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真相不重要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真相不重要 (第2/3页)

十年内安享太平。

    只可惜朱棣错了,汉王和太子是生来的死敌,哪怕是亲生的兄弟。

    汉王因为自幼好战,导致周围的人都非常的畏惧他,这也铸造了他与士卒为伍,不亲他人的性格。

    而他们两个的政治观点也非常的不一致,太子熟读春秋孔孟,知晓惜民,养民,他立志做汉文帝那样的君王,虽然没有什么可以留给后世的,但是却可以让他的百姓丰衣足食。

    而汉王则不这么认为,汉王认为的是落后就要挨打,他最先主张的就是强军,甚至提出了十万男儿十万兵的观点,汉王虽然没有像太子那般读什么春秋,孔孟。但是却也通晓文史。

    汉王朝的衰落被异族的入侵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军事不够强大,太过依赖天险,总是据险而守,从未主动出击。

    而宋王朝数百年的屈辱,一直铭记在汉王的心里。他也分析了根本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文强武弱,国君重文轻武。宋虽有天波府杨家,双王呼延家,狄青,乃至于南宋的岳飞等名臣良将。

    但这些为国出生入死,血染沙场的将军们,在君王面前却敌不过文官的一句话。

    而那些言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怕武将们压过他们,使得很多次对外战争的失利。

    宋朝初年的北伐有很大的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解除北伐铁蹄的威胁,但是那些文臣们却蛊惑君王,让兵马回撤,致使契丹人抓住战机击败宋军,兵临城下。最后更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这一战被汉王奉为经典的“不败之败”。

    因此汉王主张强国先强军,十万男儿十万兵,甚至让所有的青壮年成为兵勇。闲时为民,战时为兵。达到全民皆兵的水平。

    汉王还主张将刀剑下发下去,让国民抡刀舞剑,强身健体。不过这一举措被文臣们驳回了,理由是国家没有那么多钱去置办这些。

    但是真正的原因不是这样,他们怕的是百姓们造反。百姓们如果手里都有了武器了,那么就很难再去约束了。有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