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疑难杂症

    第六十七章 疑难杂症 (第2/3页)

后也来帮忙掐根儿。

    水婶让水晓影唱一个。她就唱,“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女儿也要去。不让她去,她噔噔地放大屁……

    跟着水晓影说,“姥姥,你也唱一个。”

    水婶儿就唱,“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的闺女都来了,我的闺女还不来。说着说着就来了……”

    如此时恰巧水清或水涟进门,这一大一小就会一起大笑起来。

    晚上睡觉也是一样。每日固定的流程是,水清负责洗干净水晓影,然后换成水婶来跟孩子亲昵,哄她睡觉。

    先得来一遍从大拇指开始直到脑门,又说又唱的童谣游戏。

    “大拇哥,二拇弟,三中指,四大王,小放牛,放牛场,胳臂腕儿,挑水担儿。吃饭碗儿。香油罐儿,两盏灯,小蒲扇儿,挂衣裳钩儿,还有一个天灵盖儿。”

    然后孩子“咯咯”笑着,还得让水婶儿讲故事。

    水婶儿就给水晓影讲那个永远讲不完也永远讲不腻的《猪八戒背媳妇》。

    “……从前哪,高老庄有个大姑娘,长得甭提多水灵了,谁见谁爱。高老庄对面山上呢,有个“云栈洞”里面住着肥头大耳,好吃懒作的猪八戒,这一来二去,猪八戒就看上了人家大姑娘了……”

    是的,尽管这些从明清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儿歌、故事,确实不比托儿所里教的那些东西曲调优美,思想进步,有教育意义。

    但它们却始终伴着一代又一代京城孩子长大。哪怕人老去了,而这些东西却永远长不大。

    它们也只有用京城话说唱起来才会那么活泼动人,才能那么撩拨人的心弦,碰撞到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看似没用,其实也有用。这些东西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完善人的情感,承载人的记忆,永远保留住一份家的感觉,一份儿时的纯真……

    不过话说回来,世上的事儿似乎永远没有尽善尽美,人人满意的时候。

    虽说洪衍武帮水清解决了一系列的大麻烦。他和陈力泉从此每天准时无误地替水家接送孩子、哄孩子、逗孩子,给孩子买零食玩具。

    可还有一个人对此事有极大的不满意,那就是一向不怎么回家的水澜。

    这丫头对洪衍武和陈力泉打小就没好印象,到现在也是不拿他们当好人。

    她回来那天,跟母亲和姐姐一块聊天,知道了家里最近发生的事儿,没怎么表现出替水清高兴来,反倒非说俩人肯定没安好心。

    说这么卖好,不定算计家里什么呢。让家里人少跟他们打交道。

    这回别说水清了,就连水婶也有点听不下去了。俩人一起都说洪衍武和陈力泉帮了他们那么大忙,现在也真是挺辛苦的,没功劳也有苦劳,背后这么说人家不合适。

    水澜却又说,“那俩可是劳改犯,咱们家可全是大姑娘,天天这么来往,有好说的没好听的。你们就不替名声想想?再说了,坏人能看出来啊?那还怎么干坏事啊,都会隐藏,懂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