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送鸡蛋

    第九十六章 送鸡蛋 (第2/3页)

规划齐整,绿草茵茵的人民公园了。

    过去本应荒僻冷落的地段,现今都成了热闹的街道。

    那些二荤馆儿、饽饽铺、油盐店、切面铺、果局子、肉杠子、估衣行、蒸锅铺、京纸铺、掸子铺、香蜡铺、冥衣铺、寿衣庄、棺材铺、杠房、车马行统统销声匿迹。

    取而代之的,是挂着“欣欣”、“红光”、“利民”这样招牌的综合性国营商店。

    那风一吹就能攘起黄土的地面也都变成了柏油马路。

    上面跑得不再是驮轿、西洋马车、铛铛车和人力车。而是大面包状的公共汽车,拉满货物的大解放,以及闪亮的小轿车和行云流水一样穿行的自行车、三轮车。

    样样有条有理,处处井然有序。

    要说唯一让他觉得不大舒服的,也就是那巍峨的城墙城门都消失了。居然被拆得干干净净,丁点儿不剩,使京城变得彻底不像京城了。

    这就难免让他生出些物是人非,饱以沧桑之感。同时也不觉由衷地感叹现代城市发展之迅速,这里的气象远非田野乡村可比。

    可这么一来,他也就更想不明白了。这么好的地方,那兆庆怎么就不想来呢?

    由此可见毛头小子都窝在乡间待傻了!眼里就只有一个小芹,而根本看不到外面的精彩!

    这也就愈加证明了,人必须得出来见世面的必要性!

    想到这里,兆庆爹不由焦躁起来,他不再那么有兴致了。似乎京城的景致越好就让他的心情越坏。于是再次抓紧时间,辨识着观音院的方位开始赶路。

    在这儿还真的得说,老京城人就是老京城人。

    尽管相隔二十余年,京城环境大变,平添出许多新的街道胡同来,可辨识的往日路标又基本消失了。可凭着方向感,兆庆爹还是顺利地找到了福儒里。

    而一进这条像凝固了时间的胡同,他便彻底摸着旧日的脉络了。再无半点犹豫和阻碍,就顺畅地找到了西院。这时候的时间也就十一点过一刻。

    只是有一点没想到,陈家的门儿上竟然挂着锁,兆庆爹吃了个闭门羹。

    敢情这一点真是兆庆疏忽了,他自己知道洪衍武的生活规律,每次进城都是先卖一些鸡蛋,午后再去登门。可他忘了跟父亲说,这就造成了现在这种寻人不遇的局面。

    其实等一等到无所谓,关键有点不妙的是,天儿可又阴上来了,凭兆庆爹的经验,眼瞅着雨就要下来。

    而且他心里也没底啊,又不知道人家什么时候回来,这得等到多咱去啊?

    这么一来他也就为难了,有心想把鸡蛋托付给隔壁邻居转交吧,可钱他没法管人家开口。再说人的心术也吃不透,万一碰上个昧良心的,吞下去不认,那这事儿回头可就说不清了。

    好在就在他费思量的当口,院儿外正进来一个人,是刚买了豆腐回来的水清。

    她天性善良,心肠最热。看见个岁数挺大的大爷站在陈家门口,脚底下又搁着一个盛着大筐的鸡蛋。主动就过来搭话。

    兆庆爹不好直说来意。因为当时倒卖鸡蛋是不允许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口号,在村里可是还挂在人们的嘴头上呢。于是就自称是洪衍武的亲戚,顺势跟水清打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