书之事,莫非今日被我遇上不成?”

    心念一转,分开鸽羽,果然在那白羽健鸽的左翼之下,找出一个小指粗细,寸许长短的竹筒,用着极细的白线,系在鸽翼之上。

    这竹筒异常细薄,随手一捏,立时裂成两半,一卷白纸,应声而现。

    方兆南展开纸卷一瞧,只见上面写道:“天风道兄清鉴:手示奉悉,弟因要事,不克即时应召赴约,六日后当兼程赶往,绝不误大会之期,谨此奉复。”

    下面并未暑名,却书着一个太极图样。

    方兆南在江湖上走动时日虽然不久,但因天风道长的名头太大,大江南北武林道上,无人不知其名。

    方兆南虽未见过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剑之首的天风道长,但却常听人谈起此人之名。

    他虽是遁身世外,跳出五行的三清弟子,但他乃天生侠骨之人。常常伸手管些不平之事,隐隐被誉为江南七省白道领袖。

    他垦着手中纸柬,心中忽生不安之感,暗自想道:“天风道长被武林誉为一代大侠,武林中人,个个对他敬仰,这飞鸽传书信,自不能等闲视之。

    这复书之人既和他称兄道弟,想来定然也是极具声望的武林高人,书中所说的大会之期,看来是一场十分重要的聚会……”

    心念及此,突然又想到适才所见那一大一小两位道人,以及那灰袍老道和随行的中年大汉,跋涉急追两个道人之事,此中蹊跷,似非单纯。

    这一联想,只觉其间事非.纠结贯穿,互为因果。

    他本是极为聪明之人。一念所及。百感顿生。

    但觉那两个传书道人,和那灰袍老者及中年大汉,深入九宫山来,不只四人之间互相牵缠,而且都可能和“血池图”有着关连。

    只是个中详情,错综复杂,局外人,纵有非凡才智,一时间,也难猜想得透澈。

    他只顾用心推想那两个道人和灰袍老者中间是非牵缠之事。

    忘了把打落的白羽健鸽投入火中去烧烤。

    待他想起腹中饥饿之时,那点燃的干草枯枝,早已烧完熄去。

    正待起身,再会捡折一些枯枝干草,忽觉一只手掌,紧紧的按在自己背心之上。

    同时,身后传来了一个冷冷的声音,道:“快些把手中纸柬交付于我,如若妄图抗拒,我只要一吐掌力,立时震断你的心脉。”

    对方手掌接着之处,正是人背心上”命门”要袕,方兆南被势所迫,只得举起手中纸柬,交于身后之人。

    就在他举起手臂之时,突觉后肩处“凤府”袕一麻,顿时失去知觉。

    昏迷中不知过去了多少时间,醒来时满目漆黑,耳际间车轮辘辘,手脚却是动弹不得。

    原来他已被人绑了手脚,勒着双目,放置在一辆马车之中。

    听蹄声急响,和身躯颤动,已知那马车正迅快的向前面奔驰着。

    他暗中运气,行集两婰之上,奋力一挣,想把捆绑双手的绳索挣断。

    那知刚一挣动,突觉脸上一凉,身侧响起一个低沉的声音说道:“朋友放识相点,如果妄图挣断绳索,可别怪我心狠手辣,挑断你手上的筋脉了。”

    敢情这马车之中,还有人看守着他,方兆南心知难以抗拒,顿消挣脱缚手绳索之念,暗自叹息一声,不再挣动。

    他双目被人用黑布勒住,也不知是昼是夜,只听蹄声得得急奔,车声辘辘不绝,车行极是快速。

    他尽力克耐着激动的心情,用十分柔和的声音问道:“朋友,在下很少在江南道上走动,自信和你们谈不上什么恩怨,你们这般的对付于我,不知是何用心?”

    只听身旁一人笑道:“你这话待见着我们瓢把子时再问吧!

    现在最好别多讲话,免得自讨苦吃。”

    方兆南忽然想到腹中饥饿之事,心念一动,登时觉着饥火难耐。暗道:“我腹中饥肠辘辘,一旦有逃走机会之时,也难和人动手奔行,不如向他要些食用之物吃下,再待机行事。”

    正待启口,忽听车外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说道:“怎么?那小子醒过来了?””

    车内之人答道:“醒来好一会啦!”

    车外那沙哑嗓门的人,又道:“那小子看上去十分扎手,你要小心一点,另让他弄断了绳索,咱们就要交班的时间了,要是出了事,可是大不划算。”

    但闻车轮急响,马车速度突然加快起来。

    方兆南听两人对答之言,心知纵然启口,也难要得食物,索性一语下发,静坐养息精神。

    马车又奔行了一个时辰左右,突然停了下来,方兆南只觉身子被人抬下马车,向前走约百步左右,忽闻波涛盈耳,似是到了江边。

    他双目虽已被黑布勒住,但凭藉听觉相辨,觉着被人抬到船上,身子刚被放好,船已起锚开行。

    这般人似都是久经训练,动作熟练无比,而且一语不发。

    江风怒啸,水声震耳,船身被汹涌的波浪颠动甚烈,方兆南不善水性,又加饥饿过久,精神早已不支,渐感头晕目眩,终于晕迷过去。

    待他再度醒来时,景物已经大不相同了。

    只见自己停身一座烛火辉煌的大厅之上,两侧锦墩排列,坐满了人,高低肥瘦,总共不下二十余人之多。

    大厅上首,端坐着一个年约五旬,鹰鼻鹞眼。身躯修伟,长髯垂胸、满脸肃杀之气,身穿天蓝长衫的人。

    此人相貌虽然叫人望而生畏,但嘴角之间,却故意露出三分笑意,也不知是他长相过于肃杀,或是他笑的过于勉强,使人瞧去更增陰森之感。

    在他左侧,坐着一个五短身材的人,一身青绸长袍,留着两撇八字胡,但双目神光炯炯,一脸精悍之色。

    右面却坐着一个白发白髯,骨瘦如柴,双目如睁如闭的老叟。

    那正中鹰鼻鹞眼之人,手中拿着方兆甫由鸽身取得的白色纸卷,一见方兆南醒来之后,立时一拱手,朗声笑道,“属下无知,开罪兄台,在下这里代为谢罪了。”

    说完,欠身而起,抱拳作礼。

    这等客气之言。在他口中说出,便使人听来有种陰森森的感觉,方兆南手脚早被解去束缚,见人欠身作抱拳作揖,只好起身还了一礼。

    鹰鼻鹞眼之人,微微一矣,道:“江南道上,甚少见兄台露面,想必大驾是由远处到此了?”

    方兆南道:“在下由江南而来,游踪九宫山中,不知那里触犯了贵属禁忌,被他们暗施偷袭,掳我到此,也许在下初踏贵地。忘了入乡问俗之规,无意中开罪了贵属,致被他们掳来。”

    他在说话之时。那鹰鼻鹞眼之人,一直在点头微笑。

    方兆南话一说完,他立时接口说道:“江湖之上,难免常有误会之事,兄台遭兄弟属下请来此处,乃出一时误会,兄弟只想向阁下打听两件事情,如蒙据实相告,在下立时恭送大驾离此,并将严责招事属下。”

    方兆南暗自忖道:“看此气魄不小,分明是这般人中首领,糊糊涂涂的被他掳掠来此,岂可连他姓名也不知道?”

    心念一转,问道:“在下初入江南,对贵地有名人物,多不相识,敢问兄台大名,也好使在下多识一位高人。”

    那人拂髯一笑,道:“兄弟愧不敢当高人之称,贱姓袁草字九逵。”

    方兆南悚然一惊,暗道:“江湖上久传笑面一枭袁九逵之名,为南六省黑道首领,统领着江南绿林,和天风道长分庭抗礼,一正一邪,彼此势均力敌,想不到竟然落在此人手中。”

    他沉付了一阵,说道:“在下身在江北之时,已闻大名,今日幸得一晤。实足慰生平渴慕。”

    袁九逵微微一笑道:“尚未请教兄台高姓大名?”

    方兆南边:“在下方兆南。”

    袁九逵笑道:“方兄可识天风道长么?”

    方兆南微一沉吟,缓缓道:“天风道长么武林中不识其名的,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