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二月二春耕日

    第一一二章 二月二春耕日 (第3/3页)

建丽人坊作坊的,到时候有些手工艺就要和正真的绣活什么的分开来。

    现在丽人坊作坊里腾出两间屋子,把吴四做的一些工具,还有柳铁匠打的工具都放在了里面,如花把她那次买来的几个曾做过首饰的工人从项东那儿抽调了出来,和莫伦凡、莫远帆一起,安排他们熔金、制银,打一些上一世的转运珠、小银鱼、小金鱼之类的东西。

    然后,这几天她每天抽出半天的时间,去教丽人坊里的抽出来的女工们,教她们编手链和脖子戴的用来挂坠子的绳结。

    这些都是如花为三月份的商品展销会准备的。

    二月初六,春闱的大日子。

    如花一家送了伍立文去县上参加乡试。

    第一场考完后,伍立文出来,全家人看他的脸色,似乎还不错,不过,大家都没有问考的如何,只叫伍立文回家后好好休息。

    接下来的四天,每天一场,一共考了五场后,这一年一次的春闱总算是结束了。

    大庆国的考试成绩并没有科完一场就公布一场的,而是全部考完后,才会一起公布。

    于是,在二月十一这一天,聚集在县衙外等着看榜单的学子和小厮、书童特别多。

    如花早早地包了一间县衙对面茶楼的包间,带着一家人在那儿看着对面的县衙门口。

    二河和李良则钻在人群里头,等着张榜的第一时间找自家老爷的名字。

    伍立文手里拿着个茶杯,里面的茶水早已被他喝干净了,可他依旧放在嘴边。

    如花知道她爹心里很是紧张,不过,昨天最后一场考完时,伍立文对他们说了,他觉得考的还行,应该能过。

    家里人都高兴,但就怕万一,所以这几天不只是柳氏没睡好,几个孩子也都替自家的爹担忧着。

    县衙的大门打开来,几个衙役的手里拿着几张红榜。

    人群顿时拥挤起来,纷纷地向公告栏挤去。

    二河吩咐李良,“我看前几张,你看后几张。”

    “嗳,知道了,二河哥。”

    两人被挤的来回在人群里打转,两个衙役拿着刀推搡着挤在最前面的几个人,喝斥了几句后,人们才纷纷地往后退了退。

    拿着红榜的衙役才开始贴红榜,这活是干顺了的,贴的倒也很快,没两下子,几张红榜就全贴好了。

    人们开始在红榜上找起自己或亲人的名字来。

    如花和柳氏、如梅紧张地盯着下面看榜的人,志勤和志学、志曦最终还是没忍住,三人在衙役贴红榜时,就冲出了包厢,跑下楼去对面看红榜了。

    伍立文依然端坐在椅子上,他比谁都紧张,妻儿都盼着他能考中,他又何尝不是呢,此时,妻女站在窗前紧张地看着,儿子们也都跑去看榜了,伍立文觉得后背的衣服已湿了,可他一双腿就是没劲,根本无法站起来到窗口和妻女一起往下看,他没有那个勇气。

    “有,有爹。”

    志曦人小,却是很快地从人群里钻了出来,他向茶楼这边跑着。

    如花指着志曦,说:“志曦出来了,爹,有你的名字,有,我听到志曦喊了。”

    如花扭头对伍立文说,伍立文的手死死地攥着茶杯,听到如花说的话,半天没有反应。

    如花跑到包厢门边,打开门来,只一个眨眼的功夫,志曦就跑了上来。

    如梅也喊了起来,“大哥和二河也出来了,二河在笑,爹,一定是有你的名字。”

    如梅和柳氏握着对方的手,如梅一脸兴奋地冲伍立文说着。

    志曦跑进来,来不及喘气,就说:“有,爹,我看到你的名字了,在中间。”

    柳氏走到伍立文身边,握住他的手,把他手里的茶杯放在桌子上,哽咽着说:“他爹,有你,有你的名字。”

    如花回过头来,说:“爹,你要再接再厉,准备四月份的府试。”

    志勤几个陆续都上来,纷纷说着榜上有伍立文的名字,二河和李良跪着给伍立文恭喜。

    如花从荷包里摸出两个二分的银角子,赏给了他们二人。

    “给,这是老爷赏你们的。”

    两人高兴地接了,谢了伍立文和如花。

    一家人高兴地从茶楼上下来,伍立文最终还是挤到人堆里去,亲眼看到了榜上写着“伍立文”三个字时,才真正的放了心。

    吴和邦一家也在村子里等着消息,得知伍立文过了乡试了,都替伍立文高兴。

    崔氏拉着伍立文的手,说:“三儿呀,用功再温书,下次也好好考,考个秀才回来,你爹这心愿就成了。”

    伍立文点头,看向头发已白了爹娘,说道:“儿子会继续努力的。”

    吴立贤站着,拍了拍伍立文的肩,说:“三弟,恭喜你了,大哥真的替你高兴。”

    众人正高兴地向伍立文恭喜着,袁琦来找如花,“二小姐,福惠居酒楼的刘掌柜来了。”

    如花点点头,和众人说了一声,就跟着袁琦回了家。

    “刘掌柜,今日怎么有空来了?”

    如花笑眯眯地和刘掌柜打着招呼,刘掌柜看了几眼如花,也微微地笑了下,说:“如花啊,我是来送银票的。”

    如花想了想,说:“送银票?刘掌柜是记错了吧,我们之间的账都清了的。最近我也没给你供什么货啊。”

    刘掌柜的眼神闪了闪,说道:“就是因为你没给我供货,所以我才上门来跟你要货了,这银票自然要付给你啊。”

    如花请了刘掌柜坐下,李小喜上了茶。

    如花说:“上次给酒楼的粉条、豆腐乳、辣白菜这些货,你们酒楼应该还多呢,怎么又会来我这里要货?”

    刘掌柜笑了,说道:“如花啊,我不要那些,我要的是你新出的东西,就是你院子那边摆着的那些坛子里的东西。”

    如花这才反应过来,对刘掌柜说:“刘掌柜,原来你要那些货啊,你来的早了,这些坛子里的东西要到月底才能好,现在还不能卖给你,吃不成的。”

    刘掌柜一愣,“还没好吗?”

    如花点头,说:“还没腌制好呢,若是腌好了,我哪里有放着不卖的道理。”

    刘掌柜不由地有些纳闷,这白老板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是如花做了这些东西不给他们卖,是要和别家做这生意了,还急急地叫他来这里想办法要他跟如花把这些坛子里的东西买回去。

    “刘掌柜,你是听谁说我这坛子里的东西都好了,不卖给你的?”

    刘掌柜的眼神躲闪了一下,复又自若地对如花笑了笑,说:“没有,是上次来拉货时看到这些坛子,想着要跟你买里面的东西,一直忙着给忘了,今日突然想起来,就急急地跑了过来。”

    如花轻挑眉峰,说:“哦,是这样啊。那刘掌柜确实是有些心急了,月底吧,等东西好了能吃了,我带去给刘掌柜尝尝,然后再跟你谈价钱。”

    刘掌柜忙说:“好好,月底,我等如花你来。”

    送走了刘掌柜,志勤、志学、志曦和如梅都从爷爷家回来了,说爹娘留在那儿,晚上要一起吃饭,他们回来先把伍立文默写的考卷试题试着做做,看他们能答上多少。

    如花便对如梅说:“大姐,他们三个要做试题,那咱们去荒地那边看看吧。”

    如梅说:“好啊,我听说你在那边要建养殖场,走,姐跟你去瞧瞧,你给姐说说那边都要养些啥。”

    两姐妹一起出来,走到开垦的荒地,长工们虽没有姥爷柳长岭的带领,但都认真地在干着活,杨树林在这边暂时负责照应着。

    如花领着如梅去看了建好的猪圈和兔窝,又带如梅到山包底下,说:“看,这边是要建牛棚和羊圈,这里是要建鸡舍,那边,靠池塘那边是要建鸭舍的。走,去池塘边瞧瞧。”

    两人走到池塘边时,如梅问如花,“如花,这么多的活计,我听陈师傅那天说,光是材料就得花上千两,这还有人工啥的,咱家的钱现在够吗?”

    如花说:“就是有些紧张,我在县里和铺子上还要买铺子、买地,家里的钱还得往刘家屯村和李家河村那边投出去不少,春耕开始了,这买来的这些地的种子又得花一笔钱,上次买的种子多数都送去刘家屯村和李家河村了。这次买金子、银子又花了一半的钱,现在我手头的钱也就二千两吧,这买铺子都不够,唉,要是再来一笔意外之财就好了。”

    如梅看如花皱着眉头,苦着脸的样子,也替如花着急。

    “如花,要不,咱们网些鱼去卖吧,你看,二叔的孩子过满月,你叫二河网了二十几条鱼,这鱼似乎很好网的,咱们网了拉到集市上去卖,能挣一文是一文。”

    如梅看着池塘,突然想到这么个主意,忙跟如花说。

    如花考虑着,一双眼睛从池塘上望了过去,突然,她指着一处水面,对如梅说:“大姐,你快瞧瞧,那是不是荷叶的枯枝?”

    如梅顺着如花手指的地方望去,看到水面上有些枯枝,就说:“我没见过荷叶,那是菏叶的枯枝吗?”

    如花转身,找了半天,终于拔了根长长的树枝,伸到水里面,拨拉了几下,还真拉上来一些东西。

    “哎哟,大姐,冬天我和大哥他们来这里时,我就觉得这是荷叶,还叫大哥看是不是水里长出来的,大哥说结着冰也瞧不清楚。看,这些,太好,太好了,大姐,钱来了,钱来了。”

    如花兴奋地挥着树枝,不停地搅动着池塘的水面。

    如梅听的一头雾水,问如花:“啥钱来了?你发现了啥吗?”

    如花指着池塘,说:“姐,里面有莲藕,里面一定有莲藕,莲藕可以卖钱的。太好了,嘿嘿,真的来了一笔意外之财,老天爷啊,我真是爱死你了。”

    如花说着,扔了树枝就跑,从荒地上叫了一个身强体壮的长工过来。

    这池塘的水高不过一米,但水下肯定淤泥很多。

    “这水凉,你快快下去,再快快上来,小心水里的淤泥,别滑了脚,摸一下底下,有莲藕的话就拨一根上来。”

    那长工答应着,下了水,春天的水还是带着股寒气,那长工抖了抖,弯腰从水里摸了摸。

    “有吗?”

    长工摸了一会儿,说:“有,小姐,是有莲藕,我知道的,我家就是南方的。”

    如花兴奋地一张小脸笑开了花,对那个长工说:“那你采一个藕上来。”

    长工摸到了一根藕把它完整地采了上来,如花抱着那根沾着不少泥的藕,拿给如梅看:“姐,看,这就是莲藕,做菜吃的,这东西在这边可是个稀罕东西,准能卖个好价。而且啊,夏采莲子冬采藕,咱们虽错过了冬天采藕的时节,但春天采的更值钱,别处没有啊,咱一定能卖出去。”

    看长工还在水里站着,如花招手,“快,你快上来。”

    长工问:“小姐,不采了吗?”

    如花说:“明天采,我把防水的衣裤做好了,明天再采,你快上来,这水凉的很呢。”

    长工从水塘里上来,如花叫他马上去她家喝碗姜汤去去寒。

    如梅拿着那根莲藕,带着长工先回家去了。

    如花站在池塘边上又看了一阵,据她估摸着,这两个池塘,五亩多,一亩按少的产量二千斤来算,这五亩就能挖出来大约一万多斤的莲藕出来。

    这颖州府、楚郡府也不知道能不能消化了这么多的莲藕,如果有必要,还得往其他地方去销售一些才行,要不然莲藕采出来了,存放和保鲜都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