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章 政院系的崛起

    第1311章 政院系的崛起 (第2/3页)

脖子,似乎觉得不雅,一拍朱栩,道:“你坐到我这里来。”

    朱栩睁了睁眼,砸了下嘴,起身跟张太后换了位置。

    张太后与张筠凑在一起,没多久李解语也加入进去,继而海兰珠也凑着脖子说话。

    事关她们孩子的教育与未来,都不敢大意。

    小永宁坐在朱栩边上,看着朱栩,哼哼唧唧道:“让你不带我去,哼!”

    朱栩没好气瞪了她一眼,道:“朕听说,你没事就往秦老将军府邸跑?你信不信朕收回你的出宫腰牌?”

    小丫头顿时撅起嘴,哼了一声,道:“就知道欺负我,你有本事去找太后娘娘的麻烦!”

    朱栩懒得理他,目光看向桌上的几个孩子。

    小慈烨向来守规矩,坐的笔直,拿着筷子,不争不抢,主动谦让给弟弟。

    小慈煊跪坐在椅子上,狼吞虎咽,筷子就没停过,满头大汗,吃的不亦乐乎。

    小慈熠有些文静,吃的不多,眼神看着满桌的菜,似乎有些无聊,吃的很无趣。

    小慈煓两岁多,站在凳子上,小手颤巍巍的抓着筷子,与一块鸡腿奋斗着,小脸都是执着。

    小淑娴端着碗,跑遍整个桌子,还跟小慈煊抢吃的,叽叽喳喳,摆着大姐的派头,连哄带骗,不行就抢。

    小永宁目光也看着,哼哼道:“没一个成气的!”

    朱栩懒得理他,拿起筷子,道:“年后不要随意出宫了,少给朕添麻烦。”

    小永宁已经十六了,是个成熟的公主,没以前那么好骗,丝毫没理会朱栩的‘威胁’,慢条斯理的吃着,不知道小脑袋里转悠着什么。

    外面的炮声隆隆仿佛影响不到内阁,内阁大楼灯火通明,人头攒动。

    孙传庭在内的六个阁楼,六部尚书,总共十二个人,正在连夜讨论一些事情。

    这十二个人,是大明最高管理层,几乎决定着大明所有事情。

    孙传庭身前摆着好几本厚厚文书,他低头看了眼,看向吏部尚书赵晗,道:“关于府一级的官员,吏部列出了两百多人的名单,几乎涵盖大明所有府,名录你们都看过了,还有什么说法吗?”

    新任的兵部尚书张国维翻看着名录,皱眉道:“都是政院出来的?是否有失公允,我担心引起朝野官吏的不平。”

    内阁阁臣,六部尚书,可以说关系错综复杂,但都逃不开‘帝党’二字,唯独张国维,他是毕自严的人。

    他话音一落,刑部尚书钟阳生就开口,语气冷漠道:“这些年的‘新政’停滞,最大的阻力就是这些知府,他们与当地的士绅,土匪等勾结,是最可恨的一批人,必须要全数调离!”

    钟阳生,去年还是刑部侍郎,是孙传庭提拔上来的人。

    张国维自然知道他在内阁的处境,目光扫过一群人,沉色道:“我认为不能直接对知府动手,应该先从属官开始,按部就班,等时机成熟了,再动知府,并且规模不能这么大,否则地方不稳,民心会乱,可能会大乱子!”

    府一级,是省,县的中间一级,如果是这一级不稳,上下两头都会乱,是一个极其关键的位置。

    新任的工部尚书方孔炤接话,道:“若不是考虑到我大明太大,人口太多,我甚至希望取消府一级,做大县制管理,这样对于‘新政’更有力。”

    张秉文看了眼两人,道“府一级的改革是承接于省一级的改革,巡抚衙门改革多年,基本稳定,对地方控制力大大加强,是时候对府一级动手,明年,最迟后年,就必须对县一级进行调整,因此,必须要用可靠的人,哪一个府出事,都可能对我们的计划行成冲击,必须要慎重!”

    张秉文是傅昌宗的人,来自户部一系。

    他一开口,赵晗继而道:“关于政院出来的官员,朝廷不能如其他官员一样,歧视,打压,另眼相看,我们要一视同仁。吏部在考察名单的时候,综合了所有的情况,并不是没有政院意外的官员,只是相对较少。原因是,从五六年前开始,一些人就拒绝出仕,不参加科举,这导致了现在可任府一级的新一代官吏较少,不是吏部刻意这么做。”

    张国维面色黝黑,看着在座的人,心头暗沉。他终于明白,毕自严在内阁面对是什么情况的,能压住内阁这么多年,真是不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