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少年情痴恨无期 苦断柔肠空对月

    二 少年情痴恨无期 苦断柔肠空对月 (第2/3页)

,一罐是香酥酥的小圆饼。

    临窗有一个古拙的花架,上面放置一个不小的花盆,栽种的是一株伸展有致、婀娜多姿的红梅。这不是梅开的季节,然而,盆栽的红梅却有含苞待放三五枝。

    沈陵燕姑娘突然神情一黯。

    萧奇宇问道:“怎么啦?”

    沈姑娘抬起头来,眼睛红红地说道:“我娘最喜欢红梅,看到这盆红梅,使我想起我娘。她现在……”

    萧奇宇拦住她说道:“沈姑娘!所有的话,都留到饭后再说好吗?因为你已经有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保持愉快的心情,吃一顿快乐的饭,对你现在的身体,是有帮助的。”

    这一顿饭吃得十分香甜,虽然只有四碟小菜,但样样精致,滴滴可口。稀饭是薏仁掺大米煮的,酥饼是椒盐油炸的,吃得沈陵燕齿颊留香。

    饭后,换到另一间房里,一壶新沏的茶,两支精致的茶碗。茶倒在茶碗里,青绿淡翠,萧奇宇说这茶叫“碧萝春”,是杭州最好的茶。

    萧奇宇从条几的帽斗里,取出一个长长的锦囊,他小心翼翼地解开锦囊,里面是一个画轴。

    萧奇宇说道:“沈姑娘……”

    沈陵燕姑娘立即抢着说道:“萧伯伯!我叫陵燕。”

    萧奇宇点点头说道:“陵燕!你可知道是什么原因,使我从味雅酒楼的楼上赶下来救你回来?”

    沈陵燕姑娘歪着头,想了一下,说道:“我听萧伯伯说过,萧伯伯精通岐黄,自古医家有割股之心,萧伯伯自然不会见死不救的了。”

    萧奇宇说道“陵燕!从你的装束行止,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江湖客,不是一位普通的姑娘,而且你是被人追击的一位江湖客。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对于这种病人,多半存有忌惮之心,不会轻易惹火上身的。”

    沈陵燕姑娘想起方才那个胖和尚,证明萧伯伯说的一点也不错。可是,萧伯伯为什么明知有麻烦而要惹麻烦上身?

    萧奇宇指着手中的画轴,说道:“关键就在这幅画上。”

    他缓缓展开画轴,沈陵燕一见不禁掩口不及,惊呼出声。

    这幅画是一幅人像,画的是一位清纯的少女,笔触细致,极为传神,让人看来栩栩如生。

    沈陵燕惊呼的原因,并不是这幅画画得太好,而是画中人和她的面貌一般无二。如果将画中人的衣裳改扮成现在的样子,那就是沈陵燕的写真。

    沈陵燕一阵目瞪口呆之后,忍不住嗫嚅地问道:“萧伯伯!这幅画……?”

    萧奇宇默默地卷起画轴,再用锦囊装起。捧在手里良久,才说道:“这幅画是我在十多年前画的。”

    十多年前,沈陵燕还只是个牙牙学语的孩子,而且萧奇宇根本没有见过她,这幅画当然画的不是她。

    “这幅画,画的是……我是说画中的人……?”

    萧奇宇忽然抬起头来,神情显得开朗起来,说道:“陵燕!你愿意听一个故事吗?”

    沈陵燕乖乖地点着头。

    萧奇宇端起茶碗,捧到嘴边,凝望着那茶碗里腾腾上升的热气,那淡淡的,如烟似雾的热气,仿佛就是萧奇宇的回忆,是那样飘渺地萦绕着、萦绕着……

    终于他放下了茶碗,长长地叹息一声,缓缓地说道:“那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

    沈陵燕不觉脱口说道:“哇!二十多年以前,我还没出生呐!”

    萧奇宇微笑说道:“那是当然,要不然怎么叫做故事?”

    他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他那已经尘封的记忆。

    “就在姑苏城外天平山麓的木溪,有一个小村庄,其中有两家是近邻,是通家世好。这一家三代单传一个独子,而另一家只有一个掌上明珠,两个孩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是渐渐长大,这个男的对这位出落得如花似玉的儿时玩伴,就存有爱慕之意……”

    沈陵燕忍不住问道:“萧伯伯!这两家姓什么?”

    萧奇宇微笑没有回答。

    沈陵燕又问道:“既然这个男孩子有爱慕之意,可曾对那位姑娘表明呢?”

    “没有。”萧奇宇回答得十分干脆。

    “为什么呢?既然是青梅竹马,还有什么话不好说?”

    “幼时青梅竹马,长大了就要各守家规,那里有机会谈话?即使有机会,这种事又如何让人启口?”

    “那位姑娘知道吗?”

    萧奇宇沉吟了一会。

    “按说是应该知道的,因为男女之间的情意,往往用不着语言。一个眼神、一抹微笑,对方如果灵犀一点,就可以心领神会的。不过,她可能不知道,因为毕竟这个男孩子并没有直接当面吐过心声。”

    “萧伯伯!那是可以透过媒妁之言的。”

    “不错,男孩子是打算向自己的寡母,说出自己的心意,托媒说合,但是,他没有。”

    “为什么?”

    “十七岁,毕竟还算小。”

    “唉!”

    “可是,这样一个蹉跎,却铸成了大错。”

    “那姑娘嫁给了别人?”

    “如果是那么简单,这个故事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萧奇宇轻轻地叹了口气。

    “就在第二年的大年初一,这位姑娘半夜摸黑,独自一个人到村外五里地东岳庙,去烧头香。”

    “什么叫烧头香?”

    “大年初一第一个到达东岳庙,第一个将香插在冷香炉的人,叫做烧头香。相传:烧头香许愿,最是灵验。这位姑娘为了替堂上双亲祈福,所以去烧头香。最重要的是她的母亲正卧病在床,已经半年。”

    “请过大夫吗?”

    “庸医是治不好病的。”

    “半夜里一个姑娘家,摸黑走五里路,为了烧头香?”

    “表示心虔。”

    “结果出了事,是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