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请赐匾额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百零四章 请赐匾额 (第1/3页)

    

    开设私塾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谢慎首先要去搞定的就是郑训导。

    少年现在与郑训导的关系也算不错,有些话也可以直接说了。

    却说谢慎与郑训导一番畅谈后,郑训导十分爽快的答应了,并且提出一年只收四十两的束脩。

    要知道郑训导现在不仅仅是举人身份,还是官学教官,与当年在杭州宁府任西席先生不可同日而语。

    何况郑训导这次要教习的还是普通农家的孩子,比之宁家族人基础要差的多。换句话说,郑训导要在这些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还是谢慎看不下去硬是把束脩钱加到一百贯一年,也算是凑个整。

    议定教书先生这件事,谢慎便开始着手挑选宅院来做私塾学堂了。

    在这件事上谢慎充分征求了郑训导的意见,最终租下了毗邻县学的一处跨院。

    之所以选择这里不是因为租金便宜,而是因为这处院子就在县学旁。

    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在谢慎看来是最重要的。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孩童来说更是如此。

    要不然,也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了。

    谢慎希望县学生员的成功经历能够成为这些农家孩子的榜样,也希望他们有朝一日也能够考取秀才功名。

    这处宅子一年的租金是五十贯,加之给郑训导的一年一百贯的束脩,花费已经在一百五十贯。

    这还没有算学堂要购置的桌椅,以及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

    这些可不是世家子弟,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谢慎虽然替他们交了束脩,准备好了学堂,但若是没有笔墨纸砚,这个学他们还是上不起的。

    这一点谢慎深有感触,当初大哥谢方为了让他能够进学不惜去扛大包卖苦力,可见供养一个读书人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谢慎会尽全力使得上学的开销降低,让他们能够把心思都放在读书上。

    搞定这一切,谢慎只用几日的工夫,也算是效率很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