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夫子

    第四章 夫子 (第2/3页)

不记得你去找他就知道了。不用想太多。你那么磨蹭干嘛呢?快点走啦!不然我的肚子又没有着落了。看着我犹犹豫豫地样子。小乖又说出了我的疑问。

    之后我们就在路人的帮助下找到了徐家的私塾。看见徐渭刚好在读书。徐渭看见我后好像是知道我在找他。就和夫子说一声出来了。看到这里。我想他还是记得上次的事。

    兄长你怎么来了,那天你送我回家后就没有见到你。

    在他的口气中,我还是知道他心中的痛苦。不过他突然问这个问题让我不知道怎样回答,

    就说你回了客栈。之后又在这里游玩了几天。小乖见我不知怎样回答,就叫我这样说。你还好吧。听到这句话徐渭顿时低下头,眼光也有点迷离。

    你傻啊,走来就问这样的问题。

    可是我只是关心他。

    嗯。徐渭还是勉强挤出笑容回答我。来这里有什么事吗?

    说着我都差一点忘了。我是想找管理这座私塾的族长。

    族长徐公老先生吗?他就在前面的那座房子里。

    谢啦,我找他有点事。你好好读书吧。之后我就按着徐渭所指的地方走去。看见门口有仆人,就叫他去通传一声。进去见到他在那里端坐着,身上穿着布衣长衫,俨然一副老者模样。心中不禁有点胆怯了。不过看见小乖好像是无所谓的样子。

    就照着我说的去做。不用担心。

    想必您就是徐家的族长徐公老先生吧!这是我的第一句话。

    我好像不认识你,不知你来找我有什么事。见我是一个少年,他就开门见山的说。

    在下夏天雨,四处云游途径至此,无奈身上的盘缠已经用尽。可是还想在此逗留。所以想在这里当一名夫子,来维持生计。

    私塾确实也差一名夫子,可是你小小年纪,如何能够去教孩子们。

    如果怀疑在下的能力,老先生不妨一试。

    好,看来你很有信心。那我先出一上联,月圆圆月月自圆。我听到这个上联就有点慌了,不过,仔细想想,老师还是教过我们对对联的。不能只依靠小乖,自己慢慢静下心来。

    过了一会儿,见我还在沉思。族长就说,如果答不上来,你可以放弃。

    我听到这样的话,心中有些焦急不禁看了一下外面。突然,我笑了一下说。在下不才已经有了一个下联,夜黑黑夜夜有黑。

    嗯!还可以。三字经里有这样几句话。‘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论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你是怎样理解的。

    所谓《孟子》一书,其实刚才三字经已经用六个字全部概括了。‘讲道德,论仁义。’但如果真正要说体现在那些地方。在《孟子》中的名篇梁惠王上中,当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时,孟子不是教梁惠王如何强军。而是说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赋,教化于民,修其孝悌忠信之义。最好的武器是什么?仁者无敌。其实《孟子》一书除了记载孟子的治国主张而成为儒家经典之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文学价值,它的行文流畅,感情丰富,极具感染力。

    看着徐公老先生闭着眼睛在那里悠悠的点头,我又接着说。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是让我们如何去做人,中庸之道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懦弱之道。它才是真正坚强之道,在任何时候,它都不会剑走偏锋。如何再深层次理解,就是坚持自己的本心。还有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这是从哲学上来讲。它的含义是至诚,至善,这也就代表它有道家和释家的思想。

    看着我说完,徐老只是在那里微笑,于是我就说,既然徐老用三字经来考我四书的知识,那我也想请教徐老一些问题。不知徐老可否为我解惑。

    徐文老先生听到我这样一问,也有点惊讶,但好像又有点高兴,还是微笑着说,不知是什么问题。看老朽还能不能回答。

    徐老你过谦了,刚好我也是三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