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日子要不好过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日子要不好过了 (第2/3页)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考试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第三,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朝廷会定时安排考试,学子士人定期赴试。

    而这三点也是成熟的科举制度和早期的原始的那种混乱科举最根本的区别之处。

    按正常历史上的走向说的话,唐朝时候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但这个时空有武元庆毫无道理的穿越出现,并且在李世民还没有科举想法的时候就抢先一步把科举的概念闲扯淡一般的灌输给了他,而武元庆又是来自后世的,自然知道这学问不分高低,什么科目都要有,什么科目都能有大用处的。

    自然不会说只考明经,进士两科。非但不如此,还特别灌输给皇帝一个概念就是像明法科这种取的人才对大唐的律法建设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的。

    不但可以让大唐的律法更完善,而且有这些深悉法律条文的人存在于官府,审理判罚案件特更加公平,公正,可以大幅度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这样一来,大唐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也更高,更能帮助朝廷凝聚人心,极大的有利于皇帝的统治。

    而明算科基本属于自然科学,试《九章律》、《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各一条,十通六者为及格;试《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为及格。又试《缀术》七条,《辑古》三条,十通六为及格。

    总之就是和数学有关的东西,算是算数科。

    在后世有句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数学,物理,化学这三门学科的重要性。

    但很可惜的是,除了在最开始的时候算术是六艺之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外,自从汉武帝时候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数学这门学科在古代好像就一直都不是很受人重视了,仿佛学这个就只能记个帐,算算钱粮什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