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县令到喜开张

    第九十章 县令到喜开张 (第2/3页)

,似乎想从她的身上找寻到另一个人的影子,可不知是不是老眼昏花了,还是车厢里太暗,他眨巴着眼睛,就是瞧不太清楚。

    如花说完,看向抱着一个妇女的男人,那男人脸上一条刀疤从左额头一直斜至右脸颊,下巴上也有两个铜钱大小的深洞,似乎是拨了利箭后留下的伤痕。

    “你是……”。

    吴和邦旁边的中年男子看着如花,不确定地追问。

    “哦,我要叫您一声二伯的,咱们一会儿回家了再说吧。他们,没什么事吧?需不需要找个大夫瞧瞧?”

    吴志白看了半天如花了,见她蹲在车上那小小的一团身影,好半天才认出来,“呀,你是码头送药送吃的那个好心小姑娘。弟弟,弟弟,快瞧瞧,是那个救了你的小姑娘。”

    吴志青费力地睁开眼睛,模模糊糊地看到一张小脸,一双如宝石般璀璨的大眼睛。

    “谢,谢谢。”

    “吴五叔,到你家门口了。”

    杏儿在外面喊,那个脸上有疤的男人“嗯”了一声,把怀里的妇人交到大伯娘周氏的手里。

    如花钻出了车厢,跳下车去,那个吴五叔也跳下车,对车里的其他人点点头,又转过头对如花说:“多谢了。”

    说完,从周氏的怀里把妇人接过来抱着,转身进了一家院子。

    如花看了下,是吴六叔磨豆腐的隔壁,杏儿也在一旁给如花小声地说:“五叔和吴六叔是亲兄弟。”

    “哦。”如花点头。

    如花对张小一说:“小一哥,你继续赶车吧,我们俩走着就行。”

    周氏忙招着手说:“别呀,你们也上来,这天冷呢。”

    “大伯娘快放下帘子,我们穿的暖和,你别担心,我们去给爹娘报信。”

    如花看到,他们留给成掌柜带给二伯、大伯娘的衣服鞋子,都没在他们身上穿着,都穿在那两个病着的人身上,至于爷爷的,如花眼尖地看到他身旁的包袱里包着一团,应该是爷爷的那套棉衣裤和棉鞋。

    如花拉着杏儿飞快地往前跑着,眼里有什么东西飞了出去,冰凉冰凉的。

    “呀,面条铺子就我一人守着的,我这一听了消息跑出来,门也没锁,我得回去,别被人偷了钱和面条去。如花,你替我去跟奶奶他们报个信去。”

    大伯今早有些不舒服,没去面条铺子,奶奶崔氏方才回去取东西了,这会子除了杏儿外,其他人都不在铺子。

    如花听到杏儿这样一说,忙叫她回铺子去。她一路飞快地跑着,先到奶奶家的院子,喊了奶奶崔氏和二婶楼氏,还有大伯和小叔。

    “奶奶、二婶、大伯、小叔,爷爷他们回来了。”

    崔氏正抱了盆和好的面出来,听了如花的话,惊喜地忙问:“真的,你见着了?”

    “嗯,正坐着马车进村呢,奶奶,你们就在院里等着,一会儿就到,我先给我爹我娘报个信去。”

    说完,如花又一路小跑着往自家赶,路过作坊,跟柳氏、如梅她们说了,作坊里作工的人一听,自家都有去服徭役的人,听了亲人回来的消息,都有些坐不住了。

    于是,如花就给大家放了一个时辰的假,让他们先去瞧瞧家里的人。

    柳氏和如梅最后出来,作坊里只剩马燕儿和三个外村的妇人,她们的村子今年没被抽上服徭役的,所以就留在作坊里继续做着活。

    如花叫柳氏和如梅去给伍立文报信,她刚到了粉条作坊,看着有能暂时停下来的活就停下,给本村的工人也放了一个时辰的假,叫他们回去和家人团聚。

    作坊里留着的人,都帮着把牛车上的土豆和红薯卸了下来,往地窖里搬。如花就在一边静静地看着,眼里那些随风而逝的泪已被她抹擦的不留痕迹。

    这是如花穿越来后,第一次落泪,不管是以前被换回身份时,还是差点命丧在小树林里,更或者是柳氏肚里的孩子化作一滩血水时,她都没有落泪。

    可是今天,看到如难民一样的村民,一个个饥寒交迫,一个个破衣烂衫,一双双红肿溃烂的赤脚,爷爷佝偻的身子,二伯已白了的双鬓,大伯娘一双粗大裂口的双手。

    如花忍不住了,眼泪就那么飞了出来。

    成季礼、秦双他们赶着牛车过来时,如花已控制住了情绪,跟粮铺送土豆和红薯的人说了声,让他们卸完货了到她家去,她给他们安排着吃顿饭。

    接着,就带着成季礼、秦双、大柱子到了自家的院子,只有赵氏和二个女儿在家,伍立文由李强背着,送去崔氏的家里了,柳氏和如梅也跟了过去。

    从山上摘板粟的人也纷纷得了消息,凡是家中有去服徭役的,都跑来给如花说了声,今天先回家了,如花都同意了,叫二河继续给还留着在山上摘板粟的人计数。

    冬娃子和他的十六个小孩团队,纷纷把采来的芥菜送了来,也都匆匆地回了家。

    安排好成季礼和秦双、刘小四他们,又叫赵婶和李大喜她们给粮铺送土豆的赶车人和成季礼他们准备饭菜,如花则拉着李小喜,准备着食材。

    “明天镇子上的铺子开张,你们来的倒是及时,明天都跟着去帮忙。怎么样?这次打算谁留下?”

    成季礼他们都吃完了,如花带他和刘小四、秦双、大柱子到书屋里坐着,问着成季礼他们几个。

    成季礼笑了,说:“带了三个来,到时候看哪两个更好些,就留哪两个。”

    如花挑了挑眉,看向大柱子和刘小四、秦双,就说:“这么说你们三个都想留下?”

    刘小忙点头,“是啊。”

    大柱子也“呵呵”地笑着,粗声粗气地说:“我要留下,跟着少东家多学点东西。”

    秦双最后一个开口,还是有些腼腆,说道:“我哥也想来的,可他们都要来,我哥看成掌柜带着三个新来的伙计,怕有事,就叫我来了。我也想留下的,少东家。”

    如花笑笑,说:“府城不待着,都想往县上跑,嗯,好吧,你们就好好表现,到时候择优留下。”

    和成季礼他们又说一会儿明天铺子开张的事和此次他们带来的东西,以及这次要他们带回去的货,半个时辰后,如花想着崔氏那边也该哭笑着认亲结束了,她是该去看看了。

    毕竟躲的开相认的悲喜,团圆的聚餐是不能避开的。

    叫大柱子、刘小四、秦双帮着李大喜、李小喜姐妹,把家里的大饭桌抬了,搬了椅子,如花带着赵婶和成季礼,提着几个食盒,来到了爷爷家的院子。

    “来,搬进来,放这里。”

    如花张罗着,让把桌子摆好,又放了椅子,这才把食盒里做好的饭菜汤端了出来摆上桌。

    “爹,你和爷爷、奶奶都说了一会儿话了吧,来,带大伯、大伯娘、二伯、二婶、小叔都过来,咱们今天一家团聚,好好坐着吃顿团圆饭。表哥、森堂哥、杏儿姐,家里还有些菜呢,你们跟赵婶他们回去取过来,赵婶你们就和项师傅他们父子一起吃吧,不用管这边了。”

    伍立文脸上的泪还没擦呢,看到如花这边摆好了饭菜,就叫如花,“如花,过来,爹,这就是我的二闺女,叫如花。如花,叫爷爷,这是大伯娘,这是二伯。”

    如花过去,脆生生地叫了“爷爷,大伯娘,二伯。”

    “嗳。”爷爷吴和邦擦着泪,连忙应了。

    二伯吴立德笑着说道:“我们进村时就见了的,这闺女是个好的。”

    大伯娘周氏把如花拉进怀里,笑呵呵地对吴立贤说:“他爹,这闺女在码头时就见过,是个善心的,给了药和吃的,这青子才没丢了命。就是我们几个,也因为这闺女的药和红糖姜水补了不少气力呢。”

    崔氏和吴立贤也频频点头,吴立贤说:“可不是,咱家如花可能干呢,村口那个面条铺子看到了吧,是如花给咱家置办着开的,那压面机可好使了,面条还是好几色的,我一天压的面条不比志森几个小的少,县上和镇上的酒楼、大户人家,都赶了马车来咱这儿买面条呢。”

    吴立德吃惊地看着如花。

    楼氏扯了下丈夫的衣袖,吴立德忙问:“身子咋样啊?”

    那边杏儿有些愤恨地瞟了一眼楼氏。

    楼氏微微地笑着,温柔地说道:“好着呢,如花成天地给咱家送牛奶、鸡蛋来给我补身体,院子里的鸡都是如花买了送来的,我们都吃了好几只鸡了,就是兔子和黄狼儿肉、猪肉也送了不少,咱家现在几乎天天有肉吃呢。”

    停了下,楼氏又说:“还有志森,现在每晚和东子都到三叔家,跟着志勤、如花他们学认字写字呢,杏儿也学了些,你瞧杏儿和志森身上的衣服,都是三弟妹他们送的。”

    吴立武半天插不上话,忙摸索着,崔氏见了,忙扶住了小儿子。

    “爹,三哥的如花还带我和大哥去县上瞧大夫了,大夫说大哥的身子补养补养就好了,都给我们开了药了。爹、二哥、大嫂,你们替我们高兴不?”

    吴和邦和周氏的眼睛一亮,吴立德听了,也欣喜地追问:“真的?太好了,咱兄弟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了,要是大哥和小弟你们都好了,那咱家可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吴立武撇了下嘴,拧着好看的剑眉说道:“什么是咱家上辈子修来的福,这是咱们的小如花带来的福气,她要不是这么能干,哪能带着咱家这一家老小的赚到银子,哪能让咱家天天有肉吃,不再饥寒交迫的。二哥,你可说错了,是如花,是小如花给咱的福。”

    如花连连摆手,对着众人说:“哎哟喂,各位长辈们,咱别在这儿夸我了好吗?爷爷、大伯娘、二伯这么远的路回来了,咱就先让他们洗洗手,一家人陪着他们吃顿团圆饭,别让爷爷他们饿着了。我看我哥他们也快回来了,桔子姐、杏儿姐,别愣着呀,快去给爷爷、大伯娘、二伯烧锅热水去,洗一洗,咱先吃饭。”

    “嗳。”

    “好嘞。”

    桔子和杏儿答应着就奔到厨屋里去烧热水了,周氏和吴立德见了,都看向自家的丈夫和妻子。

    周氏是个爽朗的性子,就直接说:“哟,我家这老羞答答的桔子居然变得爽利起来了,还有杏儿,也不似个小刺猬了。”

    东子笑着,说:“大舅母,还不是如花妹妹调教的,学了不少东西,这见识多了,人就更能干了。”

    吴立德摸了摸如花的脑袋,说道:“路上遇到成掌柜他们时,看到你们带的棉衣棉鞋,我们这还不相信呢,你们家的日子过的这么好了。现如今回了家,看到的,再加上听你奶奶、二婶他们说的,二伯真是谢谢你和你爹娘了。三弟,三弟妹,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回了村,怕是这些日子娘带着一家老小的日子不好过啊。”

    伍立文又红了眼,说:“二哥说啥呢,我这是孝敬自己的爹娘,帮衬自己的兄弟,咋地还要你这个当哥哥的谢呢?再别说了。”

    柳氏也说:“二哥莫客气,咱都是一家人,以前不知道我孩子他爹的这些事,所以一直没能早早地找你们,看一看。真是对不住的很,如花说的对,今天是咱家团圆的好日子,咱都别再掉泪了,娘,你也别哭了,爹和二哥、大嫂回来了,咱们高兴,来,我家如花都把饭菜准备好了,你们都得赏个脸尝尝。不是我这当娘的不害臊要夸自个儿的闺女,可实话实说,我这二闺女样样能干,这一桌子菜瞧着都是她亲自做的,味道不用吃就能闻出来,绝对鲜香美味。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