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心情顿时不好

    第一二二章 心情顿时不好 (第3/3页)

咱再做。”

    那人看着杏儿端给吴立德的面,色泽黄而油润,不由自主地就咽了几下口水。

    吴立德笑着把面端到客人的面前,说:“客官,你瞧,这就是我家的热干面,闻闻,香吧。客官先想想,想来一碗吃的话,一会儿我就给你做。对不住了,我先去吃面,这一早上忙着煮面,都还没吃饭呢。”

    说着,吴立德端了面就走去一张桌子前,刚要坐下,就听那个人说:“老板,你那碗就给我吃吧,你再给你自己做一碗,我这会子也饿了。就尝尝你家的热干面好不好吃。”

    “嗳,行啊,你是客,你先吃,来,坐在这儿吃吧。”

    吴立德把面放在桌上,请了那人坐下吃,吴立德转身回去时,杏儿冲他眨了眨眼,吴立德笑了笑,两父女正互相给着眼色,就听那人说:“好吃啊,这面吃起来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这调的味也香浓味美。”

    “嗳,客官你觉得好吃就好,第一天开张,你又是第一个客人,客官,你这碗面我就给你优惠两文,收你十文就好。”

    “好好好,以后我还来你这面摊光顾,下次就尝你那什么油泼面。”

    “嗳,好嘞。”

    有了第一个客人,接下来,这面就卖的容易了,陆陆续续的有人来吃面,起先都是听了说要十二文一碗觉得贵,可正在吃的人说面好吃,就有人也想着尝尝,花个十二文尝个鲜也好。

    如此一来,吴立德和杏儿开始忙了起来,冯掌柜还派了伙计过来帮吴立德父女洗了一会儿碗,这才不至于两父女手忙脚乱的。

    卖完了面,杏儿身上挂着的背包里也装了不少铜钱,沉甸甸的。两父女一起把桌椅板凳收了,吴立德和那个伙计一起拿到了仙粉店里放下。

    “冯掌柜,多谢啊,今天要不是你派这个小伙子来帮忙,我那摊子上还真应付不过来。”

    冯掌柜笑着,说:“二小姐昨天就嘱咐过我了,叫我看着些,要是你那儿忙,就叫我派个伙计给你帮帮手,你要谢啊,还是回去谢二小姐吧。”

    吴立德听了,点头,朝冯掌柜一拱手,说:“如花那儿要谢,你和这位小伙子我也得谢。”

    吴立德和杏儿回到了村子,先到了小吃铺子里去,吴和邦和崔氏一直替吴立德担着心,不知道他这第一天面摊子上的生意如何。

    看到吴立德和杏儿进来,吴和邦和崔氏就问:“怎么样?面卖的好不?”

    杏儿乐呵呵的抖一抖身上斜挎着的背包,一张小脸是满面红光,“听听,这全是今儿个挣的铜板,面条全卖完了,有那来晚了没吃上的人,都说明天还来。”

    崔氏双手合十拜了拜,说道:“菩萨保佑,面条卖的好就好,你们能挣到钱,我和你爷爷就放心了。”

    吴立德笑着,说:“娘,你和爹就放心吧,这两种面味道那么好,怎么会有人不喜欢?放心吧,这生意好的很,今儿个这面条准备的少了些,明天我们得多准备些去卖,有那吃了热干面的,说明天再来尝尝油泼面。还有那个豆浆,也得再多带两坛子,杏儿,一会儿跟你吴六叔去说说,明天这豆浆可得再多准备两坛子才是。”

    吴和邦问:“那豆浆也全卖完了?”

    吴立德说:“卖完了,都不够喝,如花当时不是就告诉咱们,这两个面吃着扎实,容易口干想喝水,她叫咱们去把吴六的豆浆买回来去摊子上卖,一碗也不贵,只就一文钱,娘,你是不知道啊,这有的客人吃一碗面,喝了四碗豆浆呢,还说这豆浆好喝,回家拿了个罐子来买回去三碗。”

    崔氏笑着,拍拍吴立德的手,说:“不知咋的,娘还是喝惯了如花送来的牛奶了,这豆浆反而觉得没有牛奶好喝。”

    吴和邦笑着瞪了一眼崔氏,说:“你倒是知道喝精贵的,这豆浆能和那牛奶比嘛。”

    崔氏自己也笑起来,说:“可不是,这牛奶可比这豆浆贵好多呢。”

    杏儿听他爹的话,到了吴立叔的豆腐铺,看两口子还在那儿磨豆腐呢。

    “六叔、六婶,还在忙呢,这豆腐现在磨了天色就晚了,能卖完吗?”

    吴六婶就说:“这是如花家要的。”

    “哦,她又要这么多豆腐干啥啊?”

    “我们不知道啊。”吴六叔摇着头,看杏儿背着背包。

    “你这背包倒是和如花背着的一样。”

    杏儿低头看了下背包,笑着说:“可不是嘛,看如花成天背着个背包,里面放着纸笔,随时写写画画的,我这个还是跟她要的,背着收钱方便的很。六叔,我来是跟你说,明天我们要的豆浆要多加两坛子,你可得给我们准备好了。”

    “哦,那些都卖完了?”吴六婶问杏儿。

    “嗯,卖完了。”

    “要不是如花说,我们都不知道这磨的豆浆水都能卖钱,她还教了我们做豆腐皮和豆腐脑、豆腐干,我家兄弟在县上卖豆腐脑,生意也特别好呢。”

    杏儿笑着,说:“是啊,只要是如花想出来的生意,都卖的好。六叔、六婶,你们是不是得找两个帮工的人啊,要不然现在要做这么多的豆腐,你们两个人忙的过来吗?”

    吴六叔擦了下汗,说:“是忙不过来,所以就叫了你婶子的两个兄弟来帮忙,早上磨好豆腐脑了就叫一个去县上卖,另外一个就和我们压豆腐,做豆腐皮和豆腐干,这豆腐皮和豆腐干如花她家包了,不用我们再想办法去卖。现在,你家又包了这豆浆,我家的出的这些东西都能卖完。”

    如花买回去的豆腐皮是用在仙粉店里了,人们吃了一阵子的油豆腐土豆粉了,这油豆腐吃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新鲜感了,所以如花教着吴六叔两夫妻,做了豆腐皮和豆腐干出来。

    豆腐皮切成细丝,放在麻辣粉或是土豆粉、肉丸子砂锅里,味道都是不错,如花还叫仙粉店的厨工,把豆腐皮切丝后做成凉抖的小菜,有那爱吃豆腐丝的客人,就会点上一份配着麻辣粉或是麻辣粉皮吃。

    豆腐干如花买回去后,就用肉汁子卤了,做好的一部分给爷爷吴和邦的小吃铺子卖,一部分也送到仙粉店里去,和豆腐丝一样,按碟售卖。

    如花还知道,福惠居酒楼也盯上了她的这两样东西,不过,刘掌柜没来找她,刘小四打探到的消息是,最近刘掌柜被尚老板责骂过几次,刘掌柜整日里只做好本份的事,其它也渐渐地不上心了。

    盯上她这豆腐丝和豆腐干的,除了尚老板派的人外,就只有舒雯了,舒雯到仙粉店去吃麻辣粉,尝了豆腐丝和豆腐干后,就向伙计打听过。

    刘小四说,那些伙计安掌柜都交待过,多的也不说,只说是东家送来的吃食,叫他们切了卖的,因此,舒雯再没多说什么,自打上次在街上被如花给了个没脸,舒雯就没再出现在如花的视野范围内。

    杏儿和吴六叔打好招呼后,就回了家,到了屋里,见楼氏正抱了一个孩子哄着睡觉,看到杏儿进来,楼氏笑着问:“杏儿,今天你和你爹的面摊生意怎么样?”

    杏儿撇了撇嘴,低声嘀咕着:“就想着银子。”

    楼氏没听清,又问:“杏儿,你说的啥?”

    杏儿抬头,大声地说:“你不会去问我爹,反正他什么都会告诉你,什么都会给你。”

    “哇。”楼氏怀里的孩子被吓着了,哭了起来。

    原本在屋子里已睡着的另一个孩子也突然哭起来,楼氏哄着抱着的这个,又赶块转身回了屋子,腾出一只手去哄炕上躺着那个孩子。

    “咋的了,怎么哭的这么厉害?”

    吴立德回来了,听到两个双胞胎的哭声,就迅速进了屋,杏儿咬了咬嘴唇,擦着吴立德的身子走了出去。

    只要是楼氏和那两个孩子,吴立德的眼里就不会有她和她哥,杏儿想,她不能和她哥一样,对那个女人除了信认外就没有一点防备,这个家有她哥和她的一份,不能叫那个女人和她的两个孩子都占了去,她爹不能偏心。

    杏儿进了东厢的屋子,她现在和苹儿姐妹三个住在一间屋子里,这炕都小的觉得四个人睡着有些挤了,可是又没有办法,她总不能和她哥住一个屋去。

    要是能再盖几间屋子,像如花一样,一人一间屋住着,那该多好,杏儿想着,把背包拿下来,把背包里的铜板都倒在了炕上,看到这一大堆的铜板,杏儿这心情好了许多,小脸又笑开来,认真地数起铜板。

    一百个一串,用线绳子串好,如花教了她们算账,这数数也能从以前两位数的,数到三位数了。

    面摊子上挣的钱,杏儿已经跟她爹说好了,她的一份工钱也单独给她分出来,剩下的吴立德的那一份,杏儿也直截了当的当着爷爷奶奶和那个女人的面说了,吴立德挣的钱里,她哥得有一份嫁媳妇的钱,而她的嫁妆她爹也得存些钱给她准备着。

    杏儿可不想吴立德把钱都给了那个女人,全留给那两个男娃去。为了这个,她才这么听话地跟着吴立德去面摊卖面,她才积极地收钱,把钱自己收着,她还要学如花教给她的方法,把每天的账都记清楚,分钱时她就不会少了,要不然她爹被那个女人一忽悠,这钱少了她都不会知道。

    如花一整天都待在丽人坊的作坊里,给女工们教做香包。这个时代只有香囊,那种系在腰上的小小的,上面绣些花样子,没什么特色。

    如花做的这些香包,大的有半米那么大,可以挂在床头、马车上,也可以放在床上,当个抱枕也不错。小的就是平常的大小,可以挂在腰间,也可以戴在脖子上。

    香包里放了丁香、雄黄、艾叶末、冰片、霍香、苍术等具有芳香除湿功效的中药材粉末,闻起来很香。

    这些中药材都是跟沈大夫提前订购的,那一次去沈大夫的医馆时,听沈大夫说,睿郡王旗开得胜,仅首次与海匪交恶,就歼杀了三十几名海匪,并缴获了十多万两的物资。

    那些物资都是海匪从商船和渔村里抢去的,睿郡王回去后,就立即将缴获的物资,原主退还,现在渔村的老百姓对睿郡王就像是天神一样崇敬。

    如花没有打问沈翔的事,可沈大夫主动就说了,沈翔那厮和睿郡王汇合后,就一直跟在睿郡王的身边,也上了战船,去剿灭海匪。

    如花想到那个常四小姐和春桃,一个没忍住,还是问了沈大夫,沈大夫却根本就不知道常四小姐疯了的事和沈翔带走常四小姐和春桃的事。

    那时,如花就万分庆幸自己没有一时好心,把常四小姐和春桃留在家里,沈翔那人果真是把麻烦没有留给自己的亲人,哼,他的那份恩,已经因为这件事,叫如花已把恩情淡的都要抹干净了。

    从作坊里出来,如花不停地揉着脖子,做针线活,这脖子颈椎都不舒服。这回去了,还得和赵婶她们一起做豆腐粉条包子。

    跟吴六叔订了些豆腐,就是为了做豆腐粉条包子,送去大相寺,算是感谢感谢了行大师在买铺买地上对她的帮忙。

    到家门口时,袁琦带了两个人正往院子外走,和如花面对面的碰上,如花看着眼前的人,这心情顿时不好了。

    ------题外话------

    有票票的给阳光投个票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