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欢心

    第一百四十一章 欢心 (第2/3页)

看着挺像那么回事。

    安书记临时又让人加摆了个“伟大领袖”的瓷像。

    这样根本没费什么事,就在林书记的心里得了个高分。

    因为哪个村子,上上下下眼里都关顾盯着钱呢,怎么也看不见这样的景象啊。

    是,墙壁的白粉确实还没干透,这的确有应付领导的嫌疑。

    可书籍和报刊总不能临时先抓啊?

    当时的农村有几个人乐意看书的?路又不好走,刊物、报纸还得提前订。

    怎么说,准备这些新书和报刊,时间上是万万来不及的。

    所以林书记明察秋毫,参观图书阅览室的时候。

    他只简单转了一圈儿,翻了翻桌面上、书柜里的读物,就相当激动的夸上了。

    “没想到啊,这种情形下,你们还能坚持政治学习,想着提高文化水平,真是难能可贵啊。好好好……”

    但到这里,有了这三声“好”,仍旧不算得什么。

    因为与这个小小的图书阅览室相比,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上,山坡上铺开场面,火热大干的情形,那对林书记才是真正的惊喜。

    要知道,龙口村今年的农业生产,为了节约人力,为了把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村办厂上。

    可完全是按照兆庆当初计划的的那样,在春耕前,把全村的田地收拢在一起了。

    他们不但重新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并且还是专项拨款,雇佣农工,租用农机具,采用较为科学和现代化的方式,统一来耕种的。

    这样一来,当林书记带队去视察农业生产现场,就看见了一片难以置信的情景。

    只见缓坡上一层层的梯田逐渐展开。

    高高山坡的最顶端,还插着一面当年“青年突击队”的旗帜。

    几十名年轻人正在集中挖石填坑,平整土地。

    他们用的是传统手工农具,锹飞镐舞,挥汗如雨。

    而与之相比,他们身后三四部由两人一起操作的耕田机,烧着柴油却效率奇高。

    “突突突”的,一会就翻完一垄田。

    这场面顿时使得林书记油然而生一种熟悉的亲近感。

    他可是经历过无数次这样劳动的干部,也曾因此得享荣誉。

    想当年修十三陵水库他还是“带头模范标兵”呢。

    只不过后来经过浮夸的洗礼,这样的劳动才变为了一种表演和形式。

    但眼前的情景显然不是,这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于是,他便感情涌现,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百闻不如一见啊,没想到我还能看见这么令人鼓舞的场面。”

    跟着又问,“这些农机具我已经很少看见了,有句话叫‘包产到人,农机关门’自从包产到户,咱们老百姓就用不起这些东西了。宁可自己苦干,也不……你们……怎么会?”

    这话安书记可不知该如何回答,有点瞠目结舌。

    好在兆庆够水平,恰如其分地接上了话,而且一下说进了林书记的心里。

    “具体情况不同,当然应该区别对待。我们龙口村,地理情况复杂,平整的土地不多。分开种地,村里人既用不起机器,又用不起化肥、农药。这样每天光靠自己爬山耕田、沤肥,就得累死。”

    “早几年,我们也试了‘大包干’,可就我们而言,打出的粮食还不如过去‘人民公社’的时候多呢。显然事实证明,这个对我们不合适。那穷则思变,就又办回来了。”

    “我们现在想的是,厂子和农业都要抓。不如用办企业赚到的资金替农业垫付资金缺口,把粮食产量先提上去再说。这样就有了两条腿,只要能实现良性发展,一样是替国家做贡献,或许就能实现今后不吃返销粮的目标了。”

    “反正吧,坚持集体化道路也未必就是错,毕竟是为了共同富裕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