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扔掉烫手山芋

    第一一六章 扔掉烫手山芋 (第2/3页)

道圣旨来的突然,既已赏了娘一百两黄金,又怎会再封赏娘一个六品夫人的封号。这只能说明,皇上在补偿娘,补偿咱们家的损失。王掌柜提醒的是,所以这徐家是为了咱们的这门手艺和生意来的,他们早就得了皇上的默许了。”

    “可咱们也不能空占一个六品夫人的名号和一百两黄金就算了吧,少了手套、帽子和围脖,咱们的生意必会受到影响,会少赚很多银子。因此,与其白白送给他们,还不如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把制作手艺卖了银子,保住同时生产经营做生意的一条路,不得罪徐家,也就不触怒徐婕妤了,就更加不会冒犯皇上的威严。”

    何况,如花知道,徐家急功近利的要得了这手套和帽子、围脖的生意去,为的是在军资这一块上分一杯羹。可是,供给军队将士的这些衣帽鞋袜,虽看着量大赚的银子多,可也是一件极易惹火烧身的麻烦事。

    前世,徐家就是因为供给军队的棉袄、棉裤以次充好,落得个全家抄斩的下场。是真的赚了害心钱以次充好,还是成了皇子间争权的牺牲品,如花不得而知,今生今世,徐家怕是还会走上前世的那条路。

    如梅说:“真是可惜啊,恐怕咱们的生意会受些影响,订单会少很多的,他们都会从京城订货吧。”

    如花收敛了下心神,安慰如梅说:“大姐,是有些影响,但咱们也不会没有生意可做。再说了,徐家为的是做军队的生意,跟咱们也没怎么冲突。”

    伍立文一惊,说:“他们要给边防的士兵供应手套、帽子、围脖这些?”

    如花没想到伍立文反应这么大,奇怪地看了她爹一眼,说:“应该是,徐家是皇商,但在军资这一块从未涉猎,现在咱家的手套这些东西,其实需求量最大的就是边关的士兵、大庆国的军队了,尤其是西北、东北这些苦寒之地。”

    伍立文长长地吸了口气,半晌才说:“老天爷啊,幸好咱们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徐家了,否则,要是皇上一道圣旨下来,要咱们家给军队供应这些东西,那咱们可就是天天提着脑袋在做事了。”

    柳氏不解,问:“给百姓和富人卖,与给军队的士兵卖有啥不一样的,不都是那么做出来的东西吗?”

    伍立文摇头,说:“你不懂,我当兵那回儿,送的物资、粮食,多被苛扣,说是发的两斤重的棉被,可那被子薄的怕是有六两棉花都算好的。咱若没把这几样的手艺卖出去,真被皇上点了咱家的差事,咱家虽不会以次充好,可谁知这道道关卡,层层盘剥的事会不会发生在咱家的身上,万一遇上个害人的主,一把火烧了或是换了咱的货,咱都没地儿说理叫冤去。幸好幸好,真是万幸。”

    三更天了,如花怕再说下去,恐怕这天就亮了,明天她还能不能去颖州府,怕是也得再看看林公公的动向和县里头的消息。

    “爹娘,很晚了,咱们都去歇着吧。”

    翌日。

    柳杰和柳俊从家里回到了伍家,一进院子就问柳氏昨天接圣旨的事。

    “姑姑,好不容易你受封赏接圣旨,我和大哥还偏偏回了家没看到,真是太可惜了。”

    柳氏笑笑,说:“接圣旨时姑姑吓的要命,也没觉得有多好。”

    柳杰就问:“姑姑,圣旨在哪里供着呢,我们去瞧瞧行吗?”

    柳氏就说:“那不,就在供桌上摆着呢。”

    两兄弟去跪拜圣旨时,柳安和柳旺兄弟两个也从工地上回来了,昨天柳氏一家要接圣旨,工地的人都来瞧热闹,他们兄弟没过来,一直守在工地上。

    如花一早去找吴立武,把常山县的几家煤矿每月订一万四千个荆条片的事说了给他听。

    “小叔,一个月一万四千个荆条片,逢十月到次年的二月,这五个月里每月需要三万个荆条片,你这儿怕是每天都得编制了。”

    吴立武听了,很是高兴,说道:“没事,你爷爷奶奶,还有你大伯他们,都会帮小叔编的,这一个月一万四千个不是问题,至于三个万的那几个月,我们提前每月都多编些存着,到时候也能供上货。是不是这几天就得先送去一万四千个荆条片啊?”

    “嗯,这两天就得送去,算是三月份的定量,到三月底时,你再把四月份的一万四千个给送去就成。”

    “好,我准备准备。”

    “小叔,你还是打算自己去送?”如花问。

    吴立武说:“嗯,我还是想自己去送,虽说要花个住宿吃饭的钱,但和雇商队的价钱比较一下,还是能便宜一点。对啦,咱家也卖了一头牛。”

    “是吗?太好了,这样拉货出门都方便了。”

    如花听了,也很高兴,要知道对一个农家来说,买一头牛也算是家里一项不小的开支,这证明爷爷家的日子已经稳步上升了。

    “小叔,我有些货要送去常山县,到时候你跟着一起去吧。我派二河去,你这边准备好,你们一起出发。”

    吴立武听了,就说:“行啊。”

    如花回去后,安排二河把咸鸭蛋、松花蛋按给苏老板谈好的量分装好到坛子里,吩咐二河和吴立武一起去楚郡府的常山县,一个去送鸭蛋,一个去送荆条片。

    刘小四从县里过来伍家,禀报说来宣旨的林公公一行人,一早就离开了彭田县回京了,知府崔大人送了林公公一程后也回了颖州府。

    已经有不少人陆续的来伍家送恭贺柳氏荣封六品夫人的贺礼,如花忙叫了赵婶,给她安排了成季礼带来的鸭蛋在她不在的这几天里,都做成咸鸭蛋和松花蛋。

    “赵婶,我在南楚乡定的鸭蛋、鸡蛋还有鸭苗、鸡仔怕是下午就能送来,你叫小喜把鸭苗和鸡仔送到养殖厂去,和成掌柜送来的那些放在一起饲养。鸭蛋和鸡蛋全部做成松花蛋,鸡蛋做成松花蛋的方法和鸭蛋的一样,你按步骤做就成。”

    “是,二小姐。”

    “爹,你有空去趟福惠居酒楼,把咸鸭蛋和松花蛋卖给刘掌柜,咸鸭蛋一枚卖十五文,松花蛋一枚卖一百五十文。这里是松花蛋的吃法,你跟刘掌柜收一百两的方子钱就成。”

    如花想了想,还有什么没有安排的事,脑袋里事情太多,最后还是给伍立文和柳氏、如梅说了一声,叫有什么事他们处理,就和袁琦一起,带着秦单赶着两辆驴车出发去了颖州府。

    成季礼和大柱子已在早上先拉了两车的货走了,剩下的货由如花他们的两辆驴车来拉。

    白靖轩和阿桐在村口等着如花他们,见驴车来了,两人骑着马在旁边跟着。

    如花坐在驴车上,想着刘小四说的另一件事情,不由地冷笑了几声。

    奶娘托刘小四给如花带了封信,如花方才看了,想着这尚老板和舒雯不给她添堵都不成。

    刘小四给如花说的是尚老板也托了县衙的人,准备在县衙出售常家的铺子和田地时买一些,其中就有如花看中的两间铺子和一百五十亩的地。

    奶娘给如花的信里说了舒雯求着奶娘来说项,一定要和如花合做点心铺子的生意。奶娘自然说了,她已拒绝了舒雯,可又提醒如花,奶娘觉得舒雯似乎没有放弃,还说要跟尚老板商量后就来找如花谈合作的事,奶娘叫如花提防着些。

    如花收起奶娘的信,想着自己看中的那几家店铺,还有一百五十亩的地,这些原本没有想着一次能买下来,毕竟她那时手里的银子不够,虽有莲藕卖了赚了一笔意外之财,但是她最近花出去的也不少。

    叫袁宏去收购珍珠和贝壳、海螺这些,她给了袁宏四百两银子。给了郑海去益州的花用两百两银子。

    去楚郡府给郑斌给了五百两,又给家里的田地买麦种、油菜籽种子、黄豆等等种子花费了二百两银子。还有给柳铁匠和吴四打制东西的三百两银子,买鸭蛋、鸡蛋、鸭苗、鸡仔、猪仔又花了四百两。

    幸好从皇商徐家赚了六千两银子回来,本想着买几个铺子和那一百五十亩的地的钱就算是够了,谁知尚老板居然也看中了她要买的几间铺子和地。

    苦思了一阵子后,如花甩了甩头,多想也无用,到时候县衙售卖时再说吧。

    想着她爹和徐家的人说好了,徐家会派两个绣娘过来学习手套和帽子、围脖的做法,按着路程来算,徐家的这个人回去,再派了人来,起码也得半个月的时间,也够她在颖州府参加完商品展销会和处理一些事情的时间了。

    村长吴立山站在父亲面前,看父亲微闭着眼睛,吴立山没敢出声打扰,直到父亲睁开眼睛看向他时,吴立山才说:“爹,那位公公和知府大人都走了,离开了县城,那位公公回了京城,知府大人回颖州府了。”

    族长问:“嗯,还打听到了什么?”

    吴立山说:“听说昨天和立文签了协议的那个人,他家是皇商,而且家里的一个姑娘进了宫,是位娘娘。”

    族长睁大眼睛,半晌才幽幽地说:“怪不得啊,昨天你回来跟我说,立文和这人签了协议卖了这手套那几样的手艺,我就想这次皇上的圣旨来的有些不对劲。原来啊,是这样。立文能做出这样的对策,真是不枉他读书一场,到底看的比平常人远些。”

    吴立山想了想,说:“爹,你的意思是说这徐家跟着来,就算定了立文家一定会把这手套那几样的做法卖了给他?”

    族长看了一眼大儿子,说:“位高权重,徐家是伍家根本就惹不起的,本来是不需要买的,可立文那些话那样一说,这姿态和心意这么一表示,就赚回来六千两,还没有得罪人,又没失了生意。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听着,老大,爹那一日太过心急,怕是在如花那儿留了不好的印象,我老了,也无所谓这张老脸,那日求她的事也挽回不了,就这样吧。以后,咱们就做好本份,还是约束好族人,伍家有事都去帮衬,伍家若能有一日大富大贵,有那个能力帮咱们的子弟恢复了科考资格就好,若是伍家没有那个能力,这事也就罢了,咱们再想办法。”

    吴立山看着父亲,叹了口气,说道:“知道了,爹。”

    虽然是要赶时间,但如花他们在晚上时还是在草棚投宿了一晚。

    第二日一早加紧赶着路,下午申时到了颖州府,进了府城。

    到了丽人坊批发经销店,成掌柜和成季礼都在等如花他们,已吩咐人打扫好了后院的客房,白靖轩和阿桐也给安排了房间。

    如花一坐定,就问起成掌柜来,“成掌柜,展销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