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跨院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跨院 (第2/3页)

才在西洋小楼里低落的不良情绪,就给大家又讲了讲当年这两个院儿里有趣的琐闻逸事。

    西跨院因为那是洪效儒的居所,过去每年春节洪家人都要到这里来吃团圆饭。这里的年俗还是比较有趣的。

    首先除夕夜要踩岁,洪家当年专用芝麻秸秆。

    芝麻本属唇形科植物,方茎中空,踩之有声。

    用它“踩碎”之谐字,谓之“踩岁”。还有一层意思“踩岁”者“踩祟”也。踩去邪魔外祟,可保平安无灾。

    其次,从初一到初五,如有客人来,还要在茶里加糖及一段柏树枝。

    吃饭也有讲究,吃饺子叫“接元宝”。且盘中饺子不可吃光,要留一两个,谓之“压盘”,意思是越吃越有。馒头则叫“大发”,意思是发大财。

    直到过了初五,洪家的子女们才许回各自住处单独吃饭。

    至于东跨院里的乐事儿就更多了。

    因为孩子们的大爷,洪福承可是个声色犬马的高手,玩闹儿大家。

    少年时好养鸽子,爱钓鱼。中年喜京剧,逛商场,更好玩坤角儿和女戏子。从二十刚出头,吃喝嫖赌就已经玩得相当精湛老到了。

    洪效儒其实不喜欢的就是这个儿子,但他毕竟是洪家的长房长子,又没有母亲,只要不闹得太出格,也就这么姑息着了。

    好在这个儿子倒也并不一味纨绔,顶个警察署长的名头对洪家还有些用处。而且从洪福承个人角度来说,他也比较适合混迹官场。

    别看他破案无能,但擅长交际。而且因为家里有钱,也并不克扣属下,用来应酬同僚、上司甚为大方,各方各面人缘都好。

    特别是靠一口地道的梅派青衣,很得高官显贵们的欣赏,各处政府机关都有说得上话的朋友。这就有了一定青云直上的基础。

    只是可惜他这人聪明却浮躁,有才情却无坚持。因此唱戏全凭嗓子的宽厚,不耐心钻研,身上不行。

    有一次唱《探母坐宫》,竟然把“孩子”拿倒了。自此人送外号“电台红(洪)”,意思只能听,不能看。

    这一点又限制了他在上峰前露脸的机会,否则或许早就做了警务处长或副局长了。

    但话说回来,这样的一个人,故事必然不少。就比如当初他对待自己的小院儿,就十分的标新立异。

    敢情刚搬进新院儿的时候,洪福承手里刚纳了一笔不小的贿赂,就很想好好布置一番。

    几番考察过后,他便决心要挖地三尺为池,池上建桥,桥上修亭。在自家院里造一让人心服口服的雅致景观。

    于是那亭拆了修。修了拆。反复几次,先取名“流云”,之后改“飞瀑”,然后又叫“花渊”,最后定为了“听雨”。

    继而为池中之水也是大动干戈。洪福承先是找人来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