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批发商

    第二十六章 批发商 (第2/3页)

谁见面儿都问问他们俩“又回来这么晚啊?”“忙什么去了?”光每天糊弄、敷衍周围这帮人,让人家不起疑就够费劲的。

    这反倒是让人感到一种“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的苦恼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洪衍武也在抓紧事件办。那就是在抢在月中之前,他还得尽全力再收敛一次印石和字画。

    为这个,他把买“猴票”的事儿都往后拖延了。

    怎么这么急呢?

    不急不行啊。

    敢情由于经常收购,他已经成了一些店铺的熟客了。上月末,有些店就告诉他了,说紧急接到上级通知,5月15日到5月17日,店里所有的好东西,至少有小一半要造册,收拾好给送走。

    这是因为5月31日至6月日,京城要在香港举办首次的出口商品展览会。上面考虑产品的多样性,临时增加工艺品一项。

    他心里当然明晰啊。这些好东西国内是白菜价儿,外宾、港客到了京城,就专买爱这些东西。现在要主动给人家送到那边儿去,还能回得来啊?

    还别说这个了,十有**出去一次,国内的干部就明白行市了。等他们回来,这些东西不跟着涨价才怪呢。

    买!必须得买!时不我待啊!怎么也得爷挑完了,才能轮到这帮“港怂儿”啊。

    就这么着,这些事儿都凑在了一起,还能让人拾闲儿吗?

    说实在的,每天下午洪衍武就跟消防员紧急出动似的,带着陈力泉满京城的乱串游。

    一会儿琉璃厂,一会儿旅馆,一会儿又奔友谊商店,一会儿又去“天桥剧场”取货。

    不过什么事情都是多面性的。还别看这么支应着四面八方,够让人上火着急的。可这种情况下,也有让洪衍武颇为欣慰和舒畅的几方面。

    第一是如今有边建功的帮忙,可顶了大用了。

    这个月这小子的车完全就让洪衍武给包下来。每天下午拉着洪衍武和陈力泉四处跑。

    这样,不但免除了携带大量现金的不便,节省了洪衍武的时间和奔波之苦,连拉货取货都特别方便。也降低了大街上碰上熟人的可能。

    边建功这人还可靠,知道洪衍武倒腾东西就够了,其他绝不多问多说,就老老实实车里等着。甚至还能在边大妈面前帮忙周旋呢。

    当然,他本人干这个也划算。洪衍武绝不肯亏待朋友,给的价儿超出包车两倍呢,一个下午五十块,大家都高兴。

    第二是洪衍武买的印石字画,用外汇券是难以想象的划算啊。

    要知道,工艺品是当时为数不多可以划价的商品,店里本身就有一定自主权。上面又有外汇政策,用外汇券和人民币买东西根本是两回事。而且现在洪衍武还跟好多店员熟悉了,暗中许点好处拉拢拉拢也就成内应了。

    这样里应外合加上购买量巨大,洪衍武居然能用六十块外汇券买到店方开价一百元的东西。他过去费尽口舌才能打个九折,这么一比可太值当了。

    里外里刨去所有成本,他光把东西买到手,就已经接近一半的利了。那还不可劲儿招呼啊?

    第三呢,有关外汇券弄到手后怎么再倒腾出去,洪衍武的思路也完全正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