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圈地

    第一百三十八章 圈地 (第2/3页)

定这个区域,还因为这个范围里的房子是可以永久保留下来的,不会遭遇拆迁的风险。

    他和一般人不同,绝对不缺钱,没有一点惦记借拆迁发财的意思,也没这个必要。

    他更看重的是这些核心资产的升值与利用。

    在他的眼里,这些房子如果买过来都是带着房契的。

    那是可以作为基业一代代传下去的,和那些文玩字画没什么区别。

    如果有,就是更具实用性和商业应用性。

    总不能他好不容易买了房子回来,又费了半天劲修好的房。

    没美上几天呢,等九十年代政府一声令下,再给扒了。

    那他不是赔本儿赚吆喝吗?捣这个乱干嘛。

    有这工夫,还不如多收几件字画古董或者珠宝玉器呢,对不对?

    当然,具体范围圈画好之后,洪衍武也不能光自己得意啊,他还得让他亲爹给掌掌眼呢。

    这一是为了挨几句夸,二也是需要老家儿的支持。

    想想看,买这些房,那过户总不能都用他的名儿吧?

    实在太招眼了。

    那好,家里人从上到下谁也甭跑。

    从爹妈到兄弟姐妹,那都得挨个把身份贡献出来,过户当地主。

    可这事儿,要没老爷子首肯,那怎么能成啊?

    就说大哥吧,那肯定坚决反对啊。

    不说被“运动”吓成了耗子,他不敢置产,也会说买这老些房没用,是糟践钱玩。

    全家人除了懂得经济之道的父亲,恐怕谁也不明白这些房子的价值,谁也不明白他为亲人们谋划的苦心。

    果不其然,洪衍武的想法是对的。

    洪禄承看了他的地图,听了他的打算之后。

    确实大体上认同了他想趁着私房买卖政策恢复不久,价钱尚低,在京城的核心区域买房置产的主意。

    也赞成他把房产分列在全家老小的名下,以避免招眼和出风头。

    甚至还觉得他肯自己掏钱买房,却愿意划在哥哥和妹妹名下,很有点大公无私的劲儿,值得表扬。

    但老爷子唯独不明白的是,自己明明跟洪衍武说过,清代商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四、西四、东单、西单、鼓楼和前门附近。

    那为什么儿子就没在这些个最繁荣的地方动心思,弄点铺面房呢?

    反倒是以这些地方为止步范围,摆出一副坚决不碰的劲儿呢?

    难免的,就得问个究竟。

    没想到这下算是摸到洪衍武的痒痒肉了,这小子立刻眉飞色舞起来。

    他把前世的经历拿出来冒充先知先觉的本事,指着地图,给他爸爸好一通神侃啊。

    那意思是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容在即,这些主要商业大街很快就会满足不了交通、商业上的要求了。

    因此这些老的商业大街正是拆迁改造的第一批改造目标。

    到时候马路会加宽,商业大楼会林立。

    既然买了房就会毁于一旦,那他又有何必要掺和其中呢?

    难道为了国家给的那点补偿么?

    这年头的标准……

    嘿嘿,费那个事儿干嘛。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这些老的商业繁荣地区靠买房沾不了嘴,可也不要紧。

    因为国家改造好了,以后还可以租下来啊,照样可以分润其中的利润。

    还有就是经济发展,国门开放,外国和外地来京的游客增多是必然的。

    那么在他圈定的范围里就会涌现出靠吃景点的新型旅游商业区。

    满眼望去,几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