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误打误撞悟知徒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七章 误打误撞悟知徒 (第1/3页)

    当乙满心欢喜地爬上山,走近一看,才发现,烟是一个寺庙的后院冒出来的。 

    “乙”走到寺门口,只见寺门上挂着一面大横匾额,上面黑底金字,写的是“天门寺”三个字。 

    “乙”虽然没读过书,但这几个字还是见过的。 

    “乙”见到“天门寺”三个大字,心中嘀咕道:“听说这“天门寺”的和尚都是会武功的,我倒要见识见识。” 

    “乙”看到庙门是开着的,就探头探脑地跨进大门,刚走半步,见迎面走来个小沙弥,对他两手合什道:“这位小施主,有事吗?” 

    “乙”听这小和尚喊自己为“小施主”,心想你还没我大呢,竞老气横秋地喊我小施主,心中觉得老大不快。 

    “乙”心中这么想,嘴上还是嘻皮笑脸地道:“小师父,我是来找点吃的。” 

    小和尚呶嘴一笑道:“原来是个讨饭的,跟我来吧。” 

    “乙”一听脸上挂不住了,心中暗骂“丙”让我一人出来找食,连和尚都笑我是叫花子,真气人。 

    “乙”心中生着闷气,可是脚步还是紧跟着那小和尚,经过大殿,偏殿,最后转到后院的厨房内。 

    “乙”本来就饥饿难忍,加上跟小和尚左转右转,头都转晕了,连如何出去也分辨不出来。 

    小和尚拿了些馒头给“乙”吃。 

    “乙”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得白眼直翻。 

    小和尚见状忙给他倒了碗水,说道:“慢点吃,不要噎着。”“乙”喝了口水说:“小师父,等下还请你送我出去,要不然你们庙中少东西可不要找我啊。” 

    小和尚见“乙”讲话有趣,就又拿了两个馒头给他。 

    “乙”看着桌上的馒头和一碟小菜,心暗乐,还是出来找食好,可以先饱餐一顿。 

    眨眼之间,五个大馒头,连同一碟小菜,全部下了“乙”的肚皮。 

    小和尚一见,心道此人年纪不大,肚皮不小,五个馒头给我要吃一天呢。 

    小和尚有意调侃地笑道: 

    “肚子饱了没有?如果没饱,我再拿些给你吃。” 

    “乙”闻听小和尚还在客气,舔了舔嘴唇,不好意思地说:“算了,不再麻烦了。” 

    小和尚一听,心想吃了我二斤馒头,还假客气,我就出出你的洋相,看你还能不能吃得下。 

    于是小和尚走到蒸笼前,抱起一大蒸笼热气腾腾的馒头,往桌上一放,笑道“只要你吃得下,你吃几个我送几个。” 

    “乙”看了桌上的一笼馒头,足足有二十几个,眉开眼笑地道:“这是真的?” 

    小和尚道:“出家人不打诳语。” 

    “乙”笑笑,松了松了裤带,对小和尚客气地道:“既然小师父这样客气,我也是盛情难却,不好意思推托了。” 

    别看“乙”平时不善言词,但是遇到“口福”时,形容词,客套词,还是蛮有一套的。 

    “乙”说完不作声了,一心一意地吃,一口气吃了五个馒头,这个小和尚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 

    因为小和尚讲好,吃一个送一个,吃了五个只能送五个,可是再继续吃下去,“乙”已经吃不下了。 

    “乙”吃饱了,摸了摸像打足气的皮球一样的肚子,满意地又和小和尚客气起来,道:“承蒙小师父热情招待,兄弟我十分感激,但我还有一事相求。” 

    这边小和尚见和他开玩笑的一句话,又花去五个馒头,还要白送他五个,这真是偷鸡不着蚀把米,心里直懊悔不已。 

    小和尚在这里正想着心思,这一笼馒头可是众僧的午饭,却让他报销了,众僧中午用什么填肚子呢?” 

    想着,突然听到那位又要提出什么要求,心中很不高兴,便没好气地说:“还有什么事呀? 

    “乙”道:“是这样的,我还有两个兄弟,饿了两天了,这五个馒头,带给他们是不够的,请你好人做到底,把剩下的馒头全部给我带回去吧。” 

    小和尚一听此言,便道: 

    “你这人真是不知足,你一人吃了十个馒头,给你还带五个走,现在还要全部拿走,未免心也太黑了。”? 

    “乙”道:“你们整天念经,什么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啦,什么普渡众生啦,全是念着玩的吗?难道就像人们说的那样‘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吗?” 

    “乙”简个是在强词夺理——硬要。 

    小和尚越听越不是味,急忙双手合什,求他不要再说了,免得估污了神灵。 

    “乙”见小和尚眼睛闭着,口中念念有词,不再看自己了,便喧宾夺主的,自己找了块蒸笼布,将馒头全拾进去,包起来溜之大吉。 

    “乙”扛着一大包馒头兴冲冲转出庙门,见无人理会他,便大摇大摆地走下山来。 

    “乙”一路哼着小调,得意非凡,就像凯旋的将军一样。 

    走着走着,“乙”突然想起,“丙”平时常捉弄自己,这次我也要耍耍他。 

    “乙”想到这里,便绕了一点远路,从山的另一侧下去,正好绕到“甲”、“丙”的两个的背后。 

    “乙”远远地望去,只见“丙”站在草丛中,正惦着脚,朝山上方向望,嘴里还不停地说些什么。 

    “乙”见了心中暗喜道:“一定是等急了,我就让你多受一会儿罪,尝尝饿的滋味。” 

    于是“乙”走到他们身后不远的地方趴了下来,拖着馒头包向二人爬过来。 

    当“乙”爬到二人背后时,已听见“丙”在那里骂呢:“这个该死的乙,肯定躲在人家那里吃呢,把我们早忘了。” 

    “甲”道:“别骂了,向人有讨吃的,不容易,还是耐心地等等吧。” 

    “丙”气呼呼地说: 

    “甲,你别看乙平日好像很老实,其实呀,我是明坏;他是暗坏。” 

    说罢又向山上看了一眼,朝地下一躺,“嘿”了一声道:“我是饿得受不了了,先睡一会。” 

    不一会,“丙”已呼打成雷。 

    “乙”见“丙”睡着了,心中大喜,一跃身跳起来,走到“甲”的面前,把馒头递了过去。 

    “甲”正要推醒“丙”起来吃馒头,“乙”摇摇手着:“不要喊他,让他多饿一会。” 

    说时迟那时快“丙”呼地从地上爬起来,一手拿一个馒头,左右开攻的大嚼起来。 

    “丙”等两个馒头下肚了,又拿起两个啃着,嘴里还说着话:“乙呀,不是我吹牛,别说我睡着了,就是我死了,也能闻得见你那馒头香,老远我就闻到了。” 

    “乙”气愤不已,心想:我又上他的当了,原来丙早就知道自己来了,那些话是有意骂给我听的呀。 

    “甲“、“乙”、“丙”三人,边吃边又互相调侃了一会。 

    忽然,一只野兔从面前窜过去,“丙”一把没抓,就站起身,快速追了过去。 

    要知道,这三个少年表面看起来有些疯癫,可是个个都有武功,轻功也极佳,所以不到一会儿,“丙”已喜滋滋地拎着一大一小可只野兔回来了。 

    “甲”、“乙”问道:“跑过一只兔子,怎么变出两只来了,是不是大兔子刚生的?” 

    “丙”道:“我刚才追着大兔子,追到一个树洞跟前,里面正好有只小兔子,出来迎这只兔子妈,一只往外钻,一只往里钻,正好撞在一起,被我一手一个就抓了来。” 

    吃饱了馒头的三兄弟,开心地躺在地上玩耍了一会,又烦起晚上如何亨用这两只“山珍”的心思来。 

    “丙”又想起了和尚庙,便对“乙”笑道:“乙,你再辛苦一趟,向小和尚要点火种来。” 

    “乙”顿时叫道:“这次该你去啦,上次我去被人家喊成叫花子了。” 

    “丙”又用激将法,“乙”就是不肯去。 

    最后“丙”无法,又想了个点子说:“我们一个都不要推了,大家一道去,把兔子也带去,在庙里烤着吃,让这些和尚也沾沾香味。” 

    这时天已擦黑,去庙里进香的人也散尽了。 

    “甲”、“乙”、“丙”三人来到庙门关,只见大门已经紧闭了。 

    三人围着高大的院墙,转了一圈了没见有一个小门。 

    于是三人齐身轻轻一跃,上得墙头,轻轻一落,飘然而人了。 

    “乙”自恃自己已来过一趟,熟门熟路了,便自做向导,带着二人,低着头,缩着身子,往后院而去。 

    谁知这时天已大黑了,三转两转,“乙”已搞糊涂了,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可是跟在身后的“丙”还一劲地催道:“到了没有呀?” 

    “乙”不答,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不远处有棵大树,树L吊着一件东西,远看像吊着个人,近前一看,原来是个大沙袋。 

    三兄弟一看明白了,这里原来是和尚练武功的地方。 

    “乙”顾着朝那棵树看,不意一头撞在身后的一棵树的沙袋上,他以为是撞在人身上,连忙说道:“对不起。” 

    “甲”、“丙”在身后笑得直打跌。 

    “乙”这才发现是个沙袋,摸摸撞痛的额角,自我解嘲道:“我是替这个沙袋说的——说它对不起我。” 

    三人东奔西窜的找了半日,中间有个缺口,把兔子架上,下面生火,正好可以烤。 

    “丙”看了看兔子道:“现在作坊是有了,但还缺少烧烤的柴火。” 

    “丙”便对“乙”说道:“你知道厨房,就辛苦你一趟吧。” 

    “乙”把头直摇道:“又叫我去,黑漆漆的,我不去。” 

    “丙”道:“那我们两人去。” 

    “丙”又对“甲”道:“甲,你去弄些湿泥巴来,把兔子全身包上,等我们回来就烤。” 

    “丙”和“乙”离开假山,厨房摸去。 

    二个路过一间僧房时,见房外挂着几件洗好了的僧衣,几顶僧帽。 

    “丙”悄悄地走过去,贼头贼脑的,四下探望一下,向“乙”道:“你给我看着点。” 

    “丙”悄悄地走上前,取下两件僧衣,三顶僧帽,拔腿就走。 

    “丙”和“乙”来到暗处,“丙”笑道: 

    “乙,我们兄弟也当回和尚玩,好不好?” 

    说罢把衣服递给了“乙”,二个穿戴好。 

    那知那些僧衣太长,两个人穿起来一直拖到脚跟,走起路来,晃里晃当的,活像个土地公公。 

    二人又互相戏弄了一阵,大模大样地从暗处走出来,堂而皇之地去找厨房。 

    一路上,还碰到几个真和尚。 

    “丙”见到真和尚还有礼貌的称句“师兄,”见到年纪大的还尊声“师父”呢。 

    看来“天门寺”的确不小,里面僧人也很多,所以互不相识也常有的事,所以,“丙”和“乙”这两个假和尚和没有被人识破。 

    只是有几个和尚见他俩戴着僧帽,便议论道: 

    “这两个小和尚还戴僧帽,嘿,嘿。” 

    当“乙”、“丙”闻到米饭香的时候,前面走过一个老和尚,面色有些愤怒,走到近前,“乙”照例喊了声:“师父。” 

    不喊不打紧,这一喊反而引起了老和尚的注意。 

    老和尚抬头看了看。 

    原来是两个小和尚,穿着拖到地的僧衣,头上还戴着僧帽,那像庙里的和尚,倒像个市井之徒,就心中不悦起来。 

    老和尚厉声喊道:“你们是谁的弟子,为何这等要打扮?” 

    “乙”急得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因为他们是冒充的和尚,那里有什么师父呢? 

    “丙”便老实的答道:“不知。” 

    老和尚误听为“悟知”便道:“ 

    “原来你竟是‘悟知’大师的门下。” 

    “丙”随口答道:“正是。” 

    老和尚一听对方是自己师兄弟辈的,想到刚才自己还对人家厉声发问,很不好意思,便呼呀伊呀的走开了。 

    走是走了,可是嘴里还在咕嘟道:“辈份这么大,行事还不稳重,穿这样长的衣服,活像个吊死鬼,不做佛事,戴着僧帽算什么?” 

    这话惹得兄弟二人暗自发笑,直朝老和尚背影做鬼脸。 

    二人钻进了厨房,厨房内只有一个中年和尚在忙着包蔬菜包子。 

    “乙、“丙”二人上前施礼道:“师兄,还在忙啊。” 

    那和尚见两个不认识的小和尚,便问:“你们是谁?” 

    “丙”答道:“‘不知’大师门下。” 

    这“丙”实在机灵鬼,他想起刚才老和尚听到就跑开的名头,知道这“不知”是位高辈份的老僧。 

    那僧人一听“悟知”这名头,便恭敬地道:“你二位师叔到此有何指教?” 

    为什么这位中年僧人要称“乙”、“丙”叫师叔呢? 

    原来这座“天门寺”现存最高辈份就是“悟”字辈的两位大师,悟知和悟晓,其下排列为觉、海、齐字辈。 

    这位“悟知”大师,乃是达摩院的首席长老。 

    悟晓大师为藏经楼的首席大师。 

    这两位大师,因年轻时,为当当家方丈而争得有些隔阂,所以至今这天门寺内还存在两个派别,一是达摩院,悟知派,一是藏经楼,悟晓派。 

    刚才那老和尚便是藏经楼的首席长老悟晓的第三位弟子,名叫“觉散。” 

    因为两派各管各的,很少来往,所以也就不知“乙、“丙”是假冒的。 

    可是那老和尚耳朵有些背,让“乙、“丙”瞎猫碰到死老鼠,“不知”听成“悟知”,可真是碰巧了。 

    “乙”“丙”便答道: 

    “这位师兄,我们师父让我来取火镰、还有柴禾。” 

    那中年和尚连忙应道:“我这就给你们取去。” 

    那和尚一转身出去,“丙”连忙掏出僧帽,把桌上刚蒸好的包子放了进去,塞人怀中。 

    “乙”、“丙”接过和尚包好的火镰,还有一捆柴禾,道谢一声,赶忙跑了出去。 

    回到假山旁,“甲”已把泥巴全都糊在兔子身上,就等着二人来烤兔子了。 

    “丙”点燃柴禾,烤起兔子来。 

    三人胡乱地烤了一气,总算闻到香味了,“丙”等不及的喊道:“好了,不要烤焦了。” 

    三个人香喷喷的享受这山珍野味。 

    不一会两只兔子全下了三人的五脏庙里。 

    “甲”打了个呵欠,道:“我们该找个地方睡觉了。” 

    打呵欠是会传染的,“乙”和“丙”也跟着连打了几个阿欠,同声道:“是该找个地方睡觉了。” 

    三个人站起身来,像三个小夜游神一样,在空旷的大院里游荡,转悠转悠地来到藏经楼门前。 

    三人在黑暗里看着“藏经楼”,又议论开了。 

    “这是什么地方呀?真够气派的。”“乙”道。 

    “丙”道:“楼上不是挂着一块匾的吗?” 

    “甲”仔细地看了看匾上的三个字,没有认出来。 

    “乙”也使劲地辨认了一会,道: 

    “我只认得中间那个字,好像是个‘经’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