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O四章 凿冰网鱼过年

    第一O四章 凿冰网鱼过年 (第3/3页)

才会赚来钱,有吃有喝过个好年的。”

    族长微微地一笑,看着如花点了点头,那边刘镇堂和刘镇宇过来了,叫了志学带着他们到如花面前,还郑重其事地介绍了一下自己。

    “如花,他们是刘家的两兄弟,我的同窗。”志学不乐意地介绍着。

    刘镇堂忙说:“如花姑娘过年好,我叫刘镇堂,这是我弟弟刘镇宇,我们上次见过,我们来看烟花的,你们家放的烟花真好看。”

    如花笑着说:“嗯,你们也过年好,烟花还有一些,你们和二哥一起去看吧。”

    说完,如花又和族长说起话来,刘镇堂没有离开,静静地站在一边上,用余光打量着正和族长说着话的如花。

    刘镇宇拉着志学又跑到跟前去看烟花了,还唆使着志学,要了一截香来,两个人一人点燃了一个烟花放了,这才心满意足地又去放鞭炮了。

    到了子时的时候,伍家院外响起了很长时间的鞭炮声,志勤带着一众弟妹,给伍立文和柳氏跪下磕头拜了年,伍立文和柳氏每人给了个红包。

    赵婶也煮好了饺子,一家子又围在桌上,一起吃着饺子。

    最想吃到银角子的志学和志曦,一个吃到了花生,一个吃到枚铜钱,如梅比较幸运,吃到了一个银角子,那个辣椒的则被柳氏给吃到了,伍立文和志勤、如花三个人则吃到的都是平常的饺子。

    看志学有些失望,柳氏辣的眼泪都出来了,一家子笑着,志勤则说:“饺子上早就被做了记号了,也就你们几个还心心念念地想着要吃到银角子和铜钱。”

    志学这才“嗷”了一声,说:“一定又是如花使的坏,偏总是欺负我和娘。娘,你要替自己和我出口气,把如花的红包给收回来,罚她这过年的十五天里,天天给咱们做一样好吃的,否则,我们就不原谅她。”

    柳氏被辣椒呛的眼里还含着泪,看了眼如花,再看着微微地笑着看着她的伍立文和志勤几个,“啪”地一下打在志学的背上,嗔怪地说了句:“就你事多,想要出气,还拉着娘当挡箭牌,有本事自己去和如花计较,看谁治得了谁。”

    志学又“嗷”地一声,装做万分受伤的样子,趴在桌子上,垂打着桌子,说:“娘帮亲不帮理,老天爷啊,赐我无限的忍耐力吧,一辈子要忍受娘和二妹的欺压。”

    如花好笑地差点把入口的一只饺子给混论吐下肚去,咳着吐出饺子来,如梅忙递了一碗饺子汤过去,如花喝了两口,才好了些。

    热闹的气氛一直到了午夜,一家人要一起守岁,就围着烛光,边嗑着瓜子、花生,边玩着如花提议的成语接龙游戏,因为如梅和柳氏知道的成语少,所以她们可以只要说四个字的字头对上字尾的就行。

    寅时的时候,如梅和志曦就扛不住了,打起了瞌睡,柳氏叫他们还是回屋去睡了,这样坐着打瞌睡,还是容易伤风的。

    又半个时辰后,如花也困的不行,就回了屋找周公下棋了。

    志勤和志学则一直陪着伍立文和柳氏,守完了岁。

    初一的早上,一家人下了饺子吃,提了备好的礼,就去了吴和邦家。

    沈翔年前没有回来,所以小叔吴立武在二十九的那天就回到爷爷家里了。

    这一年,是吴和邦家里人最团圆的一年。

    老大家的苹儿、梨儿都回家来了,父妻两个开着面条铺子,大闺女、二闺女给帮着忙,小闺女在作坊里当着小管事,管着十几个人。

    老二家,吴立德父子俩做着糖炒粟子的买卖,楼氏也就这几天能再给老二添丁了,志森和杏儿跟如花他们兄妹学了认字,一家子也好好的。

    老三伍立文终于带着妻儿回来了,不仅帮着兄弟几个都赚了钱,能吃饱饭了,还花钱请了大夫,给老大和老四吴立武看了病,救出了苹儿和梨儿。

    老四吴立武说是眼睛能稍微看到一点光亮了,加上他听了如花的,编的桌垫挣了些银子回来,现在也没闲着,正在编着荆条片,据说以后要卖给煤矿去,老四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唯一的闺女去的早,女婿没了踪影,还好东子是个懂事能干的孩子,不仅跟志勤他们学认了不少字,还学会了算术,现在在摊子上给来吃灰豆子、肉夹馍、油炒粉的客人算账算的又快又准。

    吴和邦夫妻现在有了赚钱的小吃摊子,除了把以前只能充饥的豌豆做了美味的灰豆子卖出去赚回银子来外,还看着一家子的子孙都能过上了好日子,老两口也欣慰不已。

    周氏拉了柳氏到屋里去说话,如梅和如花跟着苹儿几个女孩子在一边也说笑着。

    “大嫂,你是给苹儿相中了项方?”

    周氏点头,往那边苹儿望了一眼,小声地说:“嗯,那孩子我看着极懂事,肯干又爱帮助人,我那回去山里背着一捆柴,他瞧见了,帮着我背了老远的路给送回家的。人长的白净,手又巧,我铺子里的凳子坏了,也是他帮忙给修好的。再说他十六了,和苹儿同年,具体的月份不清楚,可我想着和苹儿倒是极合适的。”

    柳氏笑着说:“嗯,项方这孩子确实不错,脾性好不说,主要是有门手艺,到哪儿都能养家糊口。”

    周氏听了也很高兴,说:“就是说呢,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三个闺女,没儿子养老,但只想着女儿嫁个好男人,这一个女婿也抵半个儿子呢。脾性好的,不会打人骂人,苹儿嫁过去,也不会受欺负,还有他那个爹,看着也是心大宽厚的,苹儿过去,也不会有婆婆压着,应该能过好日子。”

    “是啊,这有闺女的人家,都盼着闺女嫁到别人家里不受欺负,大嫂,你这意思是想让我们去做媒?”

    周氏点头,说:“是啊,三弟妹,这孩子在你家住着,又是作坊里的,我想着你们既是亲邻的关系,又是主雇,这说起这事来也合适。”

    柳氏点了点头,说:“行啊,大婶,苹儿这孩子我看着极好,又能干又孝顺,心地更是好的没话说,我回去后就让孩子他爹去探探项家父子的口风,若是能促成这段好姻缘,也是这两人的缘分,你们两家的缘分。”

    周氏喜道:“如此就多谢你们了,三弟妹,这事怎么都得是男方主动才好,所以,麻烦你们探口风的时候,先不要说是我家的苹儿,要不然,我怕对苹儿的名声不好。他们若是愿意,他们先向我家提了亲了,我们女方面上也好看些。”

    柳氏也说:“那是当然的,这抬头嫁女低头娶媳,放心吧大嫂,我们会把这事给你办好的。”

    两个人在那儿嘀咕了半天,早就引起了如花的注意,几次看到周氏和柳氏向苹儿望过去,如花就知道她们在说苹儿的婚事,于是,就继续和苹儿、杏儿她们说笑着。

    一家老小,一直热闹到了晚上,周氏和三个女儿、杏儿,一起整了一桌子的好酒好菜,说是今年难得全家团圆才整了桌好的,但伍立文知道,这一桌子饭菜,主是来招待他们一家的。

    “这桌子上的新鲜东西,可是如花亲自做的,我们这乡下人,可没见过这海边的东西,今天借了如花的光,我们也尝尝。”周氏说笑着,端来一盘子的爆炒鱿鱼。

    还有一盘子的墨鱼仔,凉拌海带,这些都是福惠居酒楼的白老板回赠给伍家的年礼,柳氏他们在年前就给吴和邦一家送了不少过来。

    可惜大家都不认识,也不会吃,今天正好伍立文一家上门来,周氏就请了如花来掌勺,把这几道菜都做了。

    “爹、娘,你们尝尝,这是海里捞的,这个叫海带,这是鱿鱼,这个是?如花,你跟爹说的,这个叫什么来着?”

    “哦,这是墨鱼仔。”如花回答着。

    伍立文就又夹了一筷子的墨鱼仔给吴和邦,又给崔氏夹了,说:“对,这叫墨鱼仔,味道都好吃,爹娘你们吃,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你们都吃啊,还有孩子们,你们都尝尝,东子,给你四舅也夹些,立武你也尝尝味道。”

    因为这是第一个全家团圆的年饭,一大家子都坐在一桌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围了一圈。

    伍立文给他爹、大哥、二哥和小弟都把酒杯给斟满了,崔氏和周氏不喝酒,以茶代酒,楼氏喝不成,用白水代替,伍立文和柳氏向他们一一敬了酒。

    这样来回的互相敬着酒,逐渐的,几个男人就自行地在一起拼起了酒来。

    苹儿及一众堂弟、堂妹、表弟十几个孩子,都得了压岁钱,杏儿最是活跃,不停地讲着一些小时候的趣事,把大家逗的直笑。

    一直到了戌时,如花一家子才打着灯笼回了家,伍立文已经喝醉了,还是志学回家叫了袁宏过来,把伍立文给背回家的。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可柳氏的娘家人早已失了联系,不知道在哪个地方,柳氏为此还难过了一阵子,家里的人都待在家里没出去。

    和项东、项方父子以及李强一家、二河、袁宏兄妹、秦单兄弟,还有买来的那几个罪奴,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年饭。

    初三的时候,伍立文带着柳氏和五个孩子,去了族长家里,给族长和村长他们拜了年。

    下午的时候,二婶楼氏的肚子疼,是要生了,梨儿跑来叫了柳氏和赵婶去帮忙,楼氏也算生的顺利的,半个时辰后,就生了一对双胞胎,两个男孩,杏儿的脸当时就有些不好看了。

    初四,伍立文带着志勤三兄弟去了县里,到吴主簿家和方师爷家拜了年,县令那边不好去,托门房又送了一份礼进去。下午又到张捕头家和吴捕快家里去了一趟。

    初五,吴主簿、方师爷、张捕头、吴捕快他们都来了,家里热闹的招待了一番。

    初六,还是伍立文带着志勤三兄弟和如梅、如花,去了白老板和刘掌柜府上,又去沈大夫府上拜年。

    直到初七的时候,如花才有时间,把孟娘子和从作坊回县里陪孟娘子的乔珊瑚接了来,还有安掌柜和张掌柜,以及店铺里的伙计,秦单、秦双两兄弟,摆了两桌,招待了一番。

    初八的时候,作坊开工了,县上和镇子上的铺子也都开张了。

    接下来的几天,如花家里每天都有来拜年的人,有作坊里的人,也有村子上的,还有一些有生意来往的客户的,如花家招待着每一个来的人,有些还要到对方的家里去拜年。

    如此,就到了大年初十二了。

    这一天,如花去柳铁匠那儿取了叫他打的车轴等一些东西回来,路过上次和张掌柜第一次买仆人的地方,如花不禁又看了几眼。

    “再跑,再跑就打死你。”

    如花刚要放下车帘子,就听到叫骂声,不由地又往那儿望过去,就见两个人围着个人在踢打,瞧着那挨打的人的身影,似乎是个小孩子。

    如花不免多看了两眼,一个男子一把把小男孩从地上揪起来,一个巴掌拍过去,小男孩的头被打歪在一边上,一双眼睛直直地往如花坐着的驴车望过来。

    如花一愣。

    那小男孩也显然是愣住了,又被扇了一耳光的时候,小男孩突然发疯似地朝如花跑了过去,那个男人抓了一把没抓住。

    李强赶着驴车,见状,忙勒住了缰绳,跳下车来,挡在小男孩的前面,不让他靠近。

    “让他过来。”

    如花清冷的声音传来,李强闻言,侧了侧身子,小男孩迈出几步,头晕目眩中,跪倒在地上。

    ------题外话------

    国庆第三天,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