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天堂

    第二百零五章 天堂 (第2/3页)

了以后内部便于管理,减少血缘关系方面的人情因素。

    所以每个人解释清楚后,洪衍武采取变相措施,把这些职工的亲戚安排到厂子里去。

    当然,肯定比这帮青工当初自己进厂的处境强,这也就安了大家伙的心了。

    像朱震凡和张淑萍的亲弟弟,李晓东的表弟,还有“屁股脸”堂兄。

    大概十来个人吧,全这么给安排的。

    没人不理解,反而很感动。

    因为谁都清楚公司的难处,也知道公司替大伙儿搭进了人情。要凭他们自己,这样的结果还没戏呢。

    别的不说,能成为本厂工人也不错啊。

    他们自己当初进厂时候多难啊。

    所以归了包堆儿,最后靠各方面人情进了公司的,也就六七个人。

    至于其余的二十几人,都是完全符合公司需要,条件不错的好小伙子。

    说到这个,还幸亏厂里成立了方便面车间呢。

    因为杨厂长在前头已经外招了一批人了,虽然说是严格考核不走后门。

    可实际上还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

    这样,就有一些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又进不了方便面厂的。

    反而被洪衍武沾了光,给弄进服务公司来了。

    真要是全盘算算这笔账,他还赚了呢。

    当然,和人事方面的事儿比起来,在改造工程上,要想抢个进度更难。

    先说明白喽,这可不是基建科不配合,不尽心啊。

    基建科科长为了配合洪衍武,不但把餐厅内部的活儿都给停了,还加了人手。

    底下干活的人呢,因为平日没少沾商店的光儿。

    烟白抽,茶白喝,还吃了洪衍武两顿请,也还是不惜力的苦干。

    关键是这年头不但建筑材料很有限,从事这一行的人在认知和见识上,也都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呢。

    说白了,基建科盖的房子多了,可那几乎全是一个标准的。

    顶天儿了,地铺的砖好点,墙多打几遍腻子而已。

    从来也没见过像洪衍武有这么多奇思妙想主意的主儿啊。

    所以对于洪衍武给二层区域和楼梯铺设户外木地板,和搭建一个简易木亭和酒吧台的要求。

    无论是材料还是工艺上,他们都感到很为难。

    后来还是洪衍武自己找大哥的厂子想办法弄来的木料。

    又请来单先生的女儿,在故宫建筑队上班的单香筠当技术指导。

    基建科才知道这活儿该怎么上手弄了。

    而洪衍武也不得不再次根据现实情况做了调整,他一看装修既然这么费事。

    索性计划保留的“平价区”就给取消了,干脆整场全装吧,就别日后再折腾二回了。

    不过要说最可气的还属户外灯箱广告这块儿。

    京城的灯箱广告啊,是1980年左右出现的。

    这种新颖的广告形式最初应用不多,主要集中在商业街和宾馆饭店等营业场所。

    不用说,夜晚要有这么一个自发光的广告标牌,在当时整体环境还很昏黑的京城街头是极为拉风的。

    而洪衍武既然要开夜晚营业的娱乐场所,弄这样一个有十里洋场的风情的门面来吸引人,也是必须的。

    但偏偏因为当时户外广告是垄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