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真倭假倭 【4000字二合一大章】

    第五百四十二章 真倭假倭 【4000字二合一大章】 (第2/3页)

消息放出去,本官要看看这些倭寇究竟能闹出多大风浪来!”

    “抚台大人英明!”任县令送上一记马屁,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要是抚台大人按照他的建议真的平倭成功,那他也是头号功臣了,封赏升官自不必说。

    即便最后失败了,那也是王守仁这个巡抚顶着,不会怪罪到一个小小县令的头上。

    ......

    ......

    倭寇是大明朝廷对东南海盗的总称,实际上他们之间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往往依附本地一个大家族。

    这些大家族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走私,这些倭寇又反过来将源源不断的财富回馈给大家族,两者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南直隶富商韩遵便拥有这么一只见不得光的走私船队。作为本地最大的绸缎商,韩家出产的绸子绢布是最好卖的。可韩遵仍不满意。他要的是更大的利润回报。这便只有走私才能带来了。

    韩家通过走私船队把绸子卖到番国,再将香料等当地特产整船运回。一次出航走私可以赚取两次暴利,韩家尝到了甜头走私的也越发频繁。

    眼下韩家一半的利润要通过走私得到,突然之间开海禁,对韩家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这让韩遵恼羞成怒,下令让走私船队劫掠沿岸百姓,以此对朝廷示威。

    不曾想朝廷这回竟然格外的硬气,竟然派出一位新巡抚来南直隶督察清剿倭寇之事。

    韩遵觉得他示威的策略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应该更加直接的痛打朝廷的脸,让其恼羞成怒。

    眼下便有这么一个机会。

    松江府要向京师押解一批贡布。这些贡布在临近码头的一处仓库存放,若是能够将这些贡布劫掠,大明皇帝的脸面将荡然无存。

    这自然是韩遵最想看到的。

    皇帝又如何?挡老子财路的就别想好过。

    他就是要让皇帝明白,海禁不是随便开的。你想开海禁收取重税就要付出代价。

    故而韩遵授意走私船队主动出击,务必要将这些贡布在装船北上前劫来。

    ......

    ......

    韩家虽然是南直隶松江大户,可劫贡品这种事情实在是太敏感了。不可能从陆路直接发动,还是要婉转一些叫走私武装从海上发起。

    韩家的走私船队驻在金山卫南的滩浒山上,此处海岛较大,即便涨潮也不会全部淹没。故而韩家在其上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即便官军发现想要围剿也不太可能轻易得手。

    和其他走私海贸的家族一样,韩家的船队一样有两人负责。大略由韩遵的亲信韩纶制定,出海走私遇到突发情况则由浪人织田惠郎决断。这样既保证了这只船队对韩家足够的忠诚,又能够保证船队一直高效的出海走私。

    得到韩遵的命令后,韩纶便和织田惠郎商议了登岸劫掠的方案。

    织田惠郎觉得此举过于冒险,可这毕竟是韩家家主韩遵的命令,他也不好违抗。

    当初他和几名同伴远渡重洋来到大明松江府,走投无路之时便是韩遵收留了他。

    “织田,如果我们从拓林登陆,避开金山卫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就可以直奔南桥码头。”

    王纶对松江府的地形极为清楚,他明白贡布要想运送到京师就必须在南桥码头装船,只要他们能够赶到南桥码头就有很大可能截获贡品。

    唯一的问题是官军会不会设下埋伏,等着他们上钩。

    织田惠郎抿着嘴唇,默然不语。

    他并不喜欢多说话,比起嘴上吹嘘,他更习惯依靠手上的那柄刀。

    良久,织田惠郎才叹息一声道:“如果真的要去,也只有这条路可走了。不过我需要你确定一件事,那就是两处卫所的官军不会主动出击。”

    王纶点了点头道:“这点织田你大可放心。南桥在金山卫和青村中前所之间,属于辖区重叠处。在我们大明有一句话叫‘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有重叠便有扯皮,没有人会争着抢着去巡逻管理这一片区的。唯一的武装可能就是南桥码头的小股军队了,但那也只有几百人,根本不足为惧。”

    织田惠郎长长吐出一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