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履约

    第七十六章 履约 (第2/3页)

率交流的程度,

    也将会难上加难。

    因此,他又怎么肯做这种前功尽弃的傻事呢?那也就只能象征性的啊哈两声,再让洪衍武给道个歉,就这么不凉不热的马虎过去。

    话又说回来,也幸亏水澜是个极有心计的女孩子,肯为了老师屈就自己,否则这件事也没这么顺利收场。

    不过,他作为一个生性散淡,又一向对名利持冷静态度的人,其实倒并不欣赏水澜这种“小聪明”和“积极向上”。

    虽然他很确定,水澜今后会得到除了他以外的许多老师或领导的青睐,她的前程或许也要比其他的孩子要远大的多,甚至会走上一条与班里大多数的同学完全不同的“光明”、“上进”的道路。但他却丝毫也不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反而还隐隐有些可怜她。

    因为这个年纪女孩子,本应该是最简单,最纯真的。可偏偏水澜的心里,却似乎已经埋下了成人才会有的事故和价值取向。

    而这么一来,不管她自己究竟愿意与否。她的童年,此时就已经结束了……

    常显璋的家住在平渊胡同。下午放学时,他照常履约,带着洪衍武和陈力泉一起回了家。

    这里离福儒里实际上就隔了一条街。洪衍武和陈力泉要是回家,一拐弯就到了,五分钟就能跑个来回。所以,即便晚一些回去也没什么妨碍。

    不过,常显璋住的房子可和他们俩的家不大一样。因为那是在这一片胡同里,属于绝对鹤立鸡群的三栋六层苏式小楼之一。

    这种楼房别称“火柴盒”,是从前苏联那里学来的,在京城,从五十年代初期一直到二十世纪末,都一直在使用。虽然谈不上什么美观性,但实用性还是很强的。远比用“干打垒”式的建楼方法兴建的“简易楼”,和用集体宿舍另改它途的“筒子楼”要高级的多。

    因为拿“简易楼”来说,最大的特点是“窄、小、低、薄”,住着不仅冬凉夏热,人口密度也高。

    而“筒子楼”虽然建筑质量要强一些,但因为原本没有独立的厨厕设备,往往走廊就变成了公共厨房和旧物杂陈的所在。

    与之相比,“火柴盒”的优越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常显璋在六楼的家,不仅厨卫上下水一应俱全,而且还是独门独户的三居室,阳台向阳,还安装有电话,在当时可算上最高标准的单元房了。

    不过这也难怪,他的父亲毕竟曾是位副局长嘛,干部的级别和待遇,恰恰就体现在了这里。

    洪衍武和陈力泉还是第一次到楼里的单元房串门,显得格外兴奋。六层楼,他们一口气不歇地跑了上去,还直催常显璋快点。

    等进了屋门,洪衍武和陈力泉就更惊讶了。他们不仅从未没见过如此洁净的厨房和厕所,也对常显璋家中那些特别的摆设充满了好奇。

    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呢?

    原来,常显璋的父亲由于工作的原因,曾经去过苏联,所以他的家里有许多当年从苏联带回来的物品。不仅摆着闪亮的银质烛台,也有俄罗斯人喝茶专用的茶炊(一种茶汤壶,金属制,有两层壁四围灌水在中间着火的烧水壶)。除了这些,桌上还有许多苏联画报,和一些挂在墙上的油画。

    就在这两个小子眼眨也不眨盯着四周看新鲜的时候,常显璋又为他们拿出了一个带有小天使的金属八音盒。当上了弦打开之后,一种更加陌生的曲调传了出来。

    声音不大,但清脆透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