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回族武功汤瓶七式拳介绍

    二十七、回族武功汤瓶七式拳介绍 (第2/3页)

不识拳,只一片哗然与讥笑。待到交手时,只见双方反应敏捷。突然,红拳师上晃一招,下面飞起一脚,正中七式拳师之胸膛。但中腿者脚下趟、勾、缠、拐,步步紧逼。刹时,人们未件如何,只见红拳师跌倒两米外。鉴于那时状况,后判二者平手,并且二人成为挚友。另,漯河某清真寺有方四精七式拳,号称“七式打漯河,箅子抓窝窝。”意思打别派拳如拿馒头一样轻松。后来,输于袁凤仪高足杨殿卿之侄子杨响林之手。袁凤仪精七式拳,而且心意至臻境。杨当然也知通七式拳,所以,方四败在常理中。唐顺之所说各方实力相同,技法多者胜就是这个道理吧!又有“七式拿八卦,好象拿蛤蟆”之说。当然是夸张的。事实上,现在的七式与八卦已经互参互补,八卦腿劲与手法,七式的步控和短打、顾截等,早已融合。所以,我们评介任何一拳术,应客观而言,不偏执一隅!

    现在淮阳一带七式门有名者:曹万周、曹国强、白金钟、张海通五兄弟号称“五虎将”,名威当地。时振刚等,皆武功高强之辈。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思想开明,决不力排他种拳术,而是积极吸收和改进。李紫剑先生说,铁打的江山都换了多少代,何况一门技术(武术)不走样。如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淘汰是早晚的事情。据我所亲见,时振刚(时晓武之父)在原有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了“鸡腿”的韧劲与轨迹拳总的精华,使得步法与出手皆快原来的一倍。而最大的收益,时晓武去体校练散打时,10个多月参加地区全运会,竟获得60公斤第三名。但是,除了体校的训练,更是他爹陪着他七式拳对拆与盘架!并且每次打实战,他爹都去观阵,然后研究加进七式拳打法,而获得短期内的好成绩!时晓武说,直到后来全省、全国比赛拿名次,莫不与他父亲的远见有关!并且后又深入心意拳和轨迹拳的练习。但是,如此我也不能主观地说传统把散打打的无处可躲。而是二者应互相吸收、提高,而不是仇视!这一点,在我去周口观行时感叹,他们武界做的相当好!

    七式拳有老架和花七式之分!

    老架拳中,盘功动作简单,共七路架子,每路七手技击,左右共六手,共计四十二手。花七式是七七四十九式。若以每式破法3手来称,共百二十几式。这是变化,实是用无定式。去除重复的,重要内容只二十几手。手法有劈、崩、挑、斩、撩、捋等。有硬打硬撞的头、肘、肩、胯、膝等。也有软进的捋带外门顾破法。腿以缠、拐、勾为主。手催腿缠,上下配合。另有铁膝功盘功一趟,世少见。于松软地上一步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