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4章 一声叹息

    正文_第4章 一声叹息 (第2/3页)

美国人去,因为我们的族人正在遭受他们的杀戮,如今都快被他们杀光了?”莫希干人眼露嘲讽的神色,看了眼陈卫东,望着自己的背后的方向,却是无限的悲戚。

    “问问他,怎么回事,”徐永全微微点了点头。

    “如果你们真的是我们的自己人,那么,就派人去救救我们的族人吧。”莫希干突然变得激动起来,迅即的将来龙去脉和陈卫东说了开来。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当之无愧的主人,哪怕他们从来没有扔有过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千百年来生长于斯的事实,这是无可辩驳的。

    欧洲异教徒们,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大陆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这里的主人,他们只是听那些做皮毛生意的商人说过,这里有一片不在教会控制下的土地,于是,迫于生计,迫于教会的残酷迫害,他们相约在一起,驾起风帆,冒着生命的危险来到了这里。

    他们生怕自己的到来惊扰了这里的平静,导致本地人的反感,他们不惜放低身份,邀请本地人同自己一起过节,一个足以让所有印第安的后人们铭记的节日——感恩节,感谢印第安人让他们留了下来,并感谢印第人一再的宽容忍让,让他们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人的野心是逐步膨胀的,当逃过生天的欧洲人发现,印第人如此的善良可欺,如此的愚不可及,却占有着如此广阔的地方,他们觉得老天爷把这么好的东西交给印第安人,是何其的不公平,激愤之余,他们开始蠢蠢欲动了,战争开始在移民和印第安原著民之间展开。

    随着北美十三州的独立以及美国的建立,移民们发现,他们要想拥有更广阔的空间,要想活得更好,印第安人将是他们最大的阻力。想要达成心愿,只有将这里的印第安人赶走,消灭,甚至杀光。

    于是他们的建国总统华盛顿先生,开始一直不遗余力地做着与他们鼓吹的文明背道而驰的勾当:

    当时的北美有一个对比非常突出的现实是,人口很少的的印地安人占有了数量巨大的森林和土地;而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美国的土地已日益紧张,根本供不上移民们的需要。由于印地安人在军事实力上的弱势,以及更热衷于他们的内斗,他们几乎无力对付移民的蚕食占有,更不要说一个强国的军事攻击了。此时,他们的生存和权利,事实上必须依靠和强者的妥协。

    在华盛顿总统时期,处理印第安事务的任务落在华盛顿总统的首任战争部长亨利诺克斯身上。他认为,印第安部落应该是具有主权的、和美国各州一样的自治邦,美利坚合众国应该承认他们自治政府的权力,承认他们的边界。他认为,白人不断进入印第安人的土地定居是引起冲突的首要原因,而持久和平的唯一办法是联邦政府必须约束它的国民。而且,他还认为,联邦政府具有道德上的义务和责任来保护印第安文化免于灭绝。否则的话,发展差异如此之大的文化间的接触与冲突,导致文化上的灭绝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华盛顿和诺克斯,试图尽量善待印地安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贸易条约,平等合法地从印地安人那里购买土地,以扩展美国其他地区的需求。这就是被史家称为“光荣扩张”的概念。

    华盛顿总统一上任,诺克斯的印第安政策就开始了。联邦政府承认,印第安部落是主权自治邦国,美国必须通过条约来和印第安人打交道。这种条约,根据宪法,必须由参议院三分之二通过。国会通过了1790年的印第安贸易和交往法,要求购买印第安部落土地的事务,必须通过总统任命的印第安事务专员和印第安人谈判达成条约来进行,各州不得自行强取豪夺。

    这样,在和平的幌子下,诺克斯提出了保存印第安文化的长期问题。华盛顿和诺克斯都认为,印第安人的弱势是文化发展上的,而不是种族上的。所以,印第安人完全有能力、也应该帮助他们变得“文明化”。他们认为,这不仅能使印地安人溶入美国社会,成为合格的公民,也惟有这样,才能扭转他们的弱势,避免文化灭绝之命运。因此,他们认为印第安人需要学习,而政府的作用就是鼓励这种学习。

    华盛顿和诺克斯首先必须面对历史遗留问题。他们看到,他们的举动已经无法把以前侵入切诺基土地的白人定居者迁走,他们就和切诺基人谈判土地购买,把这些已经侵占的土地买下来,勘定新的边界,然后严格禁止白人进一步入侵。在1791年的Holston条约里,诺克斯要求写进了有关切诺基人“文明化”的条款,联邦政府将帮助他们从狩猎者转变成畜牧者和农作者。国会在1793年贸易和交往法里增加了向印第安人捐赠农具、驯化家畜和其它“文明”用品的条款,要求向印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