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方便面

    第二百一十二章 方便面 (第2/3页)

过去缺东西啊,当然觉得什么都好。”

    他曾经对这话信以为真,可这一世他就觉得这话不对了,至少不全对。

    因为打这辈子从火车站醒过来,他没亏过嘴啊,几乎天天的大吃大喝。

    可到现在为止,他也没觉得有什么腻烦的感受。

    对传统饮食的热爱反而一天比一天更盛。

    像红烧肘子、四喜丸子、米粉肉这样的大荤,他都不觉得厌倦,那滋味妙得很呢。

    这当然也不是因为“张大勺”厨艺高超,他老能沾光的缘故。

    因为大食堂的菜照样好吃,像“蒜烧茄子”,“焦溜肉片”,“虎皮鸡蛋”。

    也只有大食堂能做出那样的味儿来,那水平绝对堪称“第九大菜系”。

    这只能说明,当食品工业化现象无孔不入后,只能造就出百菜一味的单调来。

    还是“张大勺”说的好啊,“要想做出一盘好菜,就连调料都不能差一点的。酱油、醋、酒、盐、糖,连带葱姜蒜这些辅料,用的稍有不对,可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可想而知,用机器和面,用酵母和泡打粉发面,靠味精、鸡精、勾兑酒、合成酱油和合成醋调味的年代,又能有什么好菜?

    就更别提什么嫩肉粉,苏丹红,辣椒素,这些断子绝孙,缺了八辈子德的“科技发明”了。

    可这又赖谁呢?

    这只能赖人们对快速、便捷,过分追求的急功近利。

    只能赖人们对于现代化和西方文明的盲目迷信。

    是的,完全的相信科技,鄙弃我们的传统人文和经验,也是一种迷信。

    所以既然已经弄明白了这一点,他是不会像父亲一样为之困惑的。

    相反的,他有大把的时间和良机强大自己,慢慢筹备祖业的复兴。

    他可以用极低的成本聚敛被人们遗忘和轻易抛弃的宝贝。

    就像“天兴居”的铜锅、“丰泽园”的面肥、“太爷鸡”的秘方似的,以此来奠定洪家在传统饮食方面的绝对优势。

    这样等到人们大梦初醒,重新发现传统技艺宝贵价值的时候。

    恐怕会发现洪家的成就和底蕴,已经需要他们来仰视了。

    那将是他们穷极一生都再难追上的了。

    而洪家就会成为京城传统饮食的代名词,就会成为保持了最完整的传承,力压所有京城老字号的传奇存在。

    那就是洪家重现辉煌的未来,也是他毕生的夙愿。

    什么‘聚德全’、‘顺东来’、‘丰泽园’、‘萃华楼’、‘谭家菜’啊,统统一边晾着去。

    爷吃剩的,才能轮到你们!

    哼哼,凭你个‘大東’和‘四季民富’还想冒头儿?

    你们还能不能存在,全在爷的心情!

    就这样,带着这种清醒的认识和美好的臆想。

    洪衍武清晰的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