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凄凉往事

    第十三章 凄凉往事 (第2/3页)

他这个哥哥,将新婚的初夜权让给他,并且最好是连续让他三宵……”

    白文山不禁截口苦笑说道:“令兄一代大侠,竟向自己的弟弟,提出这种为人不齿的要求,真是有悖常理,太过分了!”

    林永年也苦笑道:“可是,先兄振振有词地说:“这事情,只有咱们三个当事人知道,对林家名声,绝无影响,对你,更是谈不到有甚损失。’未了,他,更是以命令式的语气说道:“我已经决定这样做了,这事情,你不答应也不行。

    ’他那些话,虽然混账,却也不能说没一点歪理,我是在外面鬼混惯了,对女人的贞*并不重视,于是,在既好气,又好笑,也感到新奇的情况之下,竞一口答应下来。”

    接着,又轻轻一声叹道:“事实上,先兄最后那几句话,等于是下命令,不答应也不行啦!”

    白文山注目问道:“以后呢?”

    “以后吗!”林永年苦笑道:“我越想越不是味道,终于在第三天的深夜,我携着先兄所手抄的一本本门武功秘笈,悄然出走。”

    微顿话锋,又苦笑着接道:“这是我事后才知道的,当我出走之后,先兄与文素琼也先后离开了‘林家堡’,而且,都像我一样,一直不曾再回去过。”

    白文山长叹一声说道:“以后,当林兄你再回‘林家堡’时,‘林家堡’已成一片劫灰了。”

    林永年点点头道:“可以这么说,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段因果,必须加以说明。”

    接着,才神色一整道:“当我离家出走之后,痛定思痛,乃痛改前非,隐居在洞庭湖滨的一个渔村中,埋头苦练武功,一直到三年之后,自信武功已与先兄不相上下了,才重出江湖……”

    白文山不由笑问道:“当时林兄准备是要向令兄寻仇?”

    林永年苦笑道:“那倒不是,不过,我却有意在先兄面前炫耀一番,让他瞧瞧我这个不长进的弟弟,是否也有长进的一天。

    可是,当我回到寒舍时,才知道先兄和文素琼二人,也先后出走,一直杳无音讯。

    当时,虽然寒家一切如常,但我已经熟稔世故,心知此中必然有大蹊跷,而最可能的敌人,也必然是上官玄所主持的白骨魔宫。

    于是,我在家中,仅仅呆了一天,又立即改装易容,投入江湖,暗查先兄的下落,当然,我暗中侦察的箭头,也是指向‘白骨魔宫’。

    经过将近三个月的暗查,虽然仍未获得先兄的消息,但却已由各方面的迹象中,意识到苏州方面,必然有重大事故发生。”

    话锋一顿,脸上肌肉抽搐着,长叹一声道:“可是,我所获的消息,仍然晚了一步,当我星夜兼程,赶到苏州时,那千人石上的一场龙争虎斗,业已结束,先兄倒卧血泊中,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在悲愤交进之下,当时我立即以本身真气输人先兄体内,先兄才悠悠醒转,断断续续地告诉我:“弟弟,我……并没做出对不起你的事……弟妹她……仍然是……白璧无瑕……

    白老弟试想,当时,我哪有心情听他这些,立即截口问道:“大哥,仇人是谁?’但他说出‘白骨魔宫’与‘卧虎庄’之后,又立即断断续续地说道:‘弟弟,我是因为没法……将你导人正途中,才……想出这个……笨法子……想借以刺激你……发奋图强,没……想到你……’当时,我一面加强输入真气,一面截口接道:“大哥,别说话,性命要紧!’但他却摇头苦笑道:“弟弟……我……

    我已经不行了,能在临死以前,见你一面,并说出心里的话,我是死也瞑目了,弟弟,别再浪费真气了,赶快回家去,可能还来得及将你侄儿救出来。’一提到家,我的心中不由往下一沉,也就在此同时,先兄已溘然长逝。”

    说到这里,顿住话锋,发出一声深长的叹息道:“当时,我强忍心中的悲愤和哀痛,将先兄遗体就地草草掩埋之后,又立即星夜兼程地赶向寒家。

    可是,饶我赶得快,也只仅仅将先嫂与志强侄儿救出,可怜寒家三百余口,无一幸免。”

    接着,又是一声幽幽长叹。

    白文山接问道:“以后,林兄就一直隐居在南昌城中?”

    “是的。”林永年满脸凄惶神色地接道:“追根究底,寒舍遭此不幸,我年轻时的不长进是祸根,所以,我拼死救出先嫂和侄儿之后,在内疚神明之下,我不敢现出本来面目,而只以仆人自居。

    自先嫂郁郁寡欢,去世之后,也就只剩下我和志强侄儿相依为命,一直到不久之前的南昌事变,咱们叔侄两人,才硬给拆散……”

    白文山截口接问道:“对了!令侄究将何往?”

    林永年道:“我已请巧云将令师兄的信物交给他,叫他前往投奔令师兄,但愿他能顺利到达,莫再扑空才好。”

    白文山正容说道:“林兄请放心,令侄行踪,我也曾听人说过,好像暗中还有武功极高的人维护,想必不致有甚问题。”

    林永年轻轻一叹道:“但愿如此……”

    白文山截口接道:“已经快天亮了,贤伉俪还是歇一会儿吧!”

    当林永年、李巧云与白文山等三人暂时被困朝云峰顶天然石洞中的同时,那易容改装,奉文素琼之命,前往解救文钦差文逸民的周幼梅,也已赶到了武昌。

    文逸民自从在南昌城以铁腕惩治两湖总督莫荣,并将莫荣的独子就地正法之后,可说是声威震撼朝野,车骑所至,沿途百姓莫不万人空巷,香花顶礼,夹道欢呼。

    周幼梅赶到武昌城时,文逸民的仪仗和扈从御林军,还远在十里之外哩!

    但武昌城中,上自巡抚大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已扶老携幼地,赶往官道旁去恭候了,其情形之热烈,比起在南昌城来,更不可以道里计啦!

    这是一个风和气畅,万里无云的好天气。

    周幼梅以一个游学秀才的姿态,杂在欢欣鼓舞的人潮中,信步前行,一面运用她那特殊的听觉和敏锐的观察力,注意一些可疑人物动静。

    当然,她这种行动,无异是大海捞针,不会有什么效果。

    所以,一直到文逸民那一乘八抬大轿和扈从人员由她面前经过之后,依然没什么发现。

    就当她意兴阑珊地由人潮中挤上回城路上时,猛然听到官道旁,发出一声高呼:“冤枉!文青天伸冤……”

    当她敏捷地挤向文逸民所经之处时,那乘八抬大轿,已经停下来,轿中传出文逸民的威严语声道:“别吓了他,让他前来。”

    周幼梅不由心头暗忖着:“这位传说中惯于微服私访的文青天,今天,倒算是例外的没让那些恭迎他的地方官,扑一个空……”

    心念转动中,只见一位乡农装束的半百老者,正由人潮中挤向官道,但却被官道上维持秩序的兵勇所阻。

    官轿旁的文龙、文虎二人,早已飘身下马,见状之下,文龙扬声问道:“那位老人家,方才是你呼冤?”

    那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