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立志报国 楷书如人有筋骨

    第12章 立志报国 楷书如人有筋骨 (第2/3页)

,我因此楷体而满意!”

    “楷者,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堂堂正正,如君子一般,可作楷模!”

    注:关于汉隶唐楷。隶书始于秦末,到了汉朝达到顶峰;楷书萌芽于秦汉的隶书,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隋唐五代。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仍存古隶之横直”。魏晋南北朝的楷书大多杂以隶书笔法,并不算真正的楷书。东晋以后,仍带著汉隶的遗型,到了唐代书体才成熟。所以楷体的成熟并非某一个人完成的,这里根据情节让梁山伯提前“完成了”!

    山伯起身,志气勃发,缭绕周身,遂高歌一曲:

    “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不能报国平天下,枉为男儿大丈夫。”-----元.关汉卿的戏剧《关大王单刀赴独会》

    诗出山伯之口,字字珠玑,大方光华,如琳琅串玉,嗡鸣不绝,其光华直冲霄汉,天地为之明亮!

    言志诗成,立成二品亚圣境!若将二十八颗宝珠祭出,可当亚圣全力一击!

    皎洁、明亮的宝珠按照山伯之念徐徐收敛光华,悬浮、盘绕在他周身上下,浮浮沉沉,散发着温润的气息。又按照山伯的意念,将其勃发的志气,暂时转化为了意气,九品书生才有的意气。

    山伯立刻书生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慨然言道:

    “字如人,人如字,字亦人,人亦字,皆须具备形体、骨骼、肌肉、筋络、血脉、发肤、衣衫、魂魄、气运、神韵,此十者,缺一不可为人,亦不可为字,否则与行尸走肉无异!”

    “夫为人为字,必先有其形体,使姿态备具!有人以俊美为形处事潇洒,有人以杀气为形字字惊心,有人以飘逸为形乘风欲飞,甚至有人以粗犷为形高拙古朴,今我以正气为之!”

    山伯从案几上取来玉盒并打开,飞出一团在圣贤孔子雕像前参悟、采来的一品正气,刚出玉盒就开始缓缓散逸、消失于天地之间,山伯便控制着让其化为人形。

    这团正气没有灵魂,没有骨肉血脉,没有发肤衣衫,它浮在空中,只是一团淡紫色的人形清光,如果是没入品的人,甚至什么都看不到,但它就是正气,儒家的儒气中的最高品,一品正气!

    “夫为人为字,必先有其骨骼!若运笔果敢有力,不失字形走势,可得字之骨。有人以傲气为骨蔑视对手,有人以正气为骨处事公正,有人以富贵为骨求财逐利,有人以生存为骨奴颜婢膝,甚至有人以苦读为骨悬梁刺股,今我独以《周易》为之!”

    山伯又取来一玉盒打开,从中飘出一大团音波四散的音符,竟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却是平日里山伯诵读的《周易》,以及对《周易》的理解、注释与感悟!

    控制着将《周易》诵读的音符送入那团人形的正气中,立刻与正气掺混,变为块块人之根骨,白色骨骼无质无形,连绵不绝,刀砍不断,火烧不尽,如风一般,是为风骨。

    “《周易》就是我的根基,我要对《周易》的理解深入骨髓!当将其炼至骨髓时,我必达成目标,我必成圣!”

    “夫为人为字,必先有其肌肉!信笔驰骋,疏肥密瘦,此为字之肉。笔无力则肉,肥不露肉须裹筋。今我以兵书及七杀牌为之!”

    山伯取来由杀胡令凝聚的七杀牌,神情肃穆地说道:

    “今我将《汉书.艺文志》所录之古兵书,含风后握奇经、西周《军志》《军政》、春秋司马穰苴(读作瓤居)兵法、孙子兵法、司马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商君书商鞅、尉缭子、鬼谷子、太公兵法、三略黄石公、诸葛亮兵法辑佚、便宜十六策、将苑、诸葛亮注阴符经、孟德新书、兵法辑佚、战略辑佚、八阵总述、握奇经、古今刀剑录共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中精要奉上!”

    说完一拍七杀牌,不知何时烙印在七杀牌背面的一个“兵”字,从古至今的兵书所凝聚的一团精华飞出,化作一团铁血的光芒,漂浮在面前,所有兵书集合,堪堪将“兵”字提到一品境界。山伯又继续说道:

    “《黄帝阴符经》云:天发杀机,斗转星移!”

    话音刚落,杀胡令上的七个“杀”字飞出,天空就是一暗,原本就黯淡的南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