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七八岁讨狗嫌

    第五十一章七八岁讨狗嫌 (第2/3页)

让“爸爸”这个身份蒙羞。

    爸爸竟治不了儿子?这还了得?

    几位邻居作为资深父亲都提出了相同建议。他们以“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和什么“棍棒底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才”这些老话为依据,说洪禄承“父纲不振”的原因就是心软舍不得打孩子,极力怂恿他要好好教训洪衍武一顿。所有人都说洪衍武该打,也活该,非得狠揍一次,这小子才会知道“爸爸”的厉害。

    一个院住着,

    洪禄承自然知道几位邻居都是怎么打孩子的。这年头,平头百姓家打孩子是家常便饭,更以此为教育子女的不二法宝。任谁家的孩子只要丁点不服管教,捞顿腚锤子的臭揍那是铁定的。哪怕是孩子真没什么错处,如果赶上家中大人气不顺,仅因为“顶嘴”这一项类似于文字狱的罪名,就能捞上一顿“竹笋炒肉”。没有理由,无需借口,老子揍儿子就是天理。

    拿老丁为例,每天出门进门,自要心情不畅,老丁一见着他家里那两个小的,至少赏一个脖儿拐,有时候因为阴天或许还多饶个嘴巴。那完全是已经打顺了手,整个把儿子当陀螺抽呢。而且老丁还爱抄家伙什,多半是顺手抓起什么就是什么,理智的时候一般动用笤帚疙瘩、棍子或皮带,要是喝了酒,他甚至能抄起刚夹完煤还烫得火红的火筷子。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说福儒里有哪一户人家没传出过孩子哭天嚎地的惨叫和讨饶声,也真就是洪家这独一份了。

    可洪禄承自己也清楚,他对洪衍武气是真气,但也真下不去手,确实学不了这几位邻居当爹的本事。一来洪家毕竟是当年京城八大宅门之一,还从没用过棍棒教育过孩子,他总觉得用这么粗暴的方法有失家风。二来他这种柔顺的性情已经作为一种基因深深种植在血液中了。他习惯了忍让,不愿与别人起争执,在他一生中和外人产生龊龉,最狠的话竟只是以当面说一句“我实在地恨您”来发泄。他又怎么会打人骂人?三来妻子是最偏疼洪衍武的,要是真打,蕴琳那双漂亮眼睛首先就会难过,他更受不了这个。

    于是乎,这种父子间的战争先天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必定会以洪禄承的失败而告终。因为他的顾虑太多,而洪衍武却是可以任性蛮干到底的。

    可洪禄承再好的脾性,也架不住洪衍武天天惹事拱他的火。终于,在洪衍武把隔壁边家养的大黄狸猫剥皮抽筋,玩了一次枣木烧烤后,洪禄承也真动了肝火,来了一次大发作。他硬着心把洪衍武按在床上,结结实实狠狠抽了一顿篾条。噼啪作响的节奏把屋外邻居家的孩子们都吓得不轻,可七岁的洪衍武却硬是当了回好汉,楞连一声求饶都没有。直到屁股见了红,被抽打的高高肿起,“老家贼”的嘴也没服软。

    洪禄承动气下不免真下了狠手,一用力手里的篾条都抽断了。王蕴琳一下就哭起来,用身子护住儿子死活不让他再打。此时的洪禄承,自觉打孩子已经打到了手软,把他自己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