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请低调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百二十四章 请低调 (第1/3页)

    和这道“蛋炒饭”差不多,大食堂的“炒疙瘩”看似家常之物,却仍然非同寻常。

    敢情他们的技术,是源自“穆家寨”,师承“恩元居”的正科儿。

    凡是老京城人,可能个个都知道“炒疙瘩”的来历。

    创始人既非是什么厉害的人物,也不是皇宫当过差的御厨。

    其实只是京城一个清真小饭铺“广福居”的店主——穆老太太和她的闺女。

    而这道小吃,其实是在民国初年缺乏原材料的情况下,为了生计,给娘俩生生逼出来的创意。

    不过“炒疙瘩”味道香鲜,价格也便宜。

    煮炒兼用,主副合一,又解馋又管饱,确实别具风味。

    推出不久,竟然获得了不少逛“琉璃厂”的文人热捧。

    从此“广福居”不但顾客盈门,名声鹊起。

    这里也因为臧家桥的南端,是堂子街、韩家谭、五道庙、杨梅竹斜街的五道路的路口,就像是一座寨子,被文人们戏称为了“穆家寨”。

    就这样,“穆家寨”的“炒疙瘩”就在京城传开了,成了人尽皆知的“名吃”。

    再以后,到了解放,“广福居”因没有下一辈儿的继承人而遗憾的闭门谢客。

    倒是穆老太太的伙计带着技术,又去了回民马东海兄弟开办的“恩元居”,才没让这道小吃失了传承。

    所以自此,“炒疙瘩”就又成了“恩元居”的招牌菜了。

    而“大食堂”的人,作为汉民,之所以能得到这一手清真食品的真传,主要是得益于“北极熊”办的清真食堂。

    公私合营的时候,有个“恩元居”的厨师调到了“北极熊”,也就随之把手艺带过来了。

    虽说汉民、教民不同槽而食,可毕竟都是勤行。

    互相帮忙,手艺交流,互通有无是少不了的。

    再说新社会师徒传续的规矩又不那么严格了。

    一来二去的,特别爱吃这玩意的庞师傅就追着人家学会了这一手。

    随后又教会了大食堂的其他人,惠及了全厂的工人。

    说到这儿,不妨再仔细想想看。

    这“炒疙瘩”到目前为止,怎么说也是七十多年的传承了。

    不管是“广福居”还是“恩元居”,两个饭馆子过去可都靠这一道小吃引客光顾。

    因此不知多少个掌勺的师傅,对每一道工序,挖心掏肺的改进,想办法不断完善。

    虽然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可那味道能差的了吗?

    其实大食堂的师傅们和普通人做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他们做出的“炒疙瘩”选料讲究。

    肉用鲜嫩部位,蔬菜也尽着脆爽的,面疙瘩也一定是手揪的。

    大火滚油翻炒出来,不但带了“镬气”,于咸香里更能凸显鲜味儿,而且吃起来又绵软又有劲,越嚼越香。

    舌头当然是不会骗人的。

    所以一经品尝,自然大受欢迎,食客们交口称赞。

    至于剩下的“蒸食组”和“面条组”,大获群众好评的缘故,那就靠宝物了。

    不用多说,自然是洪衍武弄来的“面肥”发挥了神奇的效果,再次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此外还有打着“京味正宗”幌子的“烧饼加大肉”,和外加打着“满蒙烧烤”的“烤肉串”。这两样又均为京城的“第一家首创”。

    好吃不好吃的另说,京城人压根就没见过听过,为图新鲜也想尝一回啊?

    嘿,瞅瞅。

    就这么多五花八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