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节 请缨

    第四十七节 请缨 (第2/3页)

守船,其他士兵纷纷登岸,不管他们是海军士兵还是陆战队员,全都拿起了火枪,并且带着一门门火炮,朝着目的地前进。

    由于时间紧迫,英法联军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向导,但是他们有比较详细的地图,尽管也精确不到哪里去,可是波罗庙这种标志性建筑赫然在目,他们能通过地图找到这个巴夏礼就藏在这个庙,也就能通过地图找到这个庙。

    朱敬伦是最后一批下船的人,作为中国翻译虽然没什么地位,却也不用去做搬运火炮和炮弹那样的工作。

    赫德是翻译团队的首领,其实他本人也不一定非要过来,但是巴夏礼在的时候,每每都要亲自领兵清剿,赫德又有什么理由推诿这次任务呢,另外他本人也有强烈的意愿参与,联军指挥官也非常乐意有一个中国通帮助他们完成这次紧急任务。

    联军很认真,他们的团队配置相当高,以英军在广州的最高级军官托马斯贺罗威上校为总指挥,参谋、翻译团队,步兵、炮兵部队,如此完整的配置。

    显然这绝对不是冲着几个看押巴夏礼的狱卒去的,这是冲着异常有规模的战斗准备的,这说明英法联军并没有林福祥想象中那么弱智,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巴夏礼仅仅是被几个狱卒看押着,他们或许早就猜到了巴夏礼不过是哪来引他们上当的幌子。这种想法,更加让朱敬伦为林福祥的计划感到担心。

    翻译团队拖在最后,跟后勤兵,也就是两百多个中国苦力一起行动。

    翻译存在的意义在于,如果英法联军包围了乡勇之后,用来劝降的。

    赫德是翻译团队的首领,但他并没有跟着翻译们一起行动,而是直接在指挥部,跟高级军官们一起工作。可见尽管受到上次寻找巴夏礼一事的影响,赫德这个中国通对英法联军的价值并没有降低。

    身边一队队驮马拉着的火炮还在不断的通过,很快前方就听到了枪声,竟然距离码头不远就接上了火。

    “这么快就打起来了?”

    朱敬伦跟在翻译团队中,异常低调,兵荒马乱的,还是不要太出格的好。突如其来的枪声让他有些意外,林庄告诉他林福祥的伏击阵地在波罗庙周围。

    从来没听过那座庙宇,那座宫殿动不动被水淹,因为这些宗教或者皇家建筑往往地势比较高,波罗庙也不例外,在哪里设伏,能让林福祥的部队占据地理优势。

    交火稀稀拉拉,军队始终持续进发,显然林福祥的阻击连英法联军前进的步伐都无法耽误一下,这说明他们连对方的前锋都挡不住。

    一直走了两三里,波罗庙已经近在眼前,但枪声依然断断续续没有停止过。

    英法联军开始分散。

    这座庙宇很大,后世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之一。不过波罗庙供奉的却不是中国的海神妈祖或者龙王之类的神灵,供奉的是一个叫做波罗的国家。

    传说在唐朝一个叫做波罗国的国家,派遣船队远渡重洋,最终抵达波罗庙外的江面上,登岸惨败了岸上的海神。有一位使者名叫达奚,在海神庙的两旁种了一棵波罗树。结果达奚的同伴忘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