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豆渣也能做饼

    第七十六章 豆渣也能做饼 (第2/3页)

把打的东西带回来,还有镇子这边铁匠那儿的,你明天从县里回来时,一趟去镇子上给我取了,把剩下的钱给付了,我就忙别的事了。噢,对啦,一会儿大哥你去镇子上时,我再给你几个图样,你叫铁匠给我打了。”

    志勤问:“哦,还要打东西?”

    如花点头,“打些铁网子,我要捉兔子养兔子。”

    “啥?养兔子?兔子还能养?”志学奇了。

    “是啊,当然能养了,鸡鸭牛马驴羊猪都能养,为啥兔子就不能养。我看过了,这村里好多地方都有兔子洞,咱买的那两个山包包上,一准很多呢,明天忙着把工人的事落实了,抽个空,我带你们几个去堵兔子窝抓兔子,咱给它一窝连锅端。”

    “嗯,明天还得找些人先给咱把房子改改,今晚我得和掌柜的问问,找个手艺好的工匠来干,房子里加两间洗澡间,茅房的下水也得挖个水道,把后面的粪池子也得铺上青砖,顺便把牛棚、兔窝、猪圈、驴棚这些都给做了,挖个沟渠,这些牛粪猪粪的也得冲到那个粪池子里去。还得挖个大地窖,咱贮存菜啊、粮食的都能用。”

    “后院还得搭几个棚子,盖两间木屋,堆个柴晒个菜的,都用的着,还有什么呢?哎,这一时还真觉得得改的地方好多呢,今晚回客栈了,我再想想。志曦,你今天住在村里,一会儿别在屋子里待着,四处去逛逛,和那些小孩子玩玩,跟他们问问村里人的情况,谁家里人口多,谁的地种的好,谁的绣活好,谁做的饭好吃,现在没去服徭役的青壮年还有谁,就像这样的事,你都多问几句。”

    如花看着志学望着她一副傻兮兮的模样,就拍了一下志学的脑袋,说道:“还有你二哥,你今天回镇上了,好好和掌柜的、伙计打听打听镇子上梅夫子的事,最好问出来梅夫子招学生有什么特殊的规矩没有,他招学生时会考什么,你问的越详细,你和大哥、志曦就越能提前做好准备,让你们一次就能过了他的入学考试。”

    所有的话几乎都是如花在说,她就像是个统领全局的领导者一样,给每个人都安排了工作,讲解了他们接下来的工作和目标任务。最后,如花总结性的一挥手,说道:“努力好好干,把目前的阶段挺过去,咱家就能有个平稳的收入,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说完,如花跑去找楼氏和桔子了,本来她是要桔子和杏儿去给她招绣活好的人的,但想到桔子说过杏儿不善女红,所以,想了想了,她还是找楼氏帮忙。

    跟楼氏和桔子一说,两人都问道:“是啥绣活?我们可以帮忙给你们做,不必再招人花钱了。”

    如花忙解释道:“二婶、桔子姐,你们我已经算在人选里了,就是你们不做,我都要拉着你们赚几个钱花花。是这样,除你们呢,我还得要八个人,这八个人是能到作坊里干的,必须待在作坊里干活,你们帮我看看,村里谁合适,你们一会儿跟人家去说说,愿意来干的,就明天早上巳时在我家院子门口集合,一个月一两银子,每月初十付月银。还要找十个在自家里干的,这十个呢可以带材料回家去做活计,做好了给我们交过来就行,按活计的数量来算工钱,五天付一次。”

    “一两银子?这么多?”桔子惊叫一声。

    楼氏却问:“这些人是要什么样的?要绣活好的?还是要裁剪活计好的?要多大年纪的?”

    如花说:“作坊里的八个要针线好的四个,两个编络子又好又快的,两个手巧的。自家里干的都要针线好的,年纪不限,只要人嘴巴严活计好就可以。”

    和楼氏、桔子说好了选人的标准后,如花就和志勤一块先回了趟南柳镇,伍立文、柳氏夫妻和志学他们则先去收拾米老大家的那院屋子了,如花和米老二媳妇都说好了,先把月亮门锁上,今晚柳氏几个在米老大家先住一晚。

    回到镇上时,如花先去了铁匠那儿,又给说了几样打的东西,连说带比划的,直到铁匠明白了,又让如花交了十两的定钱,说是明天下午和上次打的东西一起取,他今晚上赶个工,给她全部打出来。

    接着,如花又去卖种子的铺子,买了些麦种,准备在这里试着种冬小麦。路过菜市场时,看到有卖白菜、胡萝卜的,如花跟人家订了八百斤白菜、三百斤的胡萝卜,让人家三天后给送到大吴村伍家去。

    到了客栈,找了掌柜的,又打听了建房的工匠,志勤又陪着如花跑了一趟,找到工头,约了人家明天去家里看要干的活计。

    两人转回到客栈,如花突然想起来,就那几袋子布头不够,又拉着志勤把南柳镇上的布店、成衣店、制衣铺这些的都跑了个遍,同颖州府一样,和这些店铺的老板都签了协议,以一袋一百斤六文钱的价钱都定了下来,以后布头专供给他们丽人坊,并把现在就够数的布头给付了钱拉了回去。

    到了客栈取了被褥衣服这些东西,粮食先没有拿,他们也拿不上了,离开了客栈,如花在先前看好的那家铺子里,买了许多干辣椒和花椒,又去买了些粗盐和细盐,看到有白糖和红糖的,也买了些,还买了许多饴糖,这种饴糖也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可比起村子里张婶子杂货铺卖的那种黑黄的糖块要好许多,味道也甜,也是一文钱三块。

    回村的路上,瓦坛和罐子又忘了定了,唉,如花觉得事情是千头万绪的,有许多事要去做,而且,光靠她的一颗脑袋也记不住这么多事的,她得找个本把要做的事一项项列下来记着才行,否则,干了这头就忘了那头。

    到了村子里时,如花下了车让志勤先回去,她去吴六叔家,跟他要定一百斤的豆腐,结果吴六叔吃惊了一会儿才告诉她,豆子不够,最多只能做五十斤,如花便全部定了,要五十斤的豆腐,明天做好了给她家送去就行。

    吴六叔问了,知道她家搬到了村里,就在米家的院子时,吴六叔和吴六婶看她的眼神都变了,连忙应着,说明天准给他们足斤足两的把豆腐送过去,如花看到他们桶子里的豆渣,又问了问,知道他们一般都会倒了的,因为吃起来不好吃。

    “六叔、六婶,那今天的这些能给我不?”

    吴六叔和吴六婶愣了下,就答应了,“行啊,我给你提着送去吧,要不你提不动这些。”

    “嗯,就提到杏儿家。”

    如花回了奶奶崔氏的家,崔氏笑问着她:“东西都拿来了?”

    “嗯,要拿的都拿来了。”

    崔氏看到吴六叔提着两桶的豆渣来,觉得奇怪,如花招呼吴六叔把桶子往厨屋拿。

    “吴六叔,这桶先放这里,一会儿我倒腾干净了,就把桶给你送回去。”

    “行啊,那我走了,婶子,我走了啊。”吴六叔和崔氏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崔氏过来问如花,“这拿了豆渣是要干啥啊?”

    “奶奶,我做些吃的,桔子姐和杏儿姐呢?让她们给我搭把手,烧个火啥的。”

    崔氏就说:“都到你家给你们收拾屋子去了,东子和立森到山底下去给你们打些柴火。来,要做啥?奶奶给你做,别脏了你的衣服。”

    “做些豆饼吃。”

    说着,如花熟练地和了些面,因为送来的白面不多,如花就和了些玉米面,把豆渣和炼的猪油、葱花掺和在一起搅拌好,放了些盐、花椒粉,再拌好了,把和好的面揪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擀成一个饼状,把拌好的豆渣包进去,压成一块,再擀成小饼,用一小块猪油热了锅,把饼放进去,两边翻着,熟了就取出来。

    崔氏一开始要帮忙,但看到如花手脚麻利地做着,就自动地给如花烧着火。

    一会儿后,白面和着玉米面的豆饼就都做好了,看着还剩下的豆渣,如花就又和了些玉米面,和了些黑面,做了些纯玉面米的和纯黑面的豆饼。

    “闻着香,就是费油。”

    崔氏笑着说,如花给她的那个白面和玉米面的豆饼,只是看着闻着,却不放进嘴里吃。

    “奶奶,咋不吃啊?尝尝味道。”

    崔氏却说:“这些你们吃,奶奶吃黑面的。”

    如花眨巴眨巴了下眼睛才说:“那可不行,这些黑面的,是我们要带回去的,奶奶啊,你就只能吃这种的了。”

    说完,把崔氏手里的豆饼塞到了她的嘴里,崔氏被堵着嘴,咬了一口,看如花笑眯眯地看着她,崔氏知道,这孩子在心疼她呢,也就不再推拒,吃了一个豆饼。

    “好吃,都不知道这豆渣还能做成这么好吃的饼,我看你吴六叔老把这豆渣一桶一桶地倒掉着呢,多可惜啊。”

    一会儿伍立文他们都过来了,大家尝了豆饼,都说好吃,杏儿更是高兴地说:“如花,咱先不告诉吴六叔这豆渣可以这样做饼吃行不?”

    如花不解地问:“怎么?”

    杏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咱再跟他们要几次,以后,以后咱们再给他们说。”

    崔氏拍了一下杏儿的脑袋,说道:“你这女子,真是,这饼好吃是如花手艺好,还和了面加上猪油,盐那么精贵也放了不少,这才吃着香,咱哪能老做这个吃呢?你还想着占便宜,你吴六叔这些扔了也是他们的东西,你可不兴这眼小的跟人家去要,知道不?”

    杏儿委屈地撅了嘴,说道:“我没想白要,我可以用柴火换的。”

    吴立贤听了叹了口气,对崔氏说道:“娘,杏儿没那意思,你别说她了,都是我这身子不济,想干个啥也不成,一大家子就二弟一个壮劳力撑着,孩子们想吃个啥穿个啥的都没钱。是我拖累了。”

    看着大儿子自责不已,崔氏这心里很是不好受,一边上的吴立武也低了头,心想,他同样在这个家里也是个没用的。

    整个气氛变得有些压抑,如花忙出来救场,说道:“大伯,奶奶,你们别这样。谁说大伯你干不了活的,我可是给你已经找好活干了,大伯,你得好好的,打起精神来,明天,嗯,最迟后天,我就交给你一项工作,到时候挣的钱都是你的。还有小叔,你也有活,我要一些背篓和筐子,你给我编好了,每个就按市价给你付钱。”

    “啊?你给小叔发钱?不就编个筐子背篓的,小叔哪里能要你的钱呢,不要,小叔给你编就是。”

    “哎,那可不行,小叔不要,那我就去买别家的,不要小叔编的了。”

    崔氏和吴立贤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