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骄傲的老娘

    第58章 骄傲的老娘 (第2/3页)

织毛衣,连她从废品收购站弄来的东西,都来不及整理,就那么堆放在后院。

    &;*&;

    第二天吃完简单的早餐,喂鸡,收拾干净餐桌,上工的上工,上学的上学。

    年菊瑛领着华珺瑶去了向阳公社,离村子就二里地。

    平原地带人口稠密,尤其是离城市近,几乎都是村挨着村,这城市以后朝外发展了,都是城中村,很有发展‘钱’途。

    向阳公社,只有五百米的主街道是柏油路,两条碎石子的副街道和一些走了瓷实的黄土路。

    镇上住的人虽然不少,可大多数都还是农田,正直春耕时节大家都在地里忙活着。

    主街道上是公社的所在地,此外还有供销社,公社食堂,公社卫生院,小学……分别在路的两侧,都是砖瓦房的平房,上面白石灰水写的标语。

    总结一下这是一条政府机关及文化积累的大路。

    缝纫社居然也在这条街的街尾临街,缝纫社是两间大间红瓦房,此时缝纫社前已经排起了长队,都是来‘面试’的。

    华珺瑶透过临街的玻璃窗,看着里面特别高大,梁头上挂着各式裤子和褂子。

    临街的大门开着,一阵风吹来,梁头上挂着的衣服飘飘荡荡,总觉得鬼影绰绰,像吊起来的人。

    屋中间是一张硕大无朋的裁衣板,上面放着许多布料,软尺,木尺,剪刀等等裁剪用具。

    缝纫社临街一面没有墙,全是一块块的长条木板拼插起来的。营业时,把木板子全卸下来,敞敞亮亮地面对着大街,很壮观。

    看着进进出出的人,缝纫店的生意还行,离省城很近,可百货公司的成衣不是谁都能买的起的。所以大多数人家还都是自己做衣服。

    华珺瑶看了一眼长长的队伍,没想到这样一份工,只有三个名额,来见工的人还不少,粗略算来四十取一。

    她娘不愧为妇女主任,不一会儿前后就打听清楚了。

    来见工的当然希望能获得这份工作,虽然不是吃皇粮,但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强。

    心里还有小九九,那就是能学技术,一技傍身。

    没实行计划生育的年代,家家户户至少也有四五个小孩子,哪里有钱去缝纫社做衣服穿啊,更别说买成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