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武学圣地--千载寺

    十五、武学圣地--千载寺 (第2/3页)

有全文,其中有“故能振馨风於冲漠之野,击玉磬於无极之乡”,“千载寺有魏大法师、故沙门都法恩,起妙因於初心,建净业於无极故里”之语,由此可以推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具体来说,至少到东魏时期,博爱唐村千载寺就被称之为“无极之乡”、“无极故里”。但由于文献的缺失,我们无法找到千载寺被称之为“无极之乡”、“无极故里”的最早记载,同样无法发现何人最早在千载寺创立“无极拳”。

    唐时,千载寺住持李道子,号十力和尚,“以弘三论为务”,创艺了无极养生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记曰:大唐贞观赐李氏名儒子,字道武,号十力僧,游化号道子,河内人,隋大业十年二月二日河内无极寺域,三教门弟神龙降凡,马兰草母诞世。少即聪,目过不忘,文、武、医、易、博、艺皆修,《涅磐》、《摄论》、《黄老》经通,弘扬释、道、儒三教,融易以《大明渡无极经》、《易筋经》、《道德经》、《黄庭经》、《千金翼方》,导引吐纳,创艺无极养生武功,练传《千载养生医鉴秘诀》,武练月雪,感之三圣,梦中授艺功,警武林。诏住京师,造像西山,化名隐籍,艺传东泉,医游扬州,授贤大明,庐山传艺,塑艺少林,晚秋黄业,归故育弟。师曰:三教意正,严律武风,勿为霸腐,拳为民生,以柔克刚,舍已从人。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苍龙抬头,千载重逢。

    传奇十力大师,养生神通,六旬寂息十八天日,九九重阳,返老还童,星寿一百二十八载,开元中圆寂千载寺三教堂殿,葬仪时,容体柔软,面色如生,身穿道袍,体盖袈裟,头枕三教经书,手持墨剑,僧人立左,道士守右,儒官仪礼,三教经日不散,嘱弟秘葬师贤刹共,勿筑志塔,而天下稀及之,大巧若拙,养生神器,故天下莫能胜誉,释、道、儒三教合一,博艺修僧,无极养生拳功创胜先师之争。

    大清康熙丙申年二月二日千载寺古藏残碑译撰书,普观题。从碑文中可知,唐十力和尚“少即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