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煤炭往事

    第四十八章 煤炭往事 (第2/3页)

获得一笔巨大的赔偿金了。

    对于部分女子来说这样的快乐堪比中彩票。随着矿井标准化和安全化的提升,矿难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小,赔偿的价格也越来越高,这种事情就真的如同中彩票一样,只不过,概率会比彩票高出那么一点。有人会问,死了“丈夫”之后的女人的生活该怎么办,很简单,再找一个井下工人重复着上面的生活,直到钱“挣”够了为止。没有死“丈夫”的女人则有些失落,不过没有关系,生活还是一样,继续着自己的娱乐,静候“佳音”。

    据说,有很多比较克夫的女人靠这种方法甚至成为了几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她们被形象地成为“黑寡妇”。

    当然,没死“丈夫”的女人也并非一无所获,由于她们在帮助死者的“妻子”处理后事或是所要赔偿金时闹了不少事,立了不少功,所以那些死了“男人”的“幸运者”们会以感谢之名行庆祝之实,给大伙分些“红利”的。

    可以想象,当某处矿井发生矿难时,会有多少孩子因为失去了父亲而泪流满面,会有多少的父母因为失去了儿子而悲痛欲绝,会有多少妻子因为失去了顶梁柱而以泪洗面,然而,又会有多少人因为能大赚一笔,而高兴不已。

    有多少矿井工人用一生的健康甚至是生命换来了部分人群的富裕,然而他们却被永远地埋在了地下。不知有多少人用来享乐的钱,是用他人的生命换来的。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事只是少数,大多的矿井工人还是有一个温馨的家,一个爱他的妻子的。

    虽然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煤矿工人们还没有遇到过这么“恐怖”的媳妇,但是,矿难可不是开玩笑的,每天下井都相当于去与阎王打个招呼。

    汪海明,在亲身经历过一次矿难之后,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在1991年的一次冒顶事故中,他是唯一的幸存者,有一块岩石挡住了上面塌陷下来的煤层,他幸运地逃过了一劫。在那之后,他害怕了,也陷入了深深沉思。当下,有很多人会去思考自己的未来,思考自己是否应该继续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是,在那个时代,因为思想还不够开放,少有人会去主动思考,更少有人在思考之后会去主动行动。而汪海明正是这个少数人之一。

    思考过后,汪海明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汪海明和自己的一个朋友通过向各个亲戚、朋友借来的钱,买来了一辆东风卡车拉煤。

    那个时候,汪海明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开车拉煤跑长途是及其考验体力的,跑得少了挣不回来成本钱,为了多拉一些活,汪海明和朋友两班倒,不停歇地跑高速,为了不让自己在跑长途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