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行动(4)

    第十六节 行动(4) (第2/3页)

    不想林福祥抚须的手突然甩了下来,怒喝一声:“你果然是给洋人做事的!”

    此时庙里可不止林福祥和朱敬伦俩人,即便俩人谈话的时候,林福祥身边也站着侍卫,显然到距离英兵这么近的地方,林福祥也不敢大意。不但他身边站着人,四处还伏着暗桩,随时观察着远近的动向。

    此时听到林福祥的断喝,林福祥身边的几个人立刻打起了精神,眼睛都盯上了朱敬伦,大有一副一声令下就要就地拿下朱敬伦的架势。

    朱敬伦依然不徐不疾:“大人明鉴,小人讨要这洋兵乃是为了取信洋人,方便大人夺城。不过口说无凭,小人也不白要,小人跟大人换人。”

    林福祥不动声色,显然他刚才依然在装腔作势,但也说明他确实还不信任朱敬伦。

    “换人?你拿什么换?”

    朱敬伦道:“当然是以人换人,小人用四个红毛洋兵,换大人手里那个白头兵。”

    红毛是从明朝开始,中国给对西方白种人的叫法了,白头兵则是印度兵的称呼,因为很多印度士兵都缠着白头巾。

    林福祥顿了顿,或许一般人分不清印度兵跟英国白人士兵的区别,但是林福祥生在在澳门,却知道印度,也就是古书中的天竺,已经被英国红毛鬼子给占了。虽然他的世界观还不能完全理解西方人的宗主国跟殖民地制度关系,但是却不妨他用中国的制度来对比。林福祥认为那红毛洋兵就相当于八旗兵,而白头印度兵就类似于绿营,八旗自然比绿营金贵。而且还是一换四,所以这笔买卖很划算。

    可问题是朱敬伦凭什么给自己弄来四个红毛兵呢?

    朱敬伦不等他问紧接着就解释起来:“大人有所不知,小人那日进城只为报仇,是以暗中偷袭过几个洋兵。现有四人被小人擒获,藏于城中一个朋友家中。小人愿意将这四人交与大人,还望大人能够信任小人。”

    换人,这是朱敬伦早就想到的计划,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平白从林福祥手里得到那个印度兵。一开始听到林福祥从广州城掳走一个印度兵的时候,朱敬伦还颇为吃惊,甚至感到不解,因为这实在是太冒险了。

    后来他就分析出了道理,林福祥这么做,大概有三个动机,第一是向洋人示威,洋人不能出城,他林福祥却能进城抓走洋人的士兵;第二则是提振自己手下的士气,不管怎么说,他们在广州一战中是吃了败仗的,被洋人从广州城赶了出来。

    但林福祥恐怕还有更现实的打算,那就是激怒洋人,激洋人出城攻打他们。林福祥跟洋人早在二十年前就交过手,很清楚洋人的军队的厉害,正面作战他没什么胜算,所以要诱使洋人出城,然后偷袭得手。

    所以冒险从城中掳走一个印度兵,其实是有很深的筹划的,虽然洋人没有上当,但光是鼓舞军心的作用,林福祥就不可能轻易把人交给朱敬伦。

    因此从一开始,朱敬伦就没打算过让林福祥凭空把人交给自己,而是打算换人,用张家菜窖中那四个英国兵换。所以他在得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