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人情债

    第四百零四章 人情债 (第2/3页)

米卖给国家的农民也没得了好,因为国家收购大米并不是钱货两清,而是先收购,然后过一段时间在结算,可是由于大米价格下降,国家收购的大米不好卖,出口额大跌,导致没有足够的钱支付给农民,出现了大规模的拖欠,农民是怨声载道.

    所以,女总理是两面不讨好,农民农民恨她,是国家国家怨她,最后黯然下台,还被继任者清算.

    话题有些扯远了,说这些呢就是想说占城稻的确是非常高产的稻种,因为这些中南国家种的全是这种蹈,哪怕是后来不断改良的,但也是因为本身的稻种可以才能不断改良让其产量更高,才能让几个中南半岛小国在后世垄断国际上的大米出口,都可以通过限制出口来操纵出口价格.

    占城稻一引进中国,就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岭南,江南,南方基本全种上了占城稻.

    据记载,宋真宗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并命转运使张贴榜文“……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出众的优良品性使其成为长江流域占统治地位的粮食作物,而伴随着地理环境不同,相继演化出繁多的新品种。所以,占城稻对长江流域稻作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武元庆对占城稻很是重视,因为之前的玉米,土豆这些东西都是耐旱作物,但是并不耐涝,雨水一多,土豆就僵了,玉米的根就烂了.

    随意在南方玉米,土豆并不太适合种植,但是中国就是这么大,大唐就是这么广袤.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何止几千里,跨过了多少经纬度.温带,亚热带,热带,哪一种环境都有.

    大唐是如此之大,导致所种的庄稼各地都有不同,北方的大多不适合南方,南方的也大多不适合北方.

    想要找到一种庄稼既可以北方生长,又可以南方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