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出发去颖州府

    第七十章 出发去颖州府 (第2/3页)

,要不天变了,路上难走,他娘身体也吃不消。”

    陈大叔很是不舍,“哎呀,都说好了去我家吃大丫头的喜酒,你们这一走,我咋给她们娘俩交待呢。”

    陈大哥和陈小哥也都在,陈小哥在一旁也说道:“是啊,叔,就晚几天走吧,到时候我和我大哥赶牛车去送送你们。”

    “这,真是对不住了,如梅,把你娘准备的东西拿来,陈大哥,你看,这是给你家大闺女的贺礼,这银子和缎子你收着,回去替我们给你家大闺女道声‘恭喜,祝他们小两口百头偕老,幸福美满。’快,收着,也没啥好东西,就给闺女做身衣服吧。”

    陈大叔父子看了,那缎子光滑如丝,他们哪里见过这么好的衣服料子,更别提是让他闺女做衣服来穿了,一时只想着推辞,“哎哟,这么好的料子,我家大丫头哪里能穿的出来呢,她就是一个农家丫头,平日里还要干农活,这料子她可舍不得。”

    如花把牛肉、盐那些的都拿到厨屋里,给柳氏说了怎么切,准备一会儿就做些肉干,路上带着吃。

    出来就听陈大叔在推辞,如花走过来把料子硬塞到陈大叔怀里,说道:“农家姑娘也有不干农活的时候啊,再说了,玲姐家要是日子越过越好,指不定哪天就不用干农活,这料子咋就不能穿呢。陈大叔,你就拿着吧,是送玲姐的,你可不能替她把她的东西给推了不要。”

    “如花妹子,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到了可得给我们送个信来。”

    “陈大哥,我家亲戚带了口信来,我们先去看看,具体在哪里落脚,还不知道呢。你放心,等我们安定下来了,有机会就找人给你们带个口信。”

    看如花他们都要忙着收拾,陈家父子也不好再待着,就说明早过来送行,父子三人急匆匆地回了,如花见柳氏还没把厨屋里的东西归整好,想着明天再把不带走的东西送给陈家也行。

    柳氏的饼都烙好了,如花把腌制好的牛肉放在锅上烘烤,喜娃帮着在烧火,如花不停地两面翻动着,这样的牛肉要做成牛肉干似的,吃的时候只要一撕就撕下肉来,嚼着或是放到汤水里泡着吃,味道都很好。

    就是做起来费劲些,买的牛肉最好是瘦肉,不带肥膘的,先把牛肉洗净晾去水气,再用调料腌好肉,盐要多放些,这样才不容易变质。腌好了肉,就在锅里什么油都不放,只是来回的翻着,不让肉沾锅底,火候要掌握好,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否则肉就烤的太干或是中间还有血水不熟,那都不行。

    直到肉烘烤成肉干,一撕能撕下来,肉里熟透,吃着带嚼劲就好了,肉干从锅里取出来后,要一块一块的先挂起来,风干冷透,不要先放进盆里,否则肉又捂着就老了。

    家里留的五十一两银子除去花费的,伍立文把五十两银子又给了如花,他身上只留了六百多文钱。如花算了一下账,这次泉州赚的和花费一相抵,再加上原本的钱,她手头就有一千六百七十三两,铜板有个二百一十五文。

    有了上一次被抢的阴影,如梅这次是一点都不想身上带银子,如花好说歹说的,最后如梅身上只带了三两银子。

    那一千三百两的银票则由如花和喜娃分着贴身藏着,如花藏了一千两,三百两由喜娃藏着。六百七十两的银锭子,如花看着,真是太打眼不说,还不好藏。于是,除了如梅,六个人一人藏了一百两的银锭子在身上,余下的七十两则直接放到了种子里,把种子放进大背篓里,这才作罢。

    就这样一通忙活,一家人到半夜三更后才睡了觉,没睡几个时辰,一夜警惕着防着有人来的志勤和如花两人,早早就起了身。

    如花把伍立文叫起来,两父女洗了洗,没顾得上吃东西就出去取骡车了。到了那里,如花看着昨日订的车厢,已按她说的,用牛皮包裹着,在驾车人的上面还支好了车棚,车厢也已给骡马套好了。

    如花很是满意,和老板道了谢,伍立文就赶着骡车带着如花回了家,到了家门口时,碰上了陈家一大家子人,正站在门口敲门。

    原来是陈家父子昨天回家说了伍家要走的事,一家人都忙活着,给做了好些路上吃的东西,陈家大闺女更是和妹妹连夜给志勤、志学、喜娃做了双鞋,给如花和如梅的是她们绣的两条帕子。陈家婶子和儿媳妇则给柳氏和伍立文扯了两块做衣裳的布。

    如花大方地向陈家一家人道了谢,人家好心地来送别还送了东西,拒绝不收的话,只会叫人家难过。

    “正好,陈叔、陈婶,这些是家里买的,给你们带回去,不过是一些米、油、罐子,还有这几件小衣服,是用布头做的,送给小侄子穿吧。”

    众人正依依不舍地说话,房东大娘来了,伍立文和柳氏忙带着房东检查了下屋子里外,把他们家的东西都搬上了骡车,交了房门钥匙,一众人等都出来站在巷子里。

    巷子口来了两个人,如梅看着像是单太太和她儿媳,柳氏和如花忙又迎了上去,单太太和儿媳夏氏也是来给她们送行的,封了个五两的仪程交给了柳氏,柳氏推辞不过,道着谢就收下了。

    如花见天色已大亮,又看着这么多人都挤在巷子里,也过于喧闹扎眼了,上前和众人道了谢,又辞行,终于一家人上了骡车,陈家父子更是赶着牛车,把他们送到了城外。

    离开高台县一路急行,赶在天黑前找了个客栈投宿,一夜相安无事,志勤和如花稍稍放了些心。

    高台县里,杨管事却睡的不安稳,夫人不仅送了信来骂他,还派了人来训了他一顿,他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在山涧底下都找了,怎么就没找到九殿下给那丫头送的那个玉坠子呢。

    翻了个身杨管事呼哧呼哧的气的直喘粗气,那一家子人都烂成骨头了,东西却突然出现在一个小丫头的身上,害他不踏实地成夜睡不好觉,还得大老远的一直追到这里来。

    也不知道是哪里的野丫头,一定是捡了那坠子据为己有,平白的让他在山涧里翻了那么多石头,摸了那么深的河底,谁知道他要找的东西早就不在那里的了。

    如花看着车外的雨,真是暗道自己太英明了,伍立文冒雨赶着车,身上却一点雨都没有淋着,知道是闺女让车行的老板给做的棚子,把如花又夸了好几遍。

    车里满满当当地挤着东西还有柳氏他五个,志学和志勤两兄弟换着在外面和伍立文坐一起。

    因为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种子和线绳、被褥、棉花、布匹这些都不能淋雨,就全部放在车厢里。

    小背篓里的干粮和做好的薄袄这些,此时都在喜娃、如花他们几个的怀里抱着,以便省些个空间出来。

    如花心想,幸好没把刘二月的那几块石头带回来,否则,他们几个还得一人抱块石头,想一想,那画面真是太好笑了。

    一场秋雨一场凉,这几天赶路,几乎是一天晴,一天雨的,还好雨势都不是太大,一家人也没耽搁行程,五天之后,赶到了凌州。

    路过益县时,如花想起白凌飞来,他应该按她信里的意思,去找打磨宝石的能工巧匠了,也不知道这一个月制冰的生意赚了多少钱。

    想想自己都说了,三、五年后才会去跟白凌飞拿钱,如花郁闷了下,就盼着快点上船,然后把那些占地方的线绳都编成中国结,到颖州府卖了,只要打开市场,丽人坊的生意就有了。

    到了凌州这天,天阴沉沉的,江风刮来,带着让人寒颤的湿冷之气。

    如花从包袱里取出来几块阿胶糕,这是她用益县买的阿胶,加了黑芝麻、枸杞冰、糖、当归,用黄酒蒸成的阿胶糕,因为没有见到有卖核桃的,所以只用这几样。

    “来,一人吃一块吧。”

    分了一人一块吃了,一家人把骡车上的东西都搬了下来,伍立文已找好了买主过来,把骡车拉走了。

    “二妹,要是能把骡车带上船就好了。”赶了几天的骡子,志学有些不舍得卖了它。

    “二哥,到了那儿,咱再买一辆。”

    喜娃嚼完阿胶糕吃了,才问:“姐,那车卖了多少钱?没有卖亏吧。”

    如花摸摸喜娃的头,这二个月来,因为吃的好,生活又安逸规律,喜娃的个头也长高了一截。

    “卖了三十五两,没亏,还赚了四两。走,那边有卖水果的,咱去瞧瞧,买些带着船上吃。”

    留了柳氏和志勤看着一堆东西,如花、如梅带着喜娃去江边的小摊子,伍立文带着志学去码头问坐船的事。

    “姐,那是啥?”喜娃指着一个摊子上摆着的一堆黄色的东西问。

    如花看了,就说:“那是芦柑。”

    说着,和如梅带了喜娃过去,问摊主:“这芦柑怎么卖?”

    摊主正为变天了发愁,看到有人来问他卖的芦柑,忙说:“一斤十五文。”

    “苹果呢?一斤多少钱?”

    “苹果一斤十二文,姑娘,你要是买的多,还可以便宜些。”

    如花拿了芦柑和苹果掂量着看了看,见摊主身后有几个大筐子,里面装的都是芦柑和苹果,摊子上摆着也足有二十多斤的样子,似乎卖出的没有多少。

    如花指着摊主身后的筐子又问摊主:“那个筐子里一筐有多少斤啊?”

    摊主回头看了一眼,“苹果一筐是三十斤,芦柑一筐是二十四斤,这些都是我们秤好的,已经除了筐子的毛重了。”

    “嗯,好的。我看你有三筐苹果,五筐芦柑,还有摊子上摆的这些,我若都要了,你每样一斤能便宜五文钱吗?”

    “姐,买太多了吧。”喜娃忙着阻止。

    如梅也拉了如花一把,说:“二妹,吃不了会坏的。”

    如花只等着摊主算了账后点头同意呢,没听从喜娃和如梅的劝阻。

    摊主算了算,就说:“行,芦柑十文一斤,苹果就七文钱一斤,这摊子上的我给你秤一下,那筐子里的要不要找个大秤来秤一秤。”

    “不用了,我相信你不会作假的,你给把这些秤了就好。”

    摊主高兴地把摊子上摆的芦柑和苹果分成两堆,找了两个小筐子先秤了筐子的毛重,这才把芦柑和苹果分别装了进去,又过了秤。减了筐子的重量后,苹果是十二斤二两,芦柑是十斤四两。

    “你买的多,这筐苹果就算十二斤,芦柑就算十斤好啦。这样算来,苹果是……”摊主说着,算了半天还没算出是多少钱。

    “苹果一百一十二斤就是七百八十四文,芦柑一百三十斤是一千三百文,总共我要付你二两银子八十四文钱。”

    摊主又算了一会儿,说道:“姑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