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东阳致仕【4000字二合一大章】

    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东阳致仕【4000字二合一大章】 (第2/3页)

    谢慎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已经是给张永充足的暗示。

    只要张永能够把事情摆平,处理的漂漂亮亮,那谢慎是无意深究的。

    至于天子怎么想就不是谢慎能够保证的了。

    ......

    ......

    皇庄问题处理起来并不难,但如何限制太监的权力,叫他们不能为所欲为却是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

    毕竟他们是直接经手具体事务的人,且缺乏监管,想不动心思都难。

    大明的贪官虽然多,但至少还有风宪监察官,太监靠谁监察?难道搞出一个专门的机构来?

    所以更多时候只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想预防问题的发生真的是无比之难。

    好在张永还是很上道的,揪出了几名涉事的太监,杖责立威。

    一百杖打下去,三名太监直接毙命,剩下一人也是半死。

    张永用雷霆手段与这些太监划清关系,表明自己绝无侵占百姓田亩之意。

    这个态度还是表的很到位的,朱厚照很满意,嘉奖了张永一番,结果皆大欢喜。

    不过谢慎却是陷入了沉思。

    现在看来皇庄是不可能废止的,那么如何对其管理者进行监督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已有模式明显不可行,引入专业化的人才管理?似乎更不可行。至少皇帝陛下那里应该就会有意见。毕竟这些属于皇帝的私产,和内帑一样只有皇帝能用。如果叫‘外人’接触到这些,似乎有损皇威。

    谢慎觉得有必要按照文官的京察、外察制度对这些管理皇庄的太监也进行考察,这样一来至少让他们绷着一根弦,不至于无所顾忌。现在看来,东厂似乎是负责考绩的最合适的机构。

    考评优秀的太监可以留任或者升任,考绩差的太监会被贬官。如果考绩垫底,那不好意思,只能卷铺盖滚到南京养老了。

    京师乃是天子脚下,不养闲人也不养废人。

    谢慎初步完成了设想,并将这一设想记录了下来与李东阳顾鼎臣商议。

    三人一番讨论后觉得这个设想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便由谢慎执笔,李、顾附名写了一封奏疏打算呈递御前。

    ......

    ......

    作为阁臣,无数双眼睛盯着你,只要稍有不妥便会被风宪言官喷的体无完肤。而如果无所作为,又会被喷尸位素餐,纸糊阁老云云。

    故而内阁大学士应该是最难做的官了,不管怎么做都会有人不满意。

    从谢慎入阁参预机务以来,他便深深体会到了这点。

    所以他每一步走的都很稳,就是怕有心人拿住做文章。

    但走的再稳也有扯着蛋的时候,比如这次请求东厂监察考绩皇庄负责者的奏请,就引得了马永成的不满。

    作为东厂厂公,马公公自然不想背这个黑锅。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就这么为难掌管皇庄的小兄弟实在是不够意思。

    马永成明确的向天子表明了态度,这件事东厂不该管。

    当然,理由肯定是充足的,足以让所有人闭嘴。

    朱厚照本身也不想把事情搞复杂,毕竟皇庄赚的多了内帑便丰实。

    马永成的表态也有些道理。

    一边是内阁三学士,一边是东厂提督太监,双方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朱厚照着实不好裁夺。

    这种事情又不宜拿到朝堂上公开讨论,真是愁煞人也。

    东厂对此事如此抵触是谢慎没有料到的,既然东厂不愿意那就找西厂好了。

    反正谷大用和谢慎交好,这个忙应该还是会帮的。

    果不其然,当谢慎将此事与谷大用言明后,谷公公明确的表示一切包在身上。

    谷大用亲自前往豹房请求天子让西厂承担起监督皇庄的责任,朱厚照犹豫了片刻还是同意了。

    一场博弈最终以内阁三学士胜利而告终,马永成和张永皆是心有戚戚然,对谢慎更加敬畏了。

    按下这些且不提,却说十日后李东阳上书辞官。

    一时朝野震动。

    李西涯公自打弘治八年入阁参与机务以来,历经两朝已经成为名正言顺的内阁顶梁柱。

    这么一位极具象征性的人物在这个时候辞官,自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